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集 流民之災-《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齊萬年將手中長戟一立,喝道:來將厲害,你等休要枉送性命,待孤親斬周處。

    驅動胯下五花馬,挺戟來戰。周處打點精神,與齊萬年交鋒,大戰五十余合,不分勝負。兩軍列陣而觀,金鼓不舉,吶喊息聲,都看得呆了。

    齊萬年見不能取勝,遂于馬上大叫:三軍齊上,聚眾殲之!

    部將領命,牛角與胡茄齊鳴,羌氐鐵蹄形成包圍,從四面涌至,對晉軍展開圍剿。

    那晉軍兼程行軍經日,人不得食,馬不得料,人困馬乏。自平旦戰至日暮,羌兵愈來愈眾,晉軍弦絕矢盡,眼見只余數百軍馬,救兵不至。

    周處知道梁王絕己后援,今日必敗,于是力殺數人,縱馬上了高坡。只見部眾漸漸稀少,皆處于胡兵包圍之中,苦苦支撐。

    時有數騎跟隨左右,皆都勸道:將軍,眼見得梁王記恨前仇,不肯發救兵接應。俗語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今若不退避氐人鋒銳,死在目前矣。

    周處環顧沙場,長嘆一聲:今天子不敏,奸臣在朝,佞王將兵,實乃國運如此,不可違也。某既便奮勇殺出,回去也是個喪師敗兵之罪,辱而后死。向在家鄉之時,父老皆視某為三害,盼我早死;此乃某捐生報國之時,何必撤退?

    部將:朝廷不明,將軍徒死何益!

    周處:今朝廷為將者皆懼死,某以身殉國,不亦可乎?你等殺出重圍,回洛陽得便見到伏波將軍孫秀,可請其為我在天子面前鳴冤可也。

    于是按劍長嘯,賦詩道: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終!

    吟詩已罷,馳馬下山,殺入重圍,力戰而死。

    鏡頭切換,距此數十里之遙,山谷之中。周處以五千兵戰氐卒七萬,喋血激戰之時,盧播、解系大軍扎營谷內,耳聽遠處鼓角相聞,因受梁王之命,不敢發兵救援。

    鏡頭切換,復回戰場。

    周處既死,部下百余人涕泣號哭,拼死殺出重圍,亦不回歸大營,皆都四散而去。

    齊萬年眼望遍野死尸,悲嘆半晌,令將周處之尸好生收葬,率眾而回。

    早有細作奔回山谷,還報主將盧播、解系:氐人得勝收軍,我軍并無一人得回!

    盧播、解系倍加嘆息,收軍回報梁王司馬肜、安西將軍夏侯駿。二王聞說周處戰死,自忖不是齊萬年敵手,亦不敢出戰,于是堅壁清野,緊守關隘,使人表奏朝廷。

    鏡頭轉換,京都洛陽。

    盧、解戰報呈入朝廷,擺在龍書案上。惠帝讀畢戰報,見說周處戰死,不由大為痛惜,連聲悲嘆,臉現哀戚之狀。

    伏波將軍孫秀出班奏道:周處之死,皆因將帥不合,求援不力之故,非戰之罪。為勸勉忠臣,并念其前功,陛下應予追封其爵,并對其家人厚恤之,方不孚眾臣之望。

    惠帝:準卿所奏。詔贈周處為平西將軍,賜錢百萬,撥地一頃葬之,并劃京城之地五十畝為宅,又賜王家近田五頃。周母老邁失怙,令供醫藥酒米,直至壽終。

    孫秀:謝主隆恩!

