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集 馬躍檀溪-《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官渡大戰以及平定河北之役,張繡力戰有功,被曹操遷為破羌將軍。
張繡對曹操甚為感戴,此后又憑手中一桿無敵神槍,身先士卒陷陣,大破袁譚於南皮,復被增邑二千戶,得到全軍至高重賞。
當時因連年戰亂,天下戶口減耗十存其一。曹營諸將獲封,幾乎未有滿千戶者,而張繡封邑特多,可見其立功之巨,亦可見曹操對其鐘愛之甚。
曹營舊將有不服者,常自世子曹丕面前抱怨,將曹昂及典韋之死拿來挑撥。
曹丕當初與長兄至為親愛,聞之仇恨更深,時刻欲待報仇,只是未得其便。
此番遠征烏桓,張繡繼續隨征。只因水土不服,便如郭嘉一般,行至半途病倒。曹操聞報,予以特殊照顧,命張繡與世子曹丕帶領后軍,依前軍所開之路前進,一面養病。
曹丕得與張繡在一起行軍,那還有什么好客氣的?因記兄長曹昂戰死宛城前仇,且仗恃世子身份,一直對張繡冷嘲熱諷,令其一路片刻難挨,直至后悔當初降曹。
這一日,行軍路上,曹丕又以言語相刺,張繡低首不答。曹丕愈怒,乃以手指抵其前額,冷笑道:君因一蕩婦而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
張繡聞言,心如刀扎。忽又想起在冀州之時,曹操與曹丕父子暗奪甄氏一幕,又憶及嬸母鄒氏,不由長嘆一聲。當夜宿營之時,張繡便在帳中拔劍自殺。
可惜北地槍王,英雄蓋世武藝絕倫,不是死在曹丕利口,實是死于賈詡之手。
閃回結束。曹操問罷詳情,嘆息一回,將世子曹丕厲聲斥出營帳,命令近侍:將張繡就林深向陽之處埋葬,待得勝歸來時再破墳起柩,移至許都厚葬。
稍時傳餐已畢,曹操下令,繼續向前行軍。
鏡頭轉換,按下河北,復說荊襄。
曹操率軍征戰河北之時,便早有細作報到荊州。
劉表聞報,覺得機會難逢,卻又不肯冒險,便使人到新野傳令,命劉備率領關、張、趙云等,帶本部軍馬北上,試探曹軍底細動向。
劉備受命,復問信使:尊使來時,我兄可有甚話,特別叮囑在下?
信使:君侯命我囑托將軍,“若果曹軍無備,則回報我知,某當親自發兵襲取許都。”
劉備聞此,興奮異常。遂令糜芳與孫乾、簡雍把守新野,親率三軍北征。
祭旗誓師已畢,劉備高坐帥案,分派諸將:命關羽率五百校刀手居左,張飛率一千飛虎軍居右,趙云率一千軍為前鋒。某自率五千軍居中,陳到率五百白毦兵,護衛中軍!
眾將聲諾,共起八千五百軍馬,前到葉縣扎營;一邊派出哨馬,去探南陽城內虛實。
曹軍留守南陽上將,乃是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人。聞報劉備竟敢率兵來侵,遂將三萬兵馬前往迎敵,駐軍于博望坡前。
哨馬探明曹軍動靜,飛報主將劉備。
劉備聞報夏侯惇軍力四倍于己,心中計較已定,遂升中軍大帳,分兵派將。往日手下只有關、張二弟,自是捉襟見肘,今日兵多將廣,用兵自是不同,一一分派,有條不紊。
于是先喚過二弟關羽,發下頭一支令道:前面縣城喚作博望城,其左有豫山,右有安林。那夏侯惇欺我兵少,欲求速戰建功,明日黃昏必率軍出城前來擊我。云長可引本部五百校刀軍,前往豫山埋伏,放過彼軍休敵,只焚其糧草輜重,便是大功。
關羽道聲遵命,上前領令退下。
第二支令喚過三弟張飛:翼德可引本部一千軍,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待其兵出,卻到博望城舊屯糧草之處縱火。
張飛叉手應諾,將大令接了。
第三支令點喚關平、周倉二將:命你二人引五百軍卒,入山砍柴,多多預備引火之物。每人抱柴負薪,于博望坡后兩邊等候,至初更時曹兵來到,便可放火。
二將雖然疑惑,卻不敢問,關平上前接令退下。
劉備安排已定,將最后一支大令付予趙云:子龍令為前部先鋒,只許敗不許勝,需誘敵深入,便是大功。某與陳到自引一軍為后援,各須依計而行,勿使有失。
眾將領令,未知其意。只有云長聞聽兄長部署精到,心中佩服,暗贊道:兄長此番用兵頗有曹操之風,已深得兵法其中三味,甚是了得。
張飛終于忍耐不住,捧腹大笑道:兄長此次用兵奇怪,與此前作戰大不相同。
劉備慍怒道:偏你話多,有甚不同處?
