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十二集 滅門之恨-《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呂布縱馬上前,來至兩軍之中,將戟尖向對面一指,罵道:不知死囚徒!董卓已死,爾等皆是無首之鬼,不思自首悔過,尚敢在此耀武揚威!溫侯呂布在此,哪個過來交戰?

    那白馬銀槍將軍縱馬上前,罵道:匹夫呂布,你這一身富貴,到底來自何人?某聞你兩次弒父,今從陜西來此,會的便是你這背主忘恩之賊!

    呂布被罵到痛處,氣得兩個鼻孔冒煙,喝道:賊奴,報上名來再戰!

    來將冷笑:也罷,便讓你死個明白。某乃驃騎將軍張濟之侄張繡,人稱北地槍王者是也!廢話少說,著某的槍罷!

    話猶未了,一招鳳凰點頭,將金槍舞動,已有三個槍尖直到至呂布面前,主刺哽嗓,捎掛兩肩。這桿金槍有個名目,喚作“百鳥朝凰槍”,呂布卻是不識。

    鏡頭閃回,敘述張繡來歷。

    張繡本是驃騎將軍張濟之侄,自幼過繼于張濟,便即父子相稱。少年之時曾受河西武術名家童淵親手指教,槍法如神,與益州大將張任是同門師兄弟。

    張繡學藝既成,便隨同張濟效力于董卓麾下,東戰西征,從無敗績。因其槍法在西涼一帶沒有敵手,軍中諸將送其美稱,號為“北地槍王”,與名將馬騰之子馬超齊名。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麹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張繡時為縣吏,與劉雋交好,于是單槍匹馬闖進府衙,當眾刺殺麹勝,割其首級而出。

    衙中軍士來趕,被張繡引弓射殺數人,其余人便不敢再追,逃回府衙閉門不出。

    經過此事,張繡聲望雀起,本郡之人都認為張繡義氣參天,無不愿從其游。

    于是張繡招合少年數百人為私人部曲,編于從父張濟軍中,因此而成為本地豪杰。

    閃回結束。張繡本來與牛輔共守陜西,因被張濟以書招致,故此來戰呂布。

    呂布見張繡竟敢小視自己,不由大怒,即催坐下赤兔寶馬,挺戟應戰。兩邊催鼓,搖旗吶喊,分別為主將助威,直戰了四十余合,難分勝負。

    呂布稱奇,暗道:師父左慈仙長說過,我這桿畫戟天下無對。只有河西童淵,其槍法學自昆侖王母一派,可與我武藝匹敵。觀此張繡槍法,莫非出自昆侖一派?

