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七集 五馬渡江-《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秀娘下令:火焚鼠穴,以鼠肉為食。

    糧官:喏,遵命。

    秀娘:眾將官!

    諸將:有!

    秀娘:傳我將令,速遣老幼至城外敵營,約以獻城歸降,但請彼等入城后勿殺百姓。

    諸將:喏!

    鏡頭轉換,城外夷營。

    五苓夷接受城內百姓投降,并許諾入城之后,絕不枉殺百姓。父老佯作大喜,千恩萬謝而去。五苓夷主以為勝券在握,因而大會酋長,賞勞士兵,聚飲大醉。

    李秀娘此時站在城上,望見敵營軍士懈怠,旗號不整,便知時機已到,乃下城入帳,親自披掛,引城中軍盡出,大開城門掩擊敵營。

    五苓夷兵將皆大醉,不能拒戰,于是大敗潰散,人不及甲,馬不及鞍。

    秀娘驅軍趕殺,直殺得五苓夷叛軍片甲不回。

    五苓夷主酋只引百余騎沖出重圍,遠遁無蹤,自此再也無力為亂寧州。

    于是秀娘自領寧州刺史,上表成都,愿奉成漢正朔。

    鏡頭轉換,按下寧州,再說朝廷。

    征東將軍劉準平定陳敏之叛,遣使至京報捷,并傳陳敏首級于洛陽。

    晉懷帝覽奏大悅,回復詔旨:所有參與平叛討逆諸將,皆可論功受賞。詔拜顧榮為侍中,紀瞻為尚書郎,辟周圮為參軍,著令即日入京赴朝,不得有誤。

    劉準拜詔:臣等遵旨,謝主隆恩。

    來日一早,顧榮等人奉詔西行。

    至于徐州,卻見城門緊閉,吊橋高起,城上刀戟映日,如臨大敵。

    顧榮馳至吊橋之下,向城上仰面高喊:我等奉天子旨意,到京師上任。城上哪位將軍值守,尚請打開城門,放我等穿城北上。

    城上一員將官聞說,手扒垛口,向下答道:哨探來報,賊軍轉眼便至,哪個敢與你打開城門?公等聽我良言所勸,此去北方愈亂,四處交戰,盜賊橫行,還是止步請回罷。

    顧榮聽罷此言,與紀瞻、周圮互視一眼,無計可施,只得回馬,復歸建鄴,辭就其職。

    此時洛陽宮中,懷帝久候顧榮等人不至,于是下詔:顧榮不至,朝中缺少賢臣。詔立清河王司馬覃為太子,使居東宮;朕當親理國政,留心庶事。

    太傅司馬越見懷帝聰智,乾綱獨斷,于是大為不悅,出班表奏天子:陛下既立太子,國事大定,臣請出京就藩,還鎮許昌。

    晉懷帝:朕雖親理國政,正需太傅輔佐,奈何要走?

    司馬越:陛下天縱圣明,太子聰慧過人,朝中有我不多,無我不少。況為臣老矣,若再駑馬戀棧,恐與朝廷有害無益。誠請陛下,遺我殘喘,以度余年。

    懷帝見留之不住,于是從之,親與百官禮送東海王出京。

    回宮之后,懷帝轉思:如今四海不寧,京師內外不能無宗室皇親為將把守。

    于是下詔:命南陽王司馬模西來,使都督秦、雍二州軍事,鎮守長安。命瑯琊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令鎮建鄴石頭城。

    鏡頭轉換,建鄴城中。

    司馬睿奉詔,即令王導:我聞成大事者,必以人才為本。為招納俊杰,延攬英雄,以為我用,卿可盡出府庫所存,以效燕昭王千金市骨可也。

    王導聽命,立即張榜各處城門鬧市,并學當年大帝孫權修建招賢館,懸金納賢。

    但因司馬睿名望不著,吳人不服,張榜旬月之后,江東士大夫并無至者。瑯琊王每日得到王導回報,由此深以為患,坐臥不安。

    冬去春來,三月上巳節。

    吳人之俗,百姓士子于此日皆至江邊祭禱鬼神,稱為“修禊”,極為盛典。

    司馬睿聞此風俗,欲往江邊親觀其盛。

    王導勸道:殿下招納賢士,江南士大夫不肯至者,因不知殿下之望也。當此修禊大祭之時,江南豪杰必然盡至江邊觀禮。臣有一策,可使名士自行來投。

    司馬睿:卿有何良策?

    王導:殿下自坐乘輿而往,可多率部從,盛具威儀,使某等江北名士騎名駒并從而行。則吳人觀之,必道殿下親賢愛士,爭先恐后而至。

    司馬睿便從其計,果令王導等一班謀士鮮衣怒馬隨侍左右,盛儀而往江邊觀禊。

    瑯琊王出祭及歸府之際一路極盡招搖,顧榮、賀循等一班江南名士見之大異。因眾人多識王導,皆道瑯琊王禮賢如此,于是相率拜于道左,扶輿相送。

    王導見為首扶輿者是顧榮、賀循二人,急忙下馬,止住鑾輿。

    瑯琊王:卿何故止我鑾輿?

    王導:殿下不欲永據江東,以成大帝孫仲謀之業乎?

