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劉辯詐死-《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漢家宮闕,二后爭鋒。
董太后將何皇后召至,喝罵一頓,然后厲聲斥退。
何后哭回己宮,便將董太后所詬之語添油加醋,寫成書箋,命人送出宮去,以告兄長。
何進覽書大怒,乃與三公計議,以董太后并非當今天子至親為由,聯名上奏: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交通州郡,辜較財利,悉入西省。漢家故事,蕃后不得留京師,請遷宮本國。
靈帝覽奏,本來不忍,但因見是大將軍及三公聯名上疏,只得準奏。
鏡頭轉換,按下朝廷,復說天下。
中平五年十月,朝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為帥,出京進討汝南郡葛陂黃巾。
雙方大戰于葛陂,鮑鴻軍敗,以征戰無功下獄,次年便被處死。
益州牧劉焉又報:巴郡黃巾軍起,板楯蠻乘勢再反,攻打郡縣,抄略城邑。
漢靈帝聞奏,由是繞過大將軍府,直接派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率軍進討。趙瑾出兵未久,隨即便將板楯蠻平定,班師以歸。
由此西園八尉漸漸代替大將軍府出征職責,何進兵權大減,被逐步架空。
何進不甘就此認輸,遂以重金收買善會望風觀氣術士,命其在洛陽城中揚言:此后不久,京師當有大兵災,將至兩宮流血。
靈帝聞此不悅,欲用厭勝之法,消彌此災。
何進入奏:天子之尊,何用厭勝小術《太公六韜》云,天子若將兵事,可以威鎮四方。
靈帝信以為然,乃大發四方兵馬,講武于平樂觀下。詔命在平樂觀前壘起大壇,上建十二重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騎數萬人,結營為陣。
甲子日,天子親自出臨軍營,駐于大華蓋下,大將軍何進駐于小華蓋下。
天子親自擐甲騎馬,打“無上將軍”旗號,繞陣三匝而還,以四方兵馬皆都授予何進。
講武已畢,靈帝回宮,見討虜校尉蓋勛在側,便即問道:卿觀朕今日講武如是,何如?
蓋勛奏答:臣聞先王只修仁德,從不觀兵。今寇在千里之遠,而設近陳于京郊,不足以昭果毅,只示窮兵黷武于國民耳!
靈帝贊道:甚善!恨見君晚,群臣皆無是言也。
蓋勛遜謝,出宮后見到袁紹,因而嘆道:上甚聰明,但蔽于左右耳。
袁紹點頭稱是,轉身卻將此語說給蹇碩。蹇碩聞而驚懼,便調蓋勛出京。
蹇碩雖掌兵權,但忌妒何進甚受西園諸校尉擁護,乃與諸常侍共同游說漢靈帝,奏請派何進率軍出京,西擊韓遂。漢靈帝準奏,遂賞賜何進兵車百輛,虎賁斧鉞,命帶四方兵馬西去。
何進知是宦官陰謀,于是上奏:事有輕重,路有遠近,請派袁紹先引軍東擊徐、兗二州黃巾,等其獲勝返回,臣再出兵西征涼州。
靈帝見何進借故拖延,心中不喜。因思及董卓此前抗命之事,恐其坐大難制,遂下詔拜其為并州牧,令將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克期赴任。
董卓接受任命,但不肯交出軍隊,遂向皇甫嵩上書辯道:末將掌兵十年,士兵皆欲為臣效命,棄則生變。既天子有命,臣請率舊部前去并州,為國效力北邊,望乞俯允。
時有皇甫嵩之侄皇甫酈,勸叔父便以抗旨之罪,趁機除掉董卓,以免后患。
