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行刺蜀相-《華夏真相集》
第(3/3)頁
姜維知道費祎乃是北伐最大阻礙,此時聞其拜相,更是悲從中來,感覺此生光復中原無望。于是自斟自飲,借酒澆愁。
正當此時,門人忽報郭循來拜。姜維大喜,急令請進,并親自接出二門以外。
字幕:郭循,天水郡人,姜維同鄉。原為魏將郭淮部下,在西羌戰中為姜維所俘。念在老鄉之誼,便被姜維收作帳下死士。因見郭循很有本事,于是又做順水人情,將其推舉到相府,亦為費祎重用。十年之間,郭循武運連連,終任左將軍之位,竟領當年馬超之職。
近十年未見,官職已經超過姜維,不想此時忽然登門,來拜舊主。
郭循隨門人進府,見恩公姜維竟在二門外垂手恭候,不由受寵若驚,急上前以部下之禮參拜。姜維扶起,二人遂將酒席移至密室而談。
當日二人徹夜長飲,郭循次晨方才離去。
字幕:延熙十六年,歲首大會。丞相費祎大宴群僚,郭循在坐。
后主劉禪親賜酒一巡,轉入后宮,令丞相費祎與眾臣歡飲。因往歲蜀中糧食大收,費祎歡飲沈醉,頻頻巡席敬酒,令歌舞佐興,自己頹然于座席之間。
當時宮外春寒料峭,宮內卻歡聲笑語,滿座皆歡。
郭循趁著酒興,歌舞弄劍于席間,盤轉于歌女之間,眾官大樂。郭循漸舞至費祎坐前,忽然劍鋒一轉,直刺入費祎胸口。費祎大叫一聲,當場斃命。
郭循對眾官說道:某與費祎有仇,故而殺之,與他人無干。今大仇得報,某心安矣!
說罷,于眾官驚駭中橫劍自刎。席間風云突變,眾官皆呆若木雞。
侍宴官報入后宮,天子劉禪聞報大驚,急出于席前,問行刺丞相主謀。
姜維即從座起,進奏道:此人本是末將帳下軍官,臣念其英勇,薦于費相,至今十余年矣。丞相因愛其才破格擢升,以至左將軍高位。未想此賊不報丞相恩情,反而加害。臣細想此人形狀,每宴會時便欲親近陛下,幸為左右所遏。定是原想刺殺陛下,因不能得手而刺國相。今日宮廷血案,皆因下官推薦非人而起,望陛下治臣失察之罪。
后主聽了,啞口無言。十年之前所薦之人犯罪,如何問罪于推薦者?且刺客在費祎帳下效力十年,而費祎作為丞相,卻無察奸之能,又怪得哪個?
刺客已死,便無對證。后主無奈,只得命將丞相費祎厚葬,追謚敬侯。令其長子費承嗣爵,封為黃門侍郎。次子費恭,尚公主為妻。長女配太子劉璿為妃,可謂死后一門榮耀。
費祎雖不擅軍事,但在治理蜀漢國事上蕭規曹隨,頗有大功于國,這般被小人刺殺,遂令朝中文武大臣人人齒冷,個個心寒。
后主厚封費祎,急令禁軍去搜郭循家眷,稍頃回報,其家宅已空,妻子親眷一夜之間俱都不知去向。成都經此巨案,滿朝皆驚,議論紛紛。
姜維見此,即以為丞相報仇為由,再次上疏請求出兵伐魏。
后主無奈,問計群臣。滿朝文武見費祎力阻北伐,落得如此下場,俱都鉗口不語。
姜維見此,知道蜀國承平已久,官無斗志,士無戰心。于是退讓一步,上奏天子:臣先請兵一萬,出兵雍涼,掃清北伐后顧之憂,并借此練兵,望陛下恩準。
后主無由再拒,于是準奏。
姜維領旨,辭帝出京,還至漢中大營,遣征西將軍馬岱為先鋒,聯合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部,使其反魏,包圍隴上諸郡城鎮。
諸羌皆恨當年夏侯淵平滅隴右屠壘暴行,盡皆響應馬岱,涼州名胡治無戴也舉兵反叛。
天水郡守急報洛陽,魏大將軍曹爽奏準天子曹芳,遣討蜀護軍夏侯霸西出長安,率諸軍屯兵于為翅,以郭淮為先鋒,西討諸羌。
郭淮領命,率本部軍西行,扎營狄道。
忽營官報入:今有蜀將郭循長子郭準,率家眷部曲千人,號稱將軍同族,前來投降。
郭淮亦知郭循果是自己同族兄弟,聞說當年被蜀將姜維所擒,十年來杳無音訊。今侄兒率全族來投,必有要事,于是便令請入大帳。
郭準入帳,跪倒大哭:叔父大人在上。我父為報姜維知遇之恩,同時亦報魏國天子,拼死殺了蜀中丞相費祎。侄兒無處可去,故率族人部曲來投叔父,望乞收用。
郭淮聞說蜀國丞相已被刺殺,不由大喜,為族弟心傷一回,即令郭準為牙門將軍。族人男丁為本部軍士,女眷則先安置關中,撥付宅院銀錢,又置田土,使安其業。