    大臣潘岳、西戎校尉閻瓚:陛下圣明。

    封贈周處已畢,惠帝再問群臣:今周處戰死,梁王及安西將軍深溝高壘,不敢與戰,致使胡人坐大,遺羞朝廷。我朝中尚有哪位將軍,能敵氐猷?眾卿可善謀之。

    中書令陳準因前番奏請孟觀出兵,為賈后所阻,于是不復上奏,以目示意張華。

    張華心知其意,于是越班奏道:今有殿中將軍孟觀,沈毅果敢,有文武全才。若拜之為主將,不受梁王節制,則必克胡虜之亂。

    賈后坐于簾后,見是張華薦舉,便不復阻攔。

    惠帝:準卿所奏。命以孟觀為征討將軍,領兵三萬,去討氐胡。

    孟觀:臣遵旨謝恩!

    當即拜受兵符,到校場點齊三萬軍馬,收拾起行。路上非止一日,直至涇陽五十里外,扎下宮寨。

    鏡頭轉換,叛軍大營。

    胡王齊萬年自從殺了周處,自謂晉廷再無能征慣戰之將,于是日復宴樂,不復戰備。

    探馬來報:晉朝皇帝派出殿中將軍孟觀,率兵三萬,前來與周處報仇,請令定奪。

    齊萬年:晉朝之內,除文鴦以及周處,其余皆都不在寡人心上。傳令諸將,與我迎敵。

    孟觀驅兵大進,兩軍遇于平野,更不廢話,俱各以矢石交攻,不肯相讓。孟觀身騎黃驃馬,手搦長矛,親冒矢石,于陣中沖突來去。齊萬年上前接住,二人展開大戰。

    兩軍相接,吶喊震天,胡兵不敵,亂作一團。

    齊萬年無心與孟觀久戰,交手二十余合,虛晃一招,倒拖鐵戟便走,氐兵四處潰散。

    孟觀奮不顧身,勒軍大進,一路上馬不停蹄,凡經十余戰,皆大獲全勝。直殺得氐兵十損七八,一直奔回梁山。

    齊萬年見退無可退,驅兵回幟,陳于山下,對孟觀說道:有道是窮寇休要急追,趕人不可趕上。孤今與公決一死戰,若要部將相幫之時,便不是好漢!

    說罷飛馬而出,舞戟而上。

    孟觀也不示弱,叫道:某今當親為周將軍報仇,豈肯假于他人之手!

    挺槍縱馬,二人交手,各逞武藝,皆施絕學。奮戰至三十余合,正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旗鼓相當,不分勝負。

    正斗到分際,氐兵后面忽然喊聲大起,亂不成軍。

    齊萬年急回頭看時,只見老巢梁山城頭火起,一支軍馬已攻破城門,一擁而入。

    鏡頭拉進,來者打著晉軍旗號,中軍大旗上書:雍州刺史解。

    雍州刺史解系所領皆乃生力之軍,又是出其不意,故此將梁山城一鼓而下。

    胡軍守將逃走不及,力盡被擒,解系下令立即斬首。

    畫外音:解系本來駐守雍州,奉梁王之命按兵不動,因聞孟觀大勝氐胡,恐其獨自成功;又知其乃賈后心腹,于是這才出兵來助,亦有將功折罪,討好賈后之意。

    齊萬年與孟觀正在激戰之際,忽見老巢被襲,不由心中驚慌,一時手足無措。

    孟觀見有隙可乘,奮起神威,橫過槍桿,順手將齊萬年抽下馬來,喝令:綁了!

    晉軍一擁而上,將齊萬年繩捆索綁。孟觀令將齊萬年押至陣前,命部將對敵陣高喊:你等皇帝已被成擒,尚為何人而戰?降者免罪,頑抗必誅!

    眾氐羌士卒雖然彪悍,但見皇帝已然落入敵人手中,亦各無心再戰,于是吶喊一聲,大部歸降,余眾一哄而散,跑入深山。

    孟觀下令打掃戰場,自率親軍進城。

    解系急忙率眾出迎,著意結納,獻上梁山守城督帥首級:孟將軍,此乃叛軍督帥首級,請將軍帶回洛陽,并請在天子面前善言,遮護末將前過則個。

    孟觀:前番周將軍之死,皆因梁王見死不救,與將軍無干。某必以實奏報天子,將軍毋憂。某即班師還京,尚請將軍在雍涼二州收捕余寇,撫招流民。

    解系:將軍所囑,末將敢不盡心竭力!