皇甫嵩不從,只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之事上奏。
靈帝覽奏,更坐實自己此前憂慮,下詔責備董卓,令其移兵交權。董卓對皇甫嵩愈加怨恨,終帶五千涼州舊部,向并州出發。但行至河東郡時就駐兵不行,借以觀察京師洛陽局勢。
時在幽州之境,奮武將軍公孫瓚欲建戰功,決心以武力消滅烏桓部落。而幽州牧劉虞想用恩信招降烏桓,因此兩人之間產生矛盾。
黃琬時為豫州牧,率軍平定南陽盜賊,由此威名大震。本來任期內政績便為天下表率,又因戰功,更被賜爵為關內侯。
鏡頭轉換,皇宮大內。
劉宏為帝二十余年,雖然大半時間災異頻仍,民不聊生,但其從來不關心民間疾苦,常深居內宮,挖空心思嘗試各種花樣玩樂?;鹿倜繙惼淙ぃ蚀松钍艿蹖?,終其一朝不衰。
因內宮無驢,小黃門善于逢迎,便命地方官吏從外地精心選四驢進宮。
漢靈帝劉宏見后,立即愛如至寶,以為妙不可言。于是每天使驢駕車,在宮內到處游玩。起初還找馭者駕車,數日后索性親自操鞭乘轅。
皇帝親駕驢車消息傳出內宮,京城士大夫競相摹仿,以為時尚,一時民間驢價陡漲。
當京城驢車擁塞之時,劉宏已對驢車失去興趣。又有宦官別出心裁,以重金買狗,將其打扮一番,戴進賢冠、穿朝服、佩綬帶,搖搖擺擺上朝。
劉宏認出上殿叩拜者乃是一狗,不禁撫掌大笑,贊道:好狗官,好狗官!
滿朝文武雖感奇恥大辱,卻都敢怒而不敢言。
因劉宏在其封國時家境貧寒,故極喜市井百態。今雖身為至尊已久,仍喜此道不改,遂命在后宮仿造街市,使宮女嬪妃扮成各種商販叫賣,又扮成賣唱者、耍猴人等。
自己則率內侍及宮女扮為客商,在集市上走來走去,或在酒店中飲酒作樂,或與店主、顧客相互吵嘴、打架、廝斗,好不熱鬧。
劉宏混跡于此,玩得不亦樂乎。肆中貨物都是州郡縣官搜刮貢獻之珍奇異寶,時被貪心宮女嬪妃陸續偷竊而去,甚至為分贓不均而暗地爭斗不休,靈帝卻是一點不知。
靈帝淫奢成性,命在西園修建千間房屋,以綠苔覆于臺階之上,引渠環繞各屋門檻而流。渠水中種植荷花,夜舒晝卷,名喚“望舒荷”。
每至月出之夜,劉宏便命宮女脫光衣服,赤身裸體下到西園池中,嬉戲追逐。有時自己興起,也脫光衣服下池,與宮女混作一團。故賜其園名為“裸游館”,乃是人類文明史上,見于明方記載者首家裸游場館。
漢靈帝劉宏平生極其喜好胡物。喜穿胡服、掛胡帳、睡胡床、坐胡椅、吃胡飯、彈箜篌、吹胡笛、跳胡舞,又愛胡女。以至京師達官貴人紛紛效仿,被清流名士批評為“服妖”。
忽一日,劉宏在后宮與諸嬪混鬧至晚,感覺疲累,于是就榻而眠。
入夢未久,忽聽門響,見先父漢桓帝親至床前,發怒質問:宋皇后有何罪過,你聽從邪孽諂言,致其死去?渤海王劉悝已經被貶,卻又受誅而死,更是為何?今宋氏及劉悝在天上投訴,上帝震怒,你罪孽淘天,難于挽救也。
劉宏驚醒,憶其夢中之語,十分明白清楚,竟一字不忘。
鏡頭閃回,敘述漢桓帝在夢中所責二事,實乃靈帝年間兩大冤案。
宋皇后者,乃執金吾宋酆之女,建寧三年入選掖庭,封為貴人,四年立為皇后。光和元年,因遭中常侍王甫等人誣陷,被廢黜皇后之位,打入冷宮,不久憂郁而死。
劉悝則是漢章帝劉炟曾孫,蠡吾侯劉翼之子,桓帝劉志之弟。被桓帝封為渤海王,使延續劉鴻香火。因曾與中常侍王甫結怨,被王甫使人誣陷謀反,致使劉悝全家自殺,渤海國除。
閃回結束,夢境歷歷在目。靈帝劉宏由是大為恐慌,召羽林左監許永訴之,問道:此夢是何不祥之兆?可禳除乎?
