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集 劉琰受禪-《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驛馬飛馳,傳書成都。
晉公付鐘會手書:孤慮鄧艾不服命令,今派賈充率步騎三萬入于斜谷,駐兵樂城。孤自率二十萬大軍西出長安,駐兵河西大營,與卿不久即可相見。
鐘會觀書大驚,請姜維入帳說道:若僅為擒拿鄧艾,相國知我一人足矣;今其親領大軍而來,必為擒我。如其奈何?
姜維:公今手握二十萬大軍,再加我手中四萬蜀軍,復有何懼!公若舉兵,我當鼎力相助,順則可得天下,不順,亦可效劉備偏安一隅也。
鐘會大喜,由此反意已決。遂與姜維議定,請其率四萬蜀兵北上,再出斜谷徑取長安;自率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江東。
魏炎興二年正月十五日,鐘會大軍未發,忽在成都聞報郭太后駕薨。于是下令,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魏國將士,以及所有蜀國舊官,在蜀宮為郭太后發喪。
并借此機,假傳太后遺詔,命起兵東伐兩京,廢黜晉公司馬昭。
鐘會讓諸將在遺詔書后簽名,諸將不從,遂令全部監于益州官衙,派兵嚴加看守。
時有中護軍將軍胡烈,乃是車騎將軍胡遵之子,鎮軍大將軍胡奮之弟,是為被押眾將之首。其部將丘建故作降服鐘會,并向其進言:諸將中多為胡烈舊部,并對其奉若神靈,將軍可派末將親信前往監中侍奉胡烈飲食,令其勸說諸將早降,豈不省事?
鐘會從之,便使丘建派其親信前往侍奉胡烈。
丘建得此方便,遂密令親信以謠言傳于監中諸將:鐘會矯太后遺詔造反,恐我等不從,今已挖好大坑,欲將我等以大棒擊殺,埋在坑中。
一夜之間監中諸將俱都風聞,人心浮動。鐘會親信部將見此,遂對主帥建議:諸將便算歸附,一旦出于監中,不可控矣。應將牙門騎督以上將官全都殺死,另委心腹掌其兵馬。
鐘會聞此,猶豫不決。
正在此時,姜維依龍吟所囑來見鐘會,促其誅殺被扣將領。若依丞相孔明預謀,鐘會與魏國諸將兩敗俱傷,則姜維再殺鐘會,奉后主重新為帝,便可恢復蜀漢。
鐘會同意姜維之諫,但欲奪取天下,非需猛將相助不可,見說要全部殺掉,又陷遲疑。
正月十八日午,胡烈之子胡淵得到父親監中傳信,便率其父部眾吶喊而出,各軍同時沖出軍營。見鐘會之軍無人監督,于是爭先恐后跑入城里,直奔府衙,來救本部主將。
鐘會正在大帳給姜維撥付鎧甲兵器,聞報北兵作亂,不由驚問:眾兵作亂,如可奈何?
姜維答道:不必猶豫,只可擊之!
鐘會立即命令心腹偏將:你帶兵速去府衙監中,擊殺被監諸將及郡守。
偏將領令,引軍而往。被監諸將在室中以幾案頂門,兵士砍門不破。頃刻之間,城外魏兵爬梯登墻,焚燒屋宇,兵士如蟻涌進,箭如雨下,守兵大亂。
監中諸將皆從屋頂爬出,與部軍匯合一處。
姜維與鐘會執劍拼殺,親手殺死五六人,但叛軍越來越多,迅即陷入重圍。眾將上前,終于格殺姜維,又亂刀砍死鐘會。姜維死時,年五十九歲,鐘會年僅四十歲。
胡烈率各營官兵,與鐘會親軍、姜維蜀軍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尸陳遍街,血流盈渠。
姜維、鐘會部眾被殺數百人。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仆蔣顯、大尚書衛繼等已被繳械,禁閉府中,皆被亂兵所殺。
魏軍趁機大肆掠劫。鄧艾部將龐會尋至漢壽侯府,殺關彝全家老少,為父龐德報仇。
監軍衛瓘見平滅鐘會、姜維之亂,出面收拾穩定局勢。因懼鄧艾獲釋后報仇,急派護軍田續領兵,前往漢中路上追殺鄧艾父子。
早有獲釋鄧艾部下追至綿竹之西,遇上囚車,正欲迎回鄧艾;適逢田續率兵趕至,殺掉鄧艾父子,師纂等也被亂軍殺害。
司馬昭聞說成都之亂平定,遂代魏帝曹奐下詔:鄧艾謀反,殺其在洛陽諸子,妻與諸孫流放西城,與諸羌雜居。鐘會未曾娶妻,收養其兄二子,長養子鐘邕隨鐘會作亂,一同被殺;次養子鐘毅及侄鐘峻、鐘辿下獄,應論死罪。念及鐘繇、鐘毓有大功于國,僅處死鐘毅及鐘邕諸子,赦免鐘峻、鐘辿,官爵如故。
其后未久,司馬昭又默認向雄給鐘會收尸,不問其罪。可嘆鄧艾與鐘會皆死于蜀中,“二士爭衡而死”,至此果應孔明當初預言。
又過旬日,賈充引軍至蜀,出榜安民,成都方始寧靖。
于是留衛瓘把守成都,遷后主眷屬及君臣赴洛陽。后主回首滿朝文武,唯有秘書郎郤正與殿中督張通,舍棄妻兒隨行侍從。劉禪不由感慨嘆息,悔恨此時才了解郤正。
司馬昭有破蜀大功,魏主曹休拜其為相國,封晉王,加九錫。
蜀國雖降,尚有武侯當年所平瀘水南蠻諸郡,未服魏國。建寧太守霍弋地處偏遠,先聞成都城破,即素服望西大哭三日,廢寢忘食,不眠不休。
諸將皆勸道:既漢主失位,我等何不速降?
