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一集 成漢宮變-《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禍福無門,惟有自召。

    庾亮厭惡戴洋所說“喪必東行”之語,又信其占候靈驗,便欲往西,出鎮石城。

    有人問戴洋:庾公若此西行,足以當其東喪否?

    戴洋搖頭道:此乃故意人為,不能當之。

    咸康五年,瘐亮令毛寶渡江北屯邾城。

    戴洋言于庾亮道:毛豫州今年受死,五十日內當有怨賊報仇,攻圍諸侯。

    庾亮聞此,愈加厭惡,且有惱羞成怒之狀。

    至期,北賊果陷邾城,殺毛寶而去。庾亮大悲,遂問戴洋:天何以利胡而病我?

    戴洋答道:天符有吉兇,土地有盛衰。今年害氣三合己亥,己為天下,亥為戎胡,石虎亦當受死。今不憂賊,但憂公之病耳。荊州受兵,江州受災,公可去此二州,則疾病可痊。但恨已晚,猶可救也。

    瘐亮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竟不能至二州。后致心惑不能識人,來年正月一日而薨。

    其后庾翼代庾亮鎮守武昌,戴洋復為占侯,卒年八十余歲。

    戴洋以其道法而文明于后世,后人皆以占候祖師謂之。

    復說后趙太子石弘即位,改元延熙,拜中山王石虎為丞相,晉封魏王、加大單于,賜九錫,劃分魏郡等十三郡作其封國,總領朝廷大小政事。

    石虎既為丞相,自此大權在握,獨霸朝綱。

    于是大赦封國,立妻鄭氏為王后,石邃為太子,次子石宣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封河間王;石韜為前鋒將軍、司隸校尉,封樂安王;石遵封齊王,石鑒封代王,石苞封樂平王,石斌為章武王。復任命鎮軍將軍夔安兼領左仆射,尚書郭殷為右仆射。以先帝舊臣皆補散任,自己親黨盡處要職。將太子宮室改名為崇訓宮,又挑選石勒原有宮女、車馬及服玩中精美珍貴者,全部送入丞相府。

    其篡逆不臣之心,就此暴顯無遺。

    石勒太后劉氏見此情景,私召彭城王石堪入內言道:今先帝晏駕未越冬臘,而丞相已陵籍社稷如此,皇運滅絕指日可待。其后之事,將若之何?

    石堪答道:今先帝舊臣都已被排斥在外,諸軍不再聽我指揮;宮省之內亦皆彼之心腹,朝廷之上無可為者。臣請出奔兗州,占據廩丘,挾持南陽王石恢為盟主,向各地守官及駐軍將軍宣布太后詔命,令各率義兵共討逆賊,宗室之臣則將無不出兵,以拯救危難。

