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六集 刮骨療毒-《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試之果然,數十萬人因此得活。民間因此流傳歌云:三月茵陳四月蒿,傳于后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

    此后華佗還以溫湯熱敷治蝎子螫痛,用青苔煉膏療馬蜂螫痛,以蒜畝大酢治蟲病,用紫蘇治魚蟹食毒,以白前治咳嗽,用黃精補虛勞。簡便易行,又收效神速,如此不一而足。

    時有孫策部下軍吏二人,俱患身熱頭痛,癥狀相同,于是共請華佗醫治。華佗當場施治,處方卻異,一用發汗,一用瀉下。二人不明所以,便問其因。

    華佗:你二人雖癥狀相同,但一為表證,發汗可解;一為里熱,非瀉下難于為治。

    二人再拜而去,服藥后均告痊愈。

    督郵頓某,向有腎虛之癥,請華佗調治,幾副藥餌吃下,便即痊可。

    華佗誡說:君疾雖愈,但元氣未復,當靜養以待康復,切忌房事。

    囑罷而去。恰逢頓妻從百里外趕來看望其夫,當夜頓某經不住其妻誘惑而行房事,三日后,便即病發身亡。

    另有江東徐某,因病臥床,華佗前往探視,問其病因。徐某稱昨日請醫針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煩不得安臥。

    華佗經過診察,嘆道:誤矣。針刺未及胃管,誤中肝臟,五日后恐有不測。

    后果如華佗所言,徐某于第六日而亡。

    有日華佗經過廣陵,太守陳登聞知,即請入府,為自己診病。華佗見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診了脈象,已知其因,便令家仆備十幾個臉盆,再以湯藥灌入陳元龍腹中。

    陳登服藥后大嘔,吐出十數盆小蟲,皆為赤首墨尾。驚問道:因何至此?

    華佗答道:此病因嗜好吃魚而得,今雖暫痊,三年后必定復發。某回家采藥而配,三年后太守令從人來我家求藥而服,病可除根。

    陳登因見病好,便將華佗所囑忘于腦后。三年后果然舊病復發,急派人去江東尋華佗,其時已遲。來人取藥未歸,陳登已發病去世。

    初次合肥之戰,周泰因受重傷,血流將干,堪堪待斃。

    孫權派人請來華佗,不但將周泰救活,期年后而且勇猛如初。

    華佗因敬周泰忠義,復將神技五禽戲相授。結果周泰武藝大增,身體較之傷前愈健。

    赤壁戰前,曹操突患頭風,痛不可當。

    有人推薦華佗可醫此病,曹操即問:江東醫周泰者乎?

    薦者答是,曹操便召華佗入許都醫病。因見果然有效,又封華佗為官,留于朝廷。

    華佗雖然醫道高超無比,但也常以從事醫術方技為業自悔。便將平生精研醫術寫成《青囊書》,留心擇徒傳之,即此收山,專做藥王派掌門授徒。

    自被曹操征召入都,華佗在京三年,不能接觸民間疾苦,卻又實在氣悶不過。遂以收到家書,聞報妻子病重為由,請假回到江東,而且逾期不返。

    曹操三番五次寫信,催促回京,華佗皆都置之不理。曹操又下令給孫權,讓郡縣官府征發華佗,派兵遣送回許都。

    華佗大為厭惡,拒不上路。孫權因部下文武多得華佗救過性命,知道神醫難得,因此回信曹操,替華佗遮掩。

    曹操派人去江東暗查,見華妻無病,便以欺君之罪將華佗遞解入京,付予獄吏拷問。荀彧求情釋放,曹操亦不肯聽。

    華佗欲將《青囊書》傳給獄吏,見其懼而不受,便討火種將書燒掉,安然赴死。

    曹操聞說華佗死于獄中,亦感可惜,便命葬于許都郊外。

    閃回結束,張機講述已畢。眾人聽罷,連聲贊嘆,痛恨曹操。

    關平忽問:先生曾說若有麻沸散,便不致疼痛,那是甚么神藥?

    張仲景答道:倒也并非神藥,亦世間生長之材而已。若服此藥之后施術,則任你刀砍斧斫,并無疼痛。和酒而服,可剖腹除潰,洗滌腐穢。后以桑皮線縫合,涂以神膏,則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矣。

    關平喜道:軍中受重傷者,往往于施救之時痛死。若以此藥用于軍中,豈不是好?

    張仲景趁著酒興,討過紙筆,寫數行字,遞予關公:此乃神方,若非君侯,換作他人求之,某定不與也。且宜秘之,勿使外傳。

    關公大喜,珍重納入懷中。

    一時酒罷,張機告辭。關公命取金百兩相酬,張機堅辭不受,留藥一帖而去。

    關公贊嘆不止,從懷中拿出絹紙,見上面寫道:曼陀羅花一升,生草烏、全當歸、香白芷、川芎各四錢,炒南星一錢。合煎成散,以熱湯煮沸,服之頃刻見效。

    關平忽問:父親,張仲景既說華神醫死于獄中,則此麻沸散之方,卻又如何傳出?

