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 賈充弒君-《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跪扶帝尸而哭。賈充不語,令人速去報知丞相。司馬昭急入內宮,見曹髦已死,不由大驚,以頭撞輦而哭,下令執下成濟,使人撞起景陽鐘鼓,詔命升殿。
在京中各文武大臣不知出了何事,急急入宮。
太傅司馬孚搶入內宮,首枕天子之股哭道:弒陛下者無論是誰,實臣家之罪也!
司馬昭見是叔父,有苦難言,令將天子尸首用棺槨盛貯,停于偏殿,召群臣入殿會議。群臣皆至,獨尚書仆射陳泰不來。司馬昭見此,讓陳泰之舅尚書荀顗到府中去叫。
陳泰凝視其舅,冷笑道:此前人謂陳泰可與舅相比,今觀阿舅實不如我陳泰耳。
荀顗被他一句話,說的慚愧無地。家中子弟們皆勸進宮,陳泰這才披麻帶孝而往,先入偏殿,對帝尸痛哭一場,后到大殿面見司馬昭,兀自悲慟欲絕。
司馬昭也流淚不止,問道:天子已經駕崩,玄伯以為此事如何?
陳泰厲聲說道:天子被弒,又能如何?只有殺掉賈充,以謝天下!
司馬昭思慮良久,說道:公再思其次。
陳泰哭道:某只知如此,不知其次!
勉強說罷,因過于悲慟,大口吐血,倒于殿上。家人扶回家中,當夜便即死去。
司馬昭欲開脫賈充弒君之罪,于是親入內宮,請郭太后下旨,令黃門侍郎向眾臣宣詔:因高貴鄉公曹髦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立之為帝。不料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大將軍謂其年幼尚可雕琢,請觀后效,由此不廢。彼竟引弓射我宮殿,矢落足下;又賄我左右,欲鴆害孤家。后見事情敗露,欲帶兵入西宮殺我,由此仗劍出宮,兵行禁苑。大將軍司馬昭知之,令賈充前來諫止。因曹髦混于士兵之列,故被將士誤殺。此兒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論罪當廢為庶人,亦宜以民禮葬之。
太傅司馬孚、大將軍司馬昭、太尉高柔等聯名上疏,請太后格外加恩,以王禮葬之。太后準奏,于是以高貴鄉公之禮,葬于洛陽西北三十里瀍澗之濱。
出殯之時,只有少數文武隨葬,下車數乘,不設旌旐。百姓聚而觀之,皆指謂其靈柩議道:是前日所殺天子也。
時隔二十余日,司馬昭因聞洛陽萬民群情激憤,呼吁必懲弒君首惡,只得李代桃僵,下令誅殺弒君之賊成濟三族,使賈充率禁軍往其府中捉拿。
成濟兄弟正在家中,等待大將軍封賞,不想反得滅門之罪。正在熟睡之時,聞聽禁軍來拿,兄弟兩個于是赤身跑到屋頂,大罵道:司馬昭主謀,賈充指使,方有弒君之事也!
賈充面對三軍,既窘又氣,喝令放箭。成濟兄弟終被亂箭射殺,并夷三族。
誅殺成濟已畢,司馬昭復以教唆圣上、離間重臣為由,下令誅殺王經。拘捕家屬,交付廷尉處置。王沈則因告密出首,立功免死,并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戶。
王經未料禍及自身,并連及家屬,因向母親拜泣謝罪。
其母臉色不變,笑道:人誰能不死?只恐不得其所。為此事同死,復有何恨!
廷尉延引條例,判誅滿門。至受刑之日,王經故吏向雄至刑場為之痛哭,悲哀之情感動街市。滿城士庶,無不垂淚。
賈充見罪不及己,知道大將軍有意偏護,即勸司馬昭受魏禪,即天子大位。
司馬昭雖然早有此意,但想起父親臨終遺言,只得故作大度,笑道: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商,故圣人稱為至德。魏武帝不肯受禪于漢,猶吾之不肯受禪于魏也。
賈充聞言,已知司馬昭留意于其子司馬炎,遂不復勸進。
是年六月,司馬昭表奏郭太后,請立常道鄉公曹璜為帝,詔令改名曹奐,字景明。
畫外音:曹奐乃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當年明帝托孤之時,有意使曹宇為大將軍,掌全國兵權,曹宇以力不能勝拒之,方封燕王,還就于本國。人貴自知,今日其子竟為皇帝,曹宇為人可謂高明。
曹奐即登帝位,改號景元元年,封司馬昭為相國、進位晉公。文武多官,各有封賞。
畫外音:司馬孚見事已至此,納還官誥,閉門不出。其雖為司馬氏多有功勞,但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從未參與兩次廢立魏帝之事??v觀司馬家滿門,司馬孚屬于最無政治野心者,實為另類。直至晉泰始八年,司馬孚去世,享年九十三歲。
