第四十二集 王猛害賢-《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金殿華堂,賓主盡歡。
石越見此,心中有數,遂在席間盛稱慕容評之德,并贊燕主之仁。
慕容評大喜,自以為得計。尚書郎高泰私下諫道:某觀石越言語虛誕而目光視遠,乃觀釁之態,其主必伺隙而有所圖謀。太傅宜耀兵強馬壯,以折其謀,何乃示之以奢?
慕容評聞而不悅,不聽其諫。高泰見此,次日便稱病離朝,還歸故里去了。
尚書左丞申紹不滿太傅治政,上疏朝廷:天下未寧,西有強秦,南有遺晉,皆為敵國,以俟我國之隙,無時無刻不欲圖之。陛下宜精選守宰,并官省職,存恤兵士家眷,使公私兩遂,節抑浮靡,愛惜用度,賞必當功,罰必當罪。如此則東晉桓溫、西燕王猛可勝,兩國可為我所取,豈但保境安民而已哉!
奏疏復落慕容評之手,不予回復。
石越在鄴城盤桓十數日,四處拜客應酬,遍訪燕國朝中權貴,盡觀其國釁蔽,于是辭別慕容評,復拜別燕王,還歸本國,回報秦王。
苻堅聞報大悅,決意伐燕,問于王猛:燕國慕容評攬政,極盡豪奢,不問兵事;又用人唯親,上下離心,其國可伐矣。奈我既與其結盟,師出當以何為名?
王猛笑道:出兵之由,尤其現成。前番請我出兵相助之時,燕王允晉兵退后許我以虎牢關以西之地,今遣使討之,其必反悔。廢諾悔約,不攻而何?
秦王大喜,于是再遣石越復返鄴都,索取燕王所許之地。
燕王與慕容評商議,自然不舍,于是遣使與石越同至長安,呈國書于秦王:前番所許,乃使臣失其辭也。自古鄰國分災救難,理之常事,豈可輕易以國土酬之?
秦王觀書,故作大怒,當場將國書撕碎,令斬來使。
王猛急勸: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況盟國之間乎?
于是燕使被亂棒打出,抱頭鼠竄,回報燕主去了。
燕使既出,秦王笑不可抑,對王猛道:先生神算,常人不及。我欲出兵伐燕,彼國主便將出兵口實親自送上門來,其聽話如此,莫非亦先生所教使之耶?
王猛亦大笑,于是親撰討燕檄文,然后請旨出朝,親引大軍五萬東出伐燕。
出兵之前,忽思前因屢勸秦王誅殺慕容垂而不肯,于是思得一計,故請慕容垂之子慕容令從征伐燕,兼為向導官。秦王不疑有他,欣然許之。
王猛得到秦主許可,卻又秘而不宣,突然造訪冠軍將軍府,來向慕容垂辭行。慕容垂留住飲酒,賓主宴歡,約為兄弟,親熱十分,不分彼此。
酒至半酣,王猛笑謂慕容垂道:此去因是伐兄故國,故秦王恐我兄為難,便命小弟勉為其難,代為領兵,未知勝負如何,幾年方回。既我二人已為兄弟,則兄長臨行何以贈我,以為軍旅之次,睹物思人耶?
慕容垂是個直性漢子,不知王猛欲為陷害,聞此遂解肋下佩刀贈之,說道:此刀隨愚兄征戰南北二十余年矣,就贈賢弟。
王猛受而佩之,酒罷告辭而去。
來日五鼓,秦王親至城外相送,王猛祭了大旗,率步騎精兵五萬,以梁成、鄧羌為將,慕容令為向導官,浩浩蕩蕩殺奔洛陽。
燕國洛陽守將乃是燕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聞秦軍大至,急使人回朝搬兵。燕主慕容暐覽武威王告急之書大驚,急宣太傅商議拒敵之策。
慕容評奏道:陛下高枕無憂,臣自遣兵點將,去救洛陽,并退秦兵。
于是點起精兵二十萬,親自掛帥,以樂安王慕容臧為先鋒,來救洛陽。慕容臧進駐新安,卻先發一萬步兵,進屯滎陽。
王猛聞報,不由笑道:此真是癡兒學用兵,笑煞姜太公。
乃遣梁成及鄧羌各引五千兵前往,急趨滎陽之北迎之,一陣便將慕容臧殺得大敗。
樂安王首戰受挫,此時復又懼敵如虎,不敢支吾,急引新安大軍敗回鄴城。因為逃得勁疾,反而沖動慕容評后續援軍,一齊返身敗退。
武威王慕容筑被圍洛陽,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及聞慕容臧大敗而回,只得開門出降。
王猛引兵入城,遂得洛陽,關東大震。
洛陽既下,王猛命大軍休整三日,其間遂令心腹秘密尋訪慕容垂故時親隨,遂訪得舊日侍衛金熙于坊間,引入帥帳來見。
王猛先以金熙家眷性命脅之,后又贈以厚金,威逼利誘,定下栽害慕容垂毒計。
金熙全家性命握于他人之手,此時不容不從,于是依照王猛所教計策,持慕容垂臨行前所贈佩刀,前往慕容令帳中,以刀示之。
慕容令見金熙持父佩刀前來,不由大驚,便問:你這是從何而來,有何話說?
金熙:小人是奉主公之命,自長安而來,向少主傳說幾句要緊口信。因恐少主不信,主公特賜小人持此寶刀,以為證據。
慕容令:我父命你傳甚口信?