    想罷戟法加緊,二馬盤旋,又戰二十回合,各自精神倍長,兩邊諸將都看得發呆。

    二人正然酣戰,忽聽鼓聲震天,西涼軍三路兵馬殺來,合擊呂布之軍。原來是賈詡在李傕營中,聽聞西門外呂布出戰張繡,以為機不可失,故使李傕傳令三軍,一起殺奔西門。

    呂布抵敵不住,只得回馬,將畫戟向空中高舉,命全軍退入城內,將城門緊閉。

    李傕大驅西涼精騎,追至吊橋邊上。太尉王允當時正在城上觀戰,放進呂布,即命投石放箭,以阻敵軍。亂箭如雨射下,西涼將士寸步難進,李傕急命止攻,勒兵回營。

    經此一戰,張繡一舉成名,北地槍王之號無人不知。

    呂布本來不敵西涼諸將,見又添了勁敵張繡,更是志氣喪盡。無可奈何之際,便是督兵守城,也漸漸懈怠。

    長安城中卻有董卓余黨李蒙、王方,見此機會難得,趁夜將密書射出城外,與李傕約為內應,次日三更打開城門,偷獻長安。

    李傕大喜,通報郭汜、張濟、樊稠等三將,各引本部兵馬,至期聚于城下。

    三更將到,只聽城內喊聲突起,城頭火光大盛,城門打開,吊橋放下。隨著一聲號炮,四路西涼軍一齊擁入。

    呂布時在南城門口,登時陷入重圍。由是左沖右突,見敵兵如同潮水一般涌至,知道攔擋不住,只得引數百騎隨從入城,奔向皇宮。

    來至青鎖門外,便是當初刺殺董卓之處,呂布停住赤兔寶馬,招呼王允一同逃走。

    王允立在城樓之上,對呂布說道:若天子祖先有靈,能賜福社稷,我即心滿意足。如若不能,便以死報效朝廷可也。國家遭難,棄皇上自顧逃命,我不忍為。你可去投河北袁紹,鼓勵關東豪杰,要念及列祖厚恩,共赴國難君危。

    說完這番言語,便扶獻帝逃至南宮掖門城樓,自己親自仗劍護持左右。

    呂布無法可想,耳聽身后殺聲漸近,只得舍了家眷出城。出了東門,本欲去投袁紹,但見北面西涼兵多,只得向東南殺出,至淮南往投袁術。

    當時張繡正在西門,東城并無大將。西涼兵知道呂布英勇,不敢追擊,放他去了。

    鏡頭轉換,古都長安城內。

    城門既陷,李傕等人引兵攻入內城,縱兵擄掠,到處放火。西涼兵趁機搶劫富戶,奸淫婦幼,大開殺戒,京城吏民由此死者萬余人,尸積滿道,終日號哭之聲不絕于耳。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滿朝公卿,由此遭難。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人,均被亂軍所殺;府中積蓄,亦被搶掠一空。

    賈詡見此,急請李傕下令止殺止搶,卻如猛虎出柙,遏制不住,收效甚微。

    李傕等諸將擁兵至南宮掖門,見到獻帝和司徒王允,下馬參拜天子,以禮相見。

    獻帝問道:你諸將意欲何為?

    李傕:禍國者乃是太師,我等何罪,陛下不赦?

    獻帝:今我知過矣,赦免卿等可也。

    李傕:臣等非但無罪,且有護駕西遷之功。不予封爵,恐諸將不肯退兵。

    獻帝火燒眉毛且顧眼前,只得依其所求,當即在揚武樓上宣詔:敕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張濟為驃騎將軍。其余李蒙、王方等,各為校尉。

    此時兵臨宮門,刀刃加頸,王允手中無兵,無力阻止,只得聽任天子照單封賞。

    李傕又奏: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謀誅我等,必請殺之,以謝諸將。

    獻帝無奈,亦只好詔準,將三人殺了。

    賈詡想起好友蔡邕之死,又請李傕上奏天子,必殺王允,為蔡中郎報仇雪恨。

    李傕本來不欲如此,但想此后還要多靠賈詡出謀劃策,于是便依其議,奏請天子下令,絞殺司徒王允及其妻子。

    獻帝此時自身難保,準不準奏,已無甚意義。李傕遂命軍士入內,將王允牽出,絞殺于樓下。賈詡猶然不肯罷休,終將王允盡滅滿門。

    畫外音:王允以連環奇計為國除害,本來功莫大焉,舉國稱頌;但因一時不忍,屈殺天下書膽蔡邕,惹惱了賈詡,自己反遭滅門之禍,終年五十六歲。李傕、郭汜之禍,將故漢舊臣殺戮一空,遠遠深于董卓把攬朝政之害,實為漢室衰亡之源。

    獻帝見殺王允,深為嘆息流涕,無計奈何。李傕得志,與眾人議論,欲封賈詡為侯。

    賈詡:保命之計,何談功勞?且使京城涂炭,實乃大罪,死且有余,豈敢再論功受爵?