許永答道:宋皇后母儀天下,歷年已久,四海之內都蒙教化,從來未聞過失惡聲。而皇上偏聽讒言,使無辜之罪,身遭誅戮,禍連家族,所有臣妾無不抱怨痛惜。渤海王乃是桓帝同母弟,處理國事或侍奉朝廷,皆不曾有誤,陛下不察,加罪誅殺。昔晉侯夢見厲鬼披發至地,是因晉侯曾殺其祖先也。天地道義至明,鬼神難欺。陛下應一并改葬,使冤魂得到安息。宜詔赦宋皇后流放親族返回原籍,恢復渤海王封爵,以期稍消罪衍。
劉宏生性向來執拗,聞言不聽。其后未幾便即病倒,漸漸不起。
死前不久,劉宏曾問侍中楊琦:朕與桓帝相比如何?
楊琦答道:譬如虞舜與唐堯比德。
劉宏不悅:卿真強項,不愧是楊震子孫。則你死后,定亦會招來大鳥者。
字幕: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漢靈帝駕崩于南宮嘉德殿,年三十三歲,在位二十一年。
天子駕崩,皇長子劉辯當時奉養于城郊玄天觀中,遂被大將軍何進接入皇宮,奉于靈前繼位。是為東漢后少帝,以別于前少帝劉懿。
少帝即位,時年僅十四歲,為先帝上謚號為孝靈皇帝,六月十七日葬于文陵。
鏡頭轉換,按下內宮,復說朝堂。
靈帝駕崩,少帝劉辯即位,尊生母何皇后為皇太后,臨朝聽政。何太后以兄大將軍何進與太傅袁隗共參錄尚書事,使執掌朝政,復形成外戚專權之局。
靈帝在世之時不喜劉辯,欲以王美人所生皇子劉協繼位,臨死前便以劉協托付宦官蹇碩。當靈帝駕崩之時,蹇碩便欲誅殺何進,擁立劉協為帝,只因何進先下手為強,其事未果。
此時見何進既掌朝政,蹇碩乃與諸宦設謀,欲以太后名義召何進入宮,伏兵殺之。
中常侍趙勝素親何氏,便將蹇碩之謀向大將軍告發。
于是何進帶兵入宮,誅殺蹇碩,將其所統禁兵悉歸于已,由此取得西園八尉總指揮權。
靈帝之母董太后聯合張讓等十常侍,圖謀參與政事,以保劉協,再與何太后相惡。
何進奏請少帝,將董太后遷出京師,送歸河間封國,又收驃騎將軍董重下獄。董重自殺,董太后隨之憂懼而死。何氏由此除掉異己,執掌朝政,其勢甚盛。
是年七月,詔徙渤海王劉協為陳留王。少帝喜愛此弟,恐被母舅害之,遂不令陳留王去京就國,而是留在宮中,與自己同吃同住。
何進欲盡誅宦官,但恐太后不許,于是謀于西園八尉。
中軍校尉袁紹進言:何不先請太后盡罷中常侍職務,改授郎官其手中無權,不難除矣。
何進以為妙策,進宮入白太后,然而太后不聽。何進出身貧寒,素來敬憚宦官,雖外負盛名,遇事卻不決斷,故其事久不能決。
袁紹遂又建議:何不征召四方猛將豪杰進京,以脅迫太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玉县|
庆城县|
凤山县|
武山县|
巨野县|
民和|
驻马店市|
陈巴尔虎旗|
淮滨县|
宝坻区|
石泉县|
宁化县|
南郑县|
车致|
上饶县|
江口县|
右玉县|
肇东市|
濮阳县|
屏山县|
怀来县|
灵宝市|
南召县|
上思县|
云阳县|
敦煌市|
呼图壁县|
东乌珠穆沁旗|
砚山县|
阿克陶县|
贵溪市|
二连浩特市|
吉水县|
枞阳县|
莒南县|
绥化市|
包头市|
宝鸡市|
陕西省|
赤壁市|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