    關公驚呆,鏡頭閃回。

    其實當年華佗在那許都監牢之中,便如少帝劉辯一般,也是詐死騙過曹操。

    華佗乃當世神醫,又有麻醉奇術,若以假死騙人,誰能看破其中玄機?只要曹操不令在其死后戮尸梟首,此計便成。

    曹操聞報華佗死于獄中,果然不予深究,即命葬于郊外。

    下葬之后,眾人離去,華佗自醒。遂以五禽戲絕世神功震碎棺蓋,破土而出,終于如其所愿,改名換姓歸隱山林而去,就此大開山門授徒。

    畫外音:自此之后,藥王門名徒輩出,大放異彩。華佗授徒無數,樊阿以針灸聞名,吳普以藥方見長,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本草經》,各掌一技之長。

    閃回結束。關公眼望張機所留藥方,半信半疑,難辨真偽。

    至晚,趙累引從人還報:水鏡山莊已于數年前即被曹仁派人燒作白地,莊中空無一人,水鏡先生司馬德操不知何往。

    關公暗嘆不止,因見樊城旬日可下,也即不以為意,并不深究。

    畫外音:關公敗亡,不因大意失荊州,實因性粗,沒有將軍師孔明先生當初所囑之語記在心中,詳加揣摸。因只記起一個“水鏡山莊”,卻忘了“玉溪山白馬洞”之語,又因不明南璋地理,才誤大事,造成千古遺恨。水鏡先生其實早依與孔明舊約,引全體莊客進入玉溪山內,在山中開荒種田,并于白馬洞聚草屯糧,只等劉備兵來,會攻襄、樊二城。除玉溪山及白馬洞之外,龐德公等人又隱居鹿門山中,領莊客開荒屯田;便連孔明臥居之隆中山谷,也開出良田千頃。十數年來,這三處積糧無數,可供十萬大軍三年軍糧。孟公威及崔州平領三千精壯士兵,穿白馬洞而來,亦于日前到達玉溪山,只等關公前來相會,攻取樊城,直襲許都。只可惜關公只將孔明囑托記得只言片語,至失千載良機!

    數日之后,關公自覺傷勢漸痊,便放下水鏡山莊之事,亦不遣使往建業補說借糧之事,急急升帳聚將,令關平、廖化再攻樊城。

    曹仁大驚,因知魏王已自長安返回鄴城,遂又遣使往魏都告急。

    太子曹丕聞說父王歸來,即率中庶子司馬懿等出城迎接。曹操升殿,大會群臣,詢問鄴都政事,曹丕一一答之,曹操甚為滿意。

    司馬懿建議軍民屯田,以解決軍糧之需,曹操許之,便使其轉任軍司馬,以掌屯田。

    安排鄴都之事已罷,樊城哨馬不斷來報:關羽推鋒必進,大破曹仁于沔水。掘堤以大水灌于禁,七軍覆沒,于禁投降;龐德寡不敵眾,被關羽所擒,不降被殺;徐晃軍被大水困于山中,屢不得出。陸渾孫狼作亂,南附關羽,遙受漢中王印號,為荊州軍支黨;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皆投降關羽,樊城其勢大孤;關公圍困徐晃于山中,親攻樊城時中了曹仁毒弩,卻被不知從哪里來的神醫刮骨療毒,傷復如初,復引兵圍攻樊城。

    曹操頃刻間接到許多戰報,不由大驚,急聚文武商議,重說遷都之事:孤素知云長智勇蓋世,今據荊襄,擁眾北來,如虎生翼。于禁被擒,龐德被斬,魏兵挫銳;倘彼率兵直至許都,如之奈何?孤欲遷都洛陽以避之,諸公為孤慎謀。

    主簿蔣濟出班勸諫:大王不可。于禁之敗,非戰之過,乃天降暴雨致漢水大漲,七軍皆遭水淹之故。大王前番已與孫權有約,今樊城激戰數月,彼因何按兵不動?大王可即發使往東吳催促起兵,不必遷都動眾。

    曹操依允,遂罷議遷都,急遣使再往東吳,使其出兵。又遣上將徐商、呂建前往樊城西寨,使其相助徐晃出兵,以牽制關公兵力,支援城中曹仁。

    因嘆謂諸將:于禁從孤三十年,南征北戰多立奇功,何期臨危反不如龐德!

    諸將聞言,無不嘆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德阳市| 托克托县| 嫩江县| 怀仁县| 拜城县| 开阳县| 连城县| 遵化市| 剑河县| 洞头县| 乌鲁木齐市| 和静县| 永嘉县| 神农架林区| 怀来县| 唐河县| 陕西省| 嵊州市| 盐亭县| 甘泉县| 延边| 沧州市| 佛坪县| 江阴市| 龙泉市| 红原县| 贵港市| 都江堰市| 乐亭县| 德钦县| 从江县| 思茅市| 池州市| 鄂托克旗| 东丽区| 麟游县| 鹰潭市| 黑河市| 缙云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