霍弋哭道:道路隔絕,未知吾主安危若何,焉能便降哉。若魏主以禮待之,則舉城而降,未為晚也;萬一危辱吾主,則主辱臣死,何可降乎?
乃使人到洛陽,探得后主受封安樂公,并未被害,霍弋遂率部下軍士來降晉公。
司馬昭因劉禪獻城有功無罪,且是長子司馬炎叔祖公長輩,乃從厚封劉禪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賜絹萬匹,僮婢百人,子劉瑤封侯爵。
后主與子劉瑤謝恩出內,暗嘆北地王劉湛死得不值。
郤正因所寫降書極具文采,為晉王所愛,即受封關內侯,使任巴西郡太守。郤正不重名利,曾作《釋譏》明淡泊之心境;又醉心文學,十五年后亦即晉咸寧四年,無疾而終。
內侍總管黃皓因蠹國害民,晉王詔令武士押出市曹,凌遲處死。
于是設宴大慶,謚父司馬懿為宣王,兄司馬師為景王。司馬昭妻乃王肅之女,對外宣稱所生二子:長曰司馬炎,人物魁偉,立發垂地,兩手過膝,聰明英武,膽量過人;次曰司馬攸,情性溫和,恭儉孝悌。因長兄司馬師無子,嗣司馬攸以繼其后。
司馬昭受封晉王,因謂天下是兄長打下來的,欲立次子攸為世子。其實只他自己曉得,那個長子姓劉,是山陽公之后,此時懷了私心,欲使天下歸于司馬家族。
不料話一出口,尚書吏部郎山濤出班力諫:廢長立幼,違禮不祥!
字幕:山濤,字臣源,河內懷縣名士,劉琰之父劉康授業恩師。
司馬昭未及回言,賈充、何曾、裴秀當時亦受司馬懿臨終死囑,皆同聲諫道:王長子聰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之相。
太尉王祥、司空荀顗雖不知司馬炎真實來歷,但均持有司馬懿金牌遺詔,此時也一齊出班諫道:此前歷代君王廢長立少,多致亂國。愿殿下思之。
司馬昭暗道:老父過世這許多年,怎地竟還有這許多人記其遺言?
因見父親所留重臣異口同聲,這才不敢堅持己見,遂立長子司馬炎為世子,封次子司馬攸為齊侯。重用賈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諸臣,加快代魏步伐。
鏡頭轉換,按下魏國,復說東吳。
丁奉救蜀不及,只得引兵歸還。吳景帝曹休遂命陸抗為鎮東大將軍,領荊州牧,守江口;左將軍孫異守南徐諸處隘口;又沿江一帶屯兵數百營,以丁奉總督以防魏兵。
孫休可謂明君,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不但保有國土,且促進東吳繁榮。永安五年八月,冊立朱據之女為皇后,孫單為太子,大赦天下。
左將軍張布掌管宮內官署,丞相濮陽興執掌軍國大事。二人互為表里,群臣失望。
吳永安六年五月,交趾郡吏呂興謀反,殺太守孫谞,派使者求附魏國,魏帝從之。如此以來,孫吳便完全處于魏國包圍之中。
永安七年二月,吳鎮軍將軍陸抗、撫軍將軍步協、征西將軍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軍圍困巴東守將羅憲。魏國派胡烈率步騎二萬侵犯西陵,以救羅憲之圍,陸抗等率軍退還。
七月,景帝孫休重病,詔命左將軍張布、丞相濮陽興入宮,托孤太子孫單,繼而駕崩,年僅三十歲。諸臣請改立長君,濮陽興和張布違背景帝意愿,迎立其侄孫皓為帝。
孫皓即位之后,卻借口處死二臣,并夷三族,景帝遺孀朱皇后及故太子孫單也被逼死。
魏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晉王司馬昭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司馬昭口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終年五十五歲。
魏帝曹休命以王禮厚葬,將司馬昭葬于崇陽陵。司馬炎即晉王位,封何曾為丞相,司馬望為司徒,石苞為驃騎將軍,陳騫為車騎將軍,謚父司馬昭為文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津县|
长岭县|
阿拉善盟|
桃源县|
凤翔县|
乌鲁木齐市|
郓城县|
宿迁市|
慈利县|
清水河县|
景谷|
孝感市|
仪征市|
南宫市|
瓮安县|
平顶山市|
福安市|
台南县|
资兴市|
西城区|
界首市|
越西县|
凌海市|
襄城县|
工布江达县|
瑞昌市|
三穗县|
兴仁县|
杭州市|
安福县|
赣州市|
九江市|
龙游县|
绥滨县|
锦州市|
乌兰察布市|
郸城县|
神农架林区|
监利县|
成武县|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