    劉太后:形勢緊迫,卿可立即出發,恐遲則生變。

    石堪領諾,于是微服輕騎出京,率百余騎欲襲兗州,終不能克,乃南奔譙城。

    石虎聞之,因遣將軍郭太、林因率兵五千南下,在城父追及擒獲石堪,解還襄國。令將石堪炙烤而死,并執太后,一并殺之。劉太后頗有呂后之風,不想今日死于石虎之手。

    次日石虎奏請皇帝石弘,尊奉生母程氏為皇太后,石弘不敢不從。滿朝文武莫敢誰何。

    當時宗室諸王,尚有石生鎮守關中,石朗鎮守洛陽金鏞城。石生乃石勒從子,石朗為石勒心腹大將,皆為后趙屢立戰功。

    二人時聞皇帝石勒已死,石虎為變,且殺太后及彭城王,于是各舉兵二萬,發檄全國,欲討石虎。石生又遣使投降東晉,自稱秦州刺史,遣人與石朗互通消息。

    略陽公蒲洪聞石勒死,國內動亂,則亦趁機脫離后趙,轉投涼王張駿。

    石虎聞變,讓太子石邃留守襄國,自領步騎七萬人進攻金墉,旋即攻破。

    部將執獲石朗,送交石虎,石虎命先將其砍掉雙腳,然后斬首。隨后向長安進發,來伐石生,以梁王石挺為前鋒大都督。

    石生聞石虎親率兵至,派將軍郭權率鮮卑涉部二萬人為前鋒拒敵,自統大軍隨后出發,屯于蒲阪。郭權領兵東進,至于潼關,正和石挺遇著。

    于是兩軍接戰,郭權大敗來犯之敵,陣斬石挺,后趙軍丞相左長史劉隗亦皆陣亡。遂率軍出關追擊,并遣人報于河東王石生。

    石生聞報前鋒大勝,遂率主力大軍隨后而至,趁機掩殺。

    石虎正引大軍向西而來,被自家敗兵沖突,約束不住,只得回軍逃往澠池,全軍大潰,尸體枕藉達三百余里。石虎從未經歷如此大敗,不由大為驚懼。

    因石生軍中鮮卑騎兵厲害,石虎忽思一計,遂具金銀珠寶無數,寶刀五百口,使人私至長安,重賄鮮卑部將大人,使其反戈攻擊石生,許其事成之后封以河西之地。

    鮮卑諸部大人貪其重賄,即令各營軍士嘩變,欲擒石生以獻石虎。

    石生聞變,當時不知石虎前鋒大將石挺已死,心中畏懼,遂棄大軍,單騎逃奔長安。

    石虎聽聞石生已走,中軍無主,于是聚集全軍出于澠池,急攻郭權。郭權孤軍奮戰,失卻后援,于是大敗,只得收聚剩余士眾,退屯于渭水之灣,遣使回長安探聽主將消息。

    石生雖回歸長安,但不知究有多少部將叛變,于是不敢久居長安,又引親兵離城遠遁,藏匿于雞頭山中。

    長安城中只剩石生部將蔣英,據城抵抗不果,終被石虎攻破城池,蔣英被殺。

    石生部下聞說長安失守,因見大事已去,于是殺死石生,持其首級往石虎軍中投降,關中就此盡歸石虎。

    信使打聽的實,急兼程回報郭權,訴說長安陷落,河東王已死。

    郭權見自己已陷入趙軍重圍,無奈只得引兵繞過長安,從間道西行,逃奔隴右去了。

    石虎既得長安,繼續引兵西進,分別命令眾將屯軍于天水、隴上諸地,派將軍麻秋為前鋒大都督,率三萬軍來攻略陽。

    略陽公蒲洪料非敵手,于是暫且按捺,遣人往麻秋營中,表示愿率本部二萬戶投降。

    石虎此時亦軍力大損,不能再戰,聞報大喜,遂準其降,并拜授蒲洪為光烈將軍、護氐校尉,遣使往略陽城中賜以璽授。

    蒲洪于是到長安拜見石虎,建言道:殿下莫若遷徙關中豪強和氐、羌等部,以充實東方。眾氐族部落皆是我家部曲,臣若歸順,誰敢違抗?

    石虎聽從其議,遂徙秦、雍二州士民,及氐羌族十余萬戶到關東。命蒲洪為龍驤將軍、流民都督,令其居住枋頭;又命羌族首領姚弋仲為奮武將軍、西羌大都督,率部眾數萬人遷居清河灄頭。并準郭權投降,命為鎮西將軍、秦州刺史,于是隴西及關中皆平。