鏡頭轉換,按下曹魏,復說蜀漢。
魏國政變,細作報入蜀中。姜維喜道:司馬昭弒君,我今日伐魏,又師出有名矣。
遂奏準后主,起兵十五萬,再伐中原。令廖化引本部兵取子午谷,張翼另引一軍取駱谷;姜維率大軍自取斜谷,皆出祁山之前取齊。
鄧艾聞報蜀兵三路殺到,乃聚諸將計議,令參軍王瓘引兵五千,前去詐降。
王瓘領命,連夜從斜谷迎來,正遇姜維前軍哨馬,說來投降之意。
哨軍報知主帥,姜維令王瓘入見。王瓘進帳拜伏:某叔父尚書王經,被司馬昭滿門皆戮。今將軍興師問罪,故引本部兵五千來降。愿從調遣,剿除奸黨,以報叔父之恨。
姜維明知其是來詐降誆軍,故作大喜,將計就計:既如此,將軍可引三千本部軍運糧赴祁山,留下兩千與某為向導,我隨后便來取祁山魏寨。
王瓘恐不留兵,必被姜維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
夏侯霸在側,待王瓘出帳后說道:將軍好歹將其追回,拷問便知其詐。某在魏國,未聞王瓘是王經之侄。
姜維大笑:司馬昭奸雄比于曹操,既殺王經,滅其三族,安肯存其侄于關外領兵?故已知其詐,將計就計騙鄧艾來也。
不旬日,果然伏兵捉得王瓘回報鄧艾下書人來見。書中略云:某奉姜伯約之命,催運糧草。八月二十日,必運糧送歸魏軍大寨,請將軍于壇山谷中接應,佯作搶劫可也。
姜維命將下書人殺了,將書中日期改作八月十五日,令舌辯軍士扮作下書人往報鄧艾;一面令傅僉將糧車數百輛裝載干柴茅草,引王瓘二千魏兵打著運糧旗號,送去祁山。
鄧艾得了王瓘書信大喜,急寫回書,令來使回報王瓘,卻不知是報與姜維。
至八月十五日,鄧艾引五萬精兵,徑往壇山谷中來。遠見無數糧車從山凹中而至,押車者果然皆是魏兵,引軍偏將亦都認識。
時值初更,月明如晝,鄧艾前來接應王瓘。全軍剛入山谷,蜀將傅僉縱馬而出,下令放火燒車。見到谷中火起,蜀軍伏兵盡出,萬人齊叫:拿住鄧艾,賞千金,封萬戶侯!
震動山谷,四處回聲。鄧艾見不是頭,只得學其前任郭淮,棄甲丟盔,撇了坐下馬,雜在步軍之中,爬山越嶺而逃。
姜維、夏侯霸見鄧艾步行走脫,遂來追殺王瓘一軍。
王瓘忽見蜀兵圍殺將來,四下無路,只得放火燒了糧車,引三千軍反向漢中殺去,將棧道并沿途各處關隘盡皆燒毀。姜維只得提兵抄小路來追王瓘,全殲其兵,王瓘自殺。
姜維見糧食盡焚,又毀了棧道,只得引兵退還漢中,令人重修棧道。
司馬昭聞鄧艾失利,遂添兵五萬撥與,鼓勵其再戰蜀軍。姜維修好棧道,留廖化守漢中,自與夏侯霸提兵十萬徑取洮陽。
鄧艾既得新兵之助,士氣復又大振。聞報蜀兵盡從洮陽而出,乃與諸將說道:姜維此番兵出洮陽,必是欲得此城屯糧積草,結連羌人,以圖久計耳。當初諸葛武侯兵屯五丈原,亦是遣兵屯田,欲為長久之計,未料就此殯天。姜維今為此計,必步其恩師后塵也。
于是只留偏將師纂把守祁山寨,盡撤祁山之兵,兼程去救洮陽。
乃兵分兩路:令子鄧忠引一路兵先去伏于洮陽城內,大開四門以待蜀兵;自引一軍伏其咽喉侯河小城,專門截擊夏侯霸所率西蜀后軍。
夏侯霸提兵將近洮陽,望見四門大開,以為是座空城,也不派人探看,當先縱馬殺入。方到甕城邊上,忽然一聲炮響,城上鼓角齊鳴,旌旗遍豎,拽起吊橋。
慌欲退時,城上矢石如雨??蓱z夏侯霸同五百軍士,皆死于城下。
蜀兵大敗而逃,回報姜維,說夏侯霸被亂箭射死。姜維嗟傷不已,依城下寨。是夜二更,鄧艾自侯河城內引軍殺入蜀寨,城上鼓角喧天,鄧忠亦引兵殺出。兩下夾攻,蜀兵大敗。
姜維死戰得脫,重新下寨,當住鄧艾父子;卻令張翼引領后軍,徑取祁山。
鄧艾見蜀兵大敗,卻扎營不退,料知姜維必是分兵去襲祁山。于是喚子鄧忠,分付用心守把此處,自己親率大軍,來劫姜維營寨。
未料姜維有備,引眾出營應戰,魏軍一擊而退,鄧艾趁夜去救祁山。姜維卻因此猜出鄧艾心思,喚傅僉緊守此寨,自引三千兵來助張翼。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通许县|
千阳县|
正安县|
忻城县|
武平县|
游戏|
普格县|
沂源县|
凤山市|
永福县|
洪泽县|
越西县|
饶平县|
黄龙县|
手游|
故城县|
驻马店市|
黄龙县|
金堂县|
商南县|
朝阳区|
西藏|
渭源县|
丰镇市|
新平|
新竹市|
安塞县|
东兴市|
淮北市|
额尔古纳市|
宁乡县|
建始县|
阿城市|
乌苏市|
汉源县|
卫辉市|
沽源县|
台江县|
潍坊市|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