    于是二人相別,孟觀自率得勝之軍回京,面見天子報功。

    不料孟觀未至京師,梁王司馬肜已拜折入都,呈報戰果,以為己功。

    惠帝收到捷報大喜,遂命張華率百官出西門三十里,來迎王師。孟觀監押齊萬年奏凱還朝,見太傅親率百官來迎,急提前下馬,趨走上前,拜伏于地。

    張華親手扶起,善言相慰,并致天子賞勞之意。

    三軍將領見主帥受天子如此禮待,無不振奮。

    張華犒軍已畢,與孟觀奏凱進城。

    洛陽軍民聞王師大勝而回,皆列途以觀,萬戶空巷,齊呼萬歲。

    孟觀全副戎裝上殿面君,詳述平叛之事,并陳報諸將之功。惠帝大喜,令張華當場敘功,詔封孟觀為大將軍,隨征將士各有升賞。

    司馬肜、夏侯駿、盧播、解系等助戰有功,折卻前罪,過往不咎。

    數日之后,惠帝命將齊萬年提出天牢,游街四門,斬于市曹。洛陽百姓再次傾城而出,看斬了齊萬年,歡聲雷動,以為天下自此太平,無不欣喜。

    畫外音:秦、雍二州自郝度元、齊萬年起兵,與朝廷官軍相戰四年,關中及隴西兵禍擾亂,又兼連年大饑,致使略陽、天水等諸郡流民十余萬人背井離鄉,擁入漢中求食。后因漢中天災,復成群結隊流向益、梁二州。至此天下擾擾,亂象方熾,何能太平?梁益二州郡守見災民涌入,勢若洪流,不能抑制,遂上表奏于朝廷,謂為“流民之災”。

    鏡頭轉換,梁益二州,流民大軍相繼于途。

    流民之中,有巴氐大族李特,因在氐胡人中素有威望,被秦雍六郡流民奉為首領。

    字幕: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氐族人,性格雄武沉毅。祖父李虎,當年隨漢中太守張魯歸順魏武帝曹操,徙居天水郡。父親李慕,曾做州郡吏丞,雄武善射,沈毅大度。李慕生子五人,分別名為李輔、李特、李驤、李庠、李流。

    五兄弟之中,李特、李庠、李流皆有英雄氣概,且都善于騎射,武藝高絕。當此千里流亡途中,李特兄弟三人頗得族人之心,故被推為流民之首。

    李特引流民至于漢中,見地貧民瘠,無以為生,于是引人直至州衙,求太守上書朝廷,大開劍閣關門,令流民寄食巴蜀,各謀生路。

    有司接到漢中太守折報,于是上奏天子。惠帝不知如何是好,遂令群臣朝議。

    張華奏道:流民甚眾,若一舉入蜀,鬧起事來,不能復制。依臣之議,宜遣人持節前往慰勞,勸其返鄉。且宜使大員帶兵前往監督,切勿使其進入劍閣,以至再次生亂。

    惠帝:卿言甚是。詔遣御史李苾持節入川慰勞流民,并以兵將督遣,使歸關隴原籍。

    李苾奉旨,于是引兵進入漢中,驅使流民轉回原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蓬安县| 永靖县| 汪清县| 郓城县| 延长县| 伊金霍洛旗| 延庆县| 青海省| 屏边| 车致| 德格县| 浏阳市| 铜鼓县| 长治市| 元氏县| 广平县| 南岸区| 界首市| 大理市| 清丰县| 土默特右旗| 海南省| 滦南县| 如东县| 三穗县| 呼和浩特市| 方城县| 汉寿县| 仲巴县| 无极县| 乌兰浩特市| 铜鼓县| 莲花县| 来凤县| 张掖市| 禄劝| 枝江市| 仁怀市| 亚东县|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