    鏡頭轉換,趙國新都鄴城。

    石虎得勝還鄴,自覺功高蓋世,于是興建魏臺,一如魏武帝曹操銅雀臺故事。

    大將石聰和譙郡太守彭彪不滿石虎跋扈,兼其誅弒太后及大殺宗室,于是起兵反趙,并遣使者至晉請降。

    晉室聞報不知虛實,先使人過江探聽明白,再派遣督護喬球帶兵救援。未料喬球救兵尚未渡淮,探馬報來,說石聰等人已被石虎誅滅,其事已遲,于是只得回軍。

    咸和九年三月。秦州刺史郭權聞說趙國內部變亂紛起,于是占據上邽復反,自稱大將軍,都督秦、涼、雍三州諸軍事,奉涼王張駿封號,舉兵討伐趙國,為故主石生報仇。

    聞說郭權據城擁兵復起,旬月之間,京兆、新平、扶風、馮翊、北地諸郡皆應。

    趙帝石弘聞報大怒,遂遣鎮西將軍石廣西出長安,引兵來與郭權交戰。

    郭權聞趙兵來伐,以逸待勞,先伏奇兵于趙兵來路兩翼,讓過不戰;然后自率精騎正面迎之,三面夾擊,大敗趙軍,石廣率殘眾逃回長安。

    趙丞相石虎于是派步騎四萬,使部將郭敖為先鋒,章武王石斌為合后,西出長安,前往進攻郭權,屯軍華陰。

    夏四月,隴上豪族殺死郭權,持其首級前來后趙大營投降。

    石虎恐氐羌復為后患,遂命將秦州三萬余戶民眾,皆遷徙到青、并二州。

    長安人陳良夫不愿東遷,遂率宗族數千人逃奔黑羌,勾結北羌王薄句大,合兵一處,侵擾北地、馮翊。

    石虎復令章武王石斌、樂安王石韜分兵合擊,使郭敖為前鋒都督,尋敵殲之。連戰十余陣,黑羌軍潰敗,薄句大率殘部逃奔馬蘭山。

    郭敖乘勝追擊,反被陳良夫引羌人伏擊戰敗,部眾死亡十之七八。郭敖率殘部投石斌、石韜二王,石斌等人遂收兵回到三臺城。

    石虎聞報兵敗大怒,于是遣使持詔,命郭敖自殺謝罪。

    秦王石宏因有怨言,石虎聞之,又將秦王幽禁。

    后趙皇帝石弘幼有孝行,實乃文武全才,奈何生性懦弱,怯于石虎淫威,不能自安。

    晉咸和九年九月底,石弘親自攜帶印璽到于魏宮,請見丞相石虎,求將君位禪讓。

    石虎怒而不從,石弘回宮,對程太后說:石虎不肯相容,先帝骨肉果真再無遺存矣!

    太后亦哭,無計可施。次日升朝,復使尚書至魏宮,向魏王石虎奏道:請魏王允準,令陛下依照唐堯、虞舜舊例,禪位讓于殿下。

    石虎冷笑道:石弘愚昧昏暗,服喪無禮,理當將其廢黜,談何禪讓哉!

    即派丞相郭殷持節進宮,廢黜石弘為海陽王。

    石弘邁步登車,神色自若,對群臣說道:孤不能勝任先帝大業,愧對群臣,乃天命已去,尚還有何說!

    百官無不落淚,宮人慟哭。

    石虎令將石弘及程太后、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囚禁于崇訓宮,不久皆暗殺之。可憐!石弘在位兩年,死時年僅二十二歲。

    石虎既殺石弘,于是空其帝位不立,自稱趙王,代理趙國一切軍國大事。

    西羌大都督姚弋仲聞皇帝石弘被廢而死,石虎自立為趙王,稱病不來朝賀。石虎屢次相召,萬般無奈,這才前來鄴城,拜見趙王。

    姚弋仲拜罷,便莊顏厲色,對石虎說道:老羌向不讀書,但知人臣之禮。某常聞大王乃是聞名于世之英雄,怎可受握臂托孤之重,反篡奪人君之位耶?

    石虎慍怒道:此豈我所愿為哉!不過海陽王年少,恐不能治理家事,某故代勞也矣。

    心中雖怨怒不平,但因見姚弋仲誠懇實在,也懼其能征慣戰,膝下諸子個個英雄,帳下諸將人人了得,故此不敢輕易加罪。

    鏡頭閃回,補敘姚弋仲來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东县| 中西区| 定襄县| 塔河县| 定南县| 宁安市| 蒙阴县| 朝阳市| 东平县| 蓝田县| 濉溪县| 镇江市| 淮阳县| 滕州市| 沙河市| 龙海市| 横峰县| 石阡县| 宣恩县| 读书| 齐齐哈尔市| 防城港市| 宣汉县| 宁海县| 凭祥市| 鸡西市| 策勒县| 宁明县| 垫江县| 湖口县| 乌鲁木齐市| 得荣县| 凉城县| 资中县| 长阳| 汝南县| 延安市| 庄河市| 汝阳县| 岳普湖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