    瑯琊王:然也。

    王導:古之王者,莫不賓禮故老,存問風俗,虛己傾心,以招俊杰。況于天下喪亂,九州分裂,大業未興之際,急于得人之助耶!今拜于道邊者數人,皆江南之望,吳人智謀之士渠首。殿下宜禮待以結吳人之心,倘顧榮與賀循二人至,則江南之士無不至也。

    司馬睿大喜,遂于輿中向顧榮、賀循還禮,極盡恭敬。

    當日返至府中,司馬睿又急遣使節,使其赍持重金,至府造請顧、賀二人。

    二人當瑯琊王禮敬自己之時,本已深為感念;此時見其專門遣使來請,于是應命而至。瑯琊王當即拜賀循為吳國內史,顧榮為軍師兼散騎常侍,此后軍府政事,皆與二人共謀。

    顧、賀二人感念知遇之恩,便大力舉賢推能,又薦紀瞻、卞壺入幕。

    司馬睿皆為重用,以紀瞻為三軍祭酒,卞壺為從事。

    王導見司馬睿果能誠心納士,便又進言:臣聞謙可以接士,儉可以富國。今江南之士皆愿為用,殿下宜以清靜為政,撫綏新舊,則天下歸心矣。

    司馬睿欣然納之,由此從諫如流,于是江東百姓皆傾心歸附。

    因從士族遺風,此前瑯琊王平素好酒廢事。王導以正言諫之,于是司馬睿命將府中酒瓿盡皆覆之,從此絕不飲酒,杜絕淫樂之風。

    鏡頭轉換,按下江東,復說河北。

    鄴都郊外,大兵壓境。旌旗獵獵,刀槍林立,戰馬嘶鳴。

    主帥汲桑騎在馬上,對左右諸將說道:新蔡王司馬騰精于搜刮,又為人吝嗇,世人皆知其富。我今為成都王司馬穎報仇,自兗州來攻鄴城,公等皆須努力上前。城破之后,其府中貲財任從諸公自取,我不預之。

    諸將:愿惟將軍之命是聽!

    軍至鄴都,汲桑先命軍士自郊外找到司馬穎墳墓,然后破墓起棺,載于車上奉為主公。此后每有重大軍事,汲桑都要當眾向棺木啟奏,再假借成都王詔旨,以行軍令。

    諸將見此,無不目瞪口呆,不明所以。

    當時扎營已畢,一夜無話。來日升帳,汲桑與征虜將軍張泓舊將李豐商議:將軍熟知鄴城虛實,未知可愿親為先鋒,破城擒賊,與故主張泓將軍報仇?

    李豐:將軍之命,安敢不從!

    汲桑大喜,遂令其率五千軍為前鋒,前去攻打鄴城。

    李豐由是披掛整齊,領兵叩關。鄴城守門軍士急忙報入王府,請令定奪。

    新蔡王司馬騰聞報,便即召集諸將,對眾說道:李豐小輩,膽大包天,竟敢以卵擊石,前來尋死。今兵臨城下,諸公以為如何?

    諸將:愿聽大王軍令!

    司馬騰大喜,笑道:有孤王在此,公等毋懼。孤曾鎮守并州七年,胡人屢次圍城攻我,皆無法取勝。汲桑小賊,何值憂慮!

    諸將聞言,群相附和奉承。正說話間,門軍入報:李豐四面攻打,鄴城守之不住。

    司馬騰這才大驚,急問左右:賊勢兇猛,當如之何?

    諸將聞此,面面相覷。這時便有親隨進言:非是李豐勇猛難敵,實乃守城之軍怠戰故也。殿下不如將庫中財帛獎勵將士,則大家皆肯用命,李豐必退,鄴城可保。

    司馬騰無奈,只行忍痛下令:開放倉庫,賜米糧、布帛予將士。

    部將聽命,哄然起身。正在忙亂之間,又有親兵飛報入府:殿下不必開庫賞軍矣。

    司馬騰大喜:卻是為何?

    親兵答道:李豐已經破城,正帶軍殺向王府來也。

    司馬騰大驚失色,再也顧不得庫中財寶,急出府上馬,引數十親隨輕騎向南門而逃。

    未至城門,只聽背后吶喊聲起。回頭看時,正是李豐飛馬趕來,上前手起一刀,將司馬騰斬于馬下,復下馬提了首級,來向汲桑報功。

    畫外音:可憐司馬騰搜刮半生,便如當年石崇,終為他人作守財之奴,臨了不免受這一刀之苦。卻又不如石崇生時曾享榮華富貴,一文不花,終為他人所用,想來復又可笑。

    李豐回營,獻上司馬騰首級。汲桑大喜,引軍入城大肆劫掠,打開府庫,將司馬騰所積財寶盡裝上車,呼嘯而去。聽聞舊時伙伴石勒屯兵樂陵,于是前來合兵一處,兄弟相會。

    二人離久又合,轉而引兵來攻幽州。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老河口市| 玉田县| 赤峰市| 青铜峡市| 华安县| 广南县| 道真| 阿城市| 长白| 绥中县| 资源县| 博湖县| 桓仁| 吕梁市| 股票| 宝清县| 大冶市| 舟曲县| 神木县| 滦平县| 杭锦后旗| 汤原县| 丰宁| 郁南县| 武宣县| 汝州市| 宝应县| 安新县| 曲靖市| 互助| 浦北县| 辉县市| 呼图壁县| 岑溪市| 西青区| 长武县| 龙岩市| 塔城市| 上饶市| 盐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