郭準大喜過望,感激涕零,由是隨軍聽用。
郭淮于是升帳,商議平叛之策道:某素知姜維其人,好大喜功,急不可待。彼定會依魏延舊計,冒險出兵斜谷。我當與夏侯霸合力擊敗姜維,如此則諸胡自敗,馬岱無能為也。
眾將聽了,無不拜服。于是郭淮傳令,大軍進入沨中,轉兵向南,接應夏侯霸。
姜維果然率軍出兵斜谷,來攻為翅。郭淮抵達,立即揮兵當頭迎擊。姜維未料魏軍來的恁快,自己兵少不足抵敵,由是立腳不住,只得再從斜谷逃回漢中。
郭淮即請夏侯霸引兵截住谷口,使姜維難出;自率大軍討伐諸叛羌,殺死餓何、燒戈,降俘胡人數萬。由是西羌再為魏國所有,隴西甘涼重復平定。
正始九年秋,馬岱引兵又出,挑唆羌首遮塞等屯兵白土故城,依據河險抵抗魏兵。
郭淮揚言從上流出兵,卻秘密從下流渡河,占據白土城,發動進攻,再次大破諸羌。
治無戴率胡兵包圍武威,軍士家屬留在西海。郭淮不救武威,卻率軍千里奔襲西海。治無戴聞報,只得率兵折回,兩軍在龍夷之北相遇,治無戴戰敗逃走。
姜維出兵石營,北向疆川,西迎治無戴;留下陰平太守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堡,收取諸羌散兵,以為人質。
郭淮聞報,遂與夏侯霸商議:蜀軍既分兩路,我與將軍亦可兵分兩路敵之。
夏侯霸:愿聞妙策。
郭淮:末將親率一軍往成重山攻打廖化,姜維顧忌,定率兵來救。將軍阻住姜維,不必與戰,則廖化若敗,姜維無能為矣。姜維之軍既不能向西接應胡人,胡人自會離散。
夏侯霸稱善,于是率軍伏于沓中,張網以待姜維,郭淮則率大軍強攻廖化。
姜維果然率師來救廖化,援軍未至而廖化不支,棄城而去。姜維疲于奔命,寸功未得。夏侯霸見郭淮每戰皆能料敵機先,用兵如神,不由大為驚佩。
捷報傳至洛陽,曹爽大喜,奏封郭淮為都鄉侯,升征西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鏡頭轉換,按下隴西,復說洛陽。
魏正始九年,尚書劉放、孫資年老,只于每月朔望之日以列侯身份上朝,位特進。曹爽因思推薦之功,奏封孫資一子為亭侯。曹芳又下詔褒賞孫資,賜錢百萬。
司馬懿在家閑居,聞說孫資、劉放均已致仕,遂對二子道:此其時矣,但尚可待者。
正說至此,門人入報:有并州刺史孫禮遣使下書,現在府外。
司馬懿大喜,對二子說道:孫德達來書,必有助于我,不必蜇伏以待矣。
便令喚使者入府。使者上堂拜見太傅,呈上孫將軍密信。其書略云:明帝臨崩,命曹爽為大將軍,公為太尉,某為大將軍長史。曹爽因欲把攬朝綱,驅某離朝,改任揚州、荊州、并州之地,數年來居無定所。今聞其所行狂悖,天怒人怨。太傅若興義兵誅滅曹爽黨族,某居并州,一日夜內便可馳至洛陽,以為明公外應。
司馬懿觀罷,以手擊案:我說如何?是其時矣,動手可也!
乃厚待來使,命其回報孫禮,約會已定。又請蔣濟到府密議,只等曹爽出京機會。
轉過年來,改號嘉平元年。春正月,曹爽請魏主曹芳謁高平陵,祭祀先帝。曹芳準奏,詔命大小官僚皆隨駕出城。曹爽引弟曹羲、曹訓,并心腹何晏等,率御林軍護駕前往。
司農桓范馬前叩諫:主公總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變,如之奈何?
曹爽不理桓范忠諫,以馬鞭指而叱道:誰敢為變!再勿亂言!(本集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霸州市|
榆中县|
稷山县|
龙里县|
徐水县|
贵州省|
曲阳县|
沁水县|
林州市|
合江县|
隆化县|
宁国市|
九龙坡区|
章丘市|
龙里县|
西宁市|
河北区|
哈尔滨市|
南充市|
益阳市|
东乌|
皮山县|
甘孜|
靖州|
宾阳县|
贺州市|
句容市|
灵丘县|
山东|
彭阳县|
乐都县|
东方市|
卓资县|
霍城县|
内黄县|
昌邑市|
望谟县|
方正县|
吴桥县|
安阳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