張飛:兄長說這半天,俺只聽到放火,放火,卻不聞怎樣廝殺!
劉備:豈不聞將勇兵精,不如盤算得精?二弟不可違令,只管依計行事。
張飛諾諾連聲,與關羽二人去了。眾將雖然各聽將令,卻都疑惑不定,隨后各散。
待眾將皆出帳而去,劉備對陳到笑道:我這番火攻之計,直須瞞不得曹操。天幸此人不在此間,可使我成此大功。
陳到點頭道:此乃我左慈師叔所授兵法篇中末技,果然瞞不得曹操。
劉備排兵遣將已畢,夏侯惇與李典、于禁引兵殺至,精兵在前,糧車輜重隨后而行。
正趲行之間,望見前面一支軍馬來到,均是七長八短器,東倒西歪兵,勉強列成陣勢,立住陣腳。當先一員大將,正是常山趙子龍。
夏侯惇大笑道:怪不得劉備是屢敗之將,今觀其用兵,正如驅犬羊與虎豹相斗耳!
遂縱馬向前,趙云出馬,互相通名。夏侯惇不屑道:無名小輩,怎堪與我對敵?
兩馬相交數合,趙云詐敗而走。夏侯惇怎肯相舍,一直趕至博望坡。聽得一聲炮響,劉備親自引軍從山后沖將過來,夏侯惇縱馬挺槍上前,劉備復退后便走。
追了半日,見天色已晚,夜風驟起。夏侯惇只顧催軍趕殺,李典從后急至,叫道:將軍休趕!前面路狹,樹木叢雜,可防火攻。
一言未已,只聽背后一派火光燒著,風助火勢愈猛。
趙云回軍趕殺,夏侯惇冒煙突火而走。李典被關云長截殺,拼命奪路突圍,于禁、韓浩投小路走脫;夏侯蘭被張飛一槍刺于馬下。
夏侯惇大敗,收拾殘軍逃回汝南,預備增兵再戰。
劉備雖然勝了一陣,但恨自己兵力太少,不敢前進。因久候襄陽劉表援兵不至,只得長嘆一聲,回兵新野。
夏侯惇聞報劉備退回新野,不勝之喜,反與李典、于禁等人置酒慶賀,單等主公曹操自引大軍前來,報此敗兵之恨。
劉備回至新野,免不得亦置酒與諸將賀功,并將捷報傳至襄陽,等候劉表示下。
鏡頭轉換,按下新野,復說襄陽劉表不肯出兵支援緣故。
便當劉備火燒博望坡之時,荊州正值內憂外患,劉表有心無力,不能分身他顧。
所謂內憂,便是劉表雖然貴為荊州之長,但軍政大權盡握于蔡氏等荊襄大族手中,是以不敢輕離外出,怕一旦在外征戰失機,巢穴復為他人所有,悔之不及。
所謂外患,卻是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均對荊州虎視眈眈,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鏡頭閃回,補敘益州劉璋。
興平元年,益州牧劉焉病亡,其子劉璋即位。劉表乘此時機,派別駕劉闔策反益州將領沈彌、婁發、甘寧,使其背反劉璋,自己欲趁其亂吞并益州。
沈彌等既受劉表蠱惑,果然起兵反叛。但因志大才疏,先后都為劉璋所敗。劉表未及發兵相救,此數人已在益州無法立足,只得各率殘部竄逃荊州境內,進退失據。
劉璋探明數起內亂底細,得知皆為劉表挑唆,于是內心深恨劉表,即任命趙韙為征東中郎將,駐軍巴東郡朐忍,自此與劉表為敵,隨時預備襲奪荊州。
劉表深知趙韙智勇雙全,乃是大將之才,自忖手下并無良將是其敵手,是以自己不敢輕離荊州,以免被趙韙抄了后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潘县|
明水县|
抚松县|
壶关县|
鄂尔多斯市|
胶南市|
江阴市|
镇巴县|
新化县|
西昌市|
龙南县|
大港区|
安福县|
恩平市|
若尔盖县|
神农架林区|
徐汇区|
咸宁市|
璧山县|
拜城县|
天祝|
闸北区|
友谊县|
蕉岭县|
墨竹工卡县|
安平县|
开化县|
望江县|
陈巴尔虎旗|
广安市|
昌吉市|
乌鲁木齐县|
黔西|
临西县|
沙田区|
红河县|
大理市|
广饶县|
科技|
吴旗县|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