金熙:主公因寫書不便,故命我牢記口信,對少主說知。彼云我父子當初來投秦國,是萬般無奈之舉。今觀王猛疾我父子如仇,屢有相害之意,而秦王寵信王猛,今后一旦反目,我闔家休矣。今可趁秦軍攻燕之際,你我父子復歸故國,將功贖罪。你可尋機先回鄴城向天子投誠,為父亦借圍獵之請,率全家東還。
慕容令雖然多智,疑慮不定,但見來者果是父親故舊親隨,且又言之鑿鑿,無可驗其詐偽,只得受父佩刀,連夜出營,走奔燕國。
王猛早就派下暗哨,聞報慕容令中計而去,心中大喜,于是急修書遣使送至長安,呈遞秦王,訴說慕容令棄軍逃燕反狀,又故令慕容垂得知。
慕容垂聞說兒子叛逃,不由大懼,只得率全家趁夜東逃,至于藍田。
秦王苻堅得到王猛奏疏,又聞報走了慕容垂,于是急遣心腹帶兵追之,并囑令好生請冠軍將軍回來,不得刀兵相見。
心腹領命追至藍田,見到慕容垂,言明秦王相請之意,并再三說明并無相害之心。
慕容垂因見全家婦孺皆在秦國境內,自料無法脫身,只得心懷戰怵,隨使者復歸長安,來見秦王,跪地請罪,聽天由命。
苻堅先釋其全家回府,又置酒相待慕容垂,勸慰道:卿因家國失和,委身投朕,乃朕之幸也,豈肯相疑?令賢子復歸燕國,亦乃是心不忘本,亦人各有志,非為過也。然燕國將亡,豈賢公子一人能令其復存?惜其此去,徒入虎口,于事無補。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為過懼,而狼狽如是乎!
慕容垂見秦王如此推誠相待,淚如雨下,拜別回府,安居長安如故,不生遁逃之心。
慕容令還國,未至鄴城便被守令捉住,禁于沙城,令人嚴加看守。
王猛即得洛陽,知道伐燕大計非一日之功,乃使鄧羌留守金鏞,桓寅屯守陜城,自引軍還于長安。
秦王犒賞三軍,并設盛宴與王猛賀功,命群臣陪酒,慕容垂也在座中。
此時方知慕容垂復被秦王追回留住,不由暗嘆:想是其命不該絕,天意難違。
于是只得暫寢繼續陷害之事。
秦王詔拜王猛為司徒,錄尚書事,封平陽郡侯。王猛固辭道:今燕、晉尚未平定,戎車方出,始得一城,若遽受三職之賞,若復克殄二寇平定天下,則何以加封?
苻堅笑道:茍不使卿稍抑朕意,則何以顯卿之謙光之美哉!
遂暫罷司徒、尚書之封,只給金帛重賞。
慕容令在沙城聞說秦軍退兵,而父親不見歸國,已知是中了王猛離間之計。自忖終不能免于慕容評誅戮,于是密謀起兵復反。
因沙城中屯守數千人皆為父親舊部,于是加以厚撫,引眾東襲威德,下而據之。
周圍諸屯守兵聞說吳王公子慕容令起兵,群起而應。幼弟慕容麟聞兄長在威德,亦引部從五百人從龍城奔來相見。
慕容令既問其弟:威德太小,且乃四戰之地,不足以屯軍。龍城乃北部重鎮,我欲取之;弟從龍城而來,可知彼處虛實如何?
慕容麟:龍城守將乃渤海王慕容亮,只有五千軍駐守,取之是也。但龍城堅固,易守難攻,我兄無攻城之具,急難得下。不如小弟潛歸龍城,與兄里應外合,打開城門應之。
慕容令毫無懷疑,即派弟潛歸,并約好日期,來日計取龍城。
慕容麟見兄長聽信己言,心中大喜,遂復留五十人與兄,令為向導,慕容令喜而納之。
慕容麟回至龍城,即刻入見從兄渤海王慕容亮,出賣親兄慕容令,說如此如此,某已安排奸細在慕容令身側,來日必能斬之。
慕容亮大喜,二人計議已定。
數日之后,到約定之期,慕容令果然率軍前來,攻打龍城。
慕容亮引兵出城迎戰,不敵慕容令之勇,只一陣敗回城內,扯起吊橋,閉門不出。
當夜,慕容麟引部從登上城樓,依照事先約定信號,點燃三堆篝火,令人打開城門。
慕容令在城外見到篝火,知道兄弟已經得手,不由大喜,遂親引軍前來奪城,使慕容麟所留五十名騎兵緊隨身后。
待到城下之時,只見城門大開,一個守軍也無。慕容令愈信兄弟誠心助己,遂將馬一縱,直入城門。那五十騎隨之而進,身后步軍跟入不及。
慕容令方入甕城,忽聽一聲炮響,火把大舉,照如白晝。
慕容亮引軍三面排開,將慕容令及五十騎圍在當中,笑道:叛國之賊!你今自投羅網,已入我甕中,還有何說?
慕容令大驚,高聲喝喊:我弟慕容麟何在?
話猶未了,身后一人應聲答道:奉慕容麟之令,殺你之人在此。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秀山|
青浦区|
新晃|
贡嘎县|
余干县|
拜城县|
黄山市|
大竹县|
南康市|
兴义市|
涿鹿县|
南通市|
武宁县|
博兴县|
青铜峡市|
磴口县|
泗洪县|
呈贡县|
嘉义市|
东至县|
钦州市|
保康县|
乐陵市|
广宁县|
汉川市|
锡林浩特市|
邵阳市|
揭西县|
桂阳县|
天峻县|
巴东县|
和林格尔县|
万年县|
建宁县|
丹阳市|
扶风县|
增城市|
北京市|
习水县|
乌拉特后旗|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