    因而堅決不受。李傕于是改拜賈詡為尚書,不容再辭。此后不久,賈詡生母去世,便欲辭官,回鄉守制。朝廷不允,拜為光祿大夫。

    如此年余,張濟引領本部兵馬還屯弘農,遠離長安。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權,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興兵打斗,長安官民不勝其苦。

    賈詡每以國之大體責之,三人雖心中不和,但勉強聽從,于是三分長安,各守其界。

    興平二年春,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與郭汜矛盾日益激化,再次交兵廝殺。

    張濟在弘農糧草不敷,于是發兵攻打宛城,卻在攻城時為流矢所中,不治而死。張繡拼力打破宛城,盡殺守軍,并以諸侯之禮為從父治喪,自此統領割據南陽諸郡,威勢大震。

    李傕見死了樊稠、張濟,便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為謀主。

    李、郭交戰之際,賈詡兩不相助,并積極謀劃幫助獻帝出逃長安,東返洛陽故都。

    其策未行,李、郭二人罷兵,復又講和。賈詡自覺得罪朝廷及天下百姓,怕跟李傕遭受池魚之殃,便納還印綬,攜帶家眷,離開長安,前往華陰投靠同鄉段煨。

    段煨軍中將士一向敬服賈詡,聞其來投,俱各欣喜雀躍。段煨卻怕賈詡奪其兵權,表面十分禮遇,內實忌之。

    賈詡看出段煨心思,心中常不自安,遂寫信給張繡,訴其苦衷。

    張繡見了書信,便派人前去華陰,迎接賈詡前來宛城。賈詡見到來使大喜,于是毫不猶豫,遂留書向段煨辭行,隨來人登車而去。

    從人問道:段煨待主公甚厚,何故不辭而別?既然走了,又何必將家眷留在華陰?

    賈詡答道:段煨生性多疑,猜忌于我甚深,待遇雖厚,久之定為其所害。而我離開,其必高興,且指望我為外援,一定善待我家人。今張繡軍中缺乏謀士,某又是其長輩,必言聽計從,如此我與家人,都能得到保全。

    從人聞聽,敬服其論。賈詡到達宛城,自此歸于張繡帳下,張繡厚待,言聽計從。

    李傕聞報張繡占了南陽,為示拉攏,遂派使者前往宛城安撫,使其不跟自己作對。又派黃門侍郎鐘繇前往襄陽宣詔,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許其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衙屬,擁有開府辟召掾屬之權,禮儀如同三公。

    鐘繇尚未回京,又派左中郎將祝耽持詔前往,授予劉表假節,并督交、揚、益三州軍事。李傕以此結連劉表作為外援,劉表則借機擴充實力,一時成為諸侯之雄。

    鏡頭轉換,朝廷大亂未息,青州黃巾又起。

    青州黃巾余黨聚眾數十萬人,攻打州縣,劫掠良民,山東大亂。青州刺史及知州大懼,急具折飛報長安。

    李傕、郭汜遂請獻帝上朝,問計于群臣,商議如何平叛。

    太仆朱雋出班說道:某舉一人,要破山東群賊,非曹孟德不可。自從喬瑁死后,曹操繼為東郡太守,廣有軍兵。若命此人討賊,黃巾賊可克日而破。

    李傕大喜從之,于是星夜草詔,差人赍往東郡,命曹操與濟北相鮑信一同破賊。

    曹操與鮑信領了圣旨,一同興兵,攻擊黃巾賊于壽陽。

    鮑信輕入重地,為賊所害。曹操破賊于濟北,兵馬到處無不降順,不過百余日,招安到降兵三十余萬、男女百余萬口。

    曹操擇其精銳者編入麾下,號稱青州兵,成為起家本錢,自此威名日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海口市| 怀化市| 普兰县| 安新县| 勐海县| 上饶县| 旅游| 琼海市| 宁河县| 襄樊市| 元江| 东阳市| 莎车县| 内乡县| 寿阳县| 霍山县| 聂荣县| 如皋市| 江口县| 栾城县| 东辽县| 江门市| 江津市| 山丹县| 博湖县| 江口县| 额济纳旗| 长兴县| 余干县| 农安县| 遂昌县| 彭阳县| 交城县| 汾阳市| 黄龙县| 兴宁市| 共和县| 临沂市| 苍南县|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