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集 戚宦之爭-《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于是帶兵出宮,連夜包圍大將軍府。梁府家兵見有帝旨,不敢反抗,棄械束手。
梁冀出其不意便被控制,并被收去印綬,知道大勢已去,便與妻子孫壽皆都自殺。
袁盱即命具瑗及張彪留下抄沒梁冀家產,自己快馬回宮,向天子繳旨。
桓帝聞報,知道大事已定,遂向百官宣詔:命將梁冀子河南尹梁胤、叔父屯騎校尉梁讓,親信衛尉梁淑、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人,連同梁、孫兩家內外宗族親戚,全部逮送詔獄。不論老少都處死刑,暴尸街頭。梁不疑、梁蒙已死,家屬不究。
眾官聞此,全體下拜,齊稱萬歲。
梁氏宗族既除,復又清算朝堂。天子詔曰:凡因梁冀推薦所立三公,皆都罷黜。太尉胡廣就地免職為民,司徒韓演、司空孫朗逮捕入獄,聽候處置。
眾官聞此,面面相覷,不再山呼。
畫外音:梁氏既被扳倒,受此案牽連而被處死卿校、刺史,以及二千石官員數十人,梁府故吏及賓客被罷職者三百余人,朝廷為之一空。梁冀私生子梁伯玉時年十五歲,終被從夾壁中放出,得以重見天日,狀若呆傻,凡事不知。桓帝聞其命運坎坷,憐而赦之。
鏡頭轉換,洛陽城中。
當時政變突然從宮中爆發,使者來回奔馳,滿朝公卿齊集朝堂,不知所措。城中官府、街市、里巷俱都紛擾動亂,時過數日,方才平定下來。
滿城百姓聞說梁氏家族已倒,無不拍手稱快,沿街醉歌者不絕于耳。
朝廷沒收梁冀全部財產,變賣所得共獲三十多億,用以充實國庫,因而減免天下百姓一半租稅。又命開放梁冀私人林苑,遷徙貧民入居,在里面安身立業。
延熹二年八月四日,諸事已畢,漢桓帝升朝坐殿,猶如背上芒刺盡去,渾身輕松。
乃獎賞誅功臣,詔曰:中常侍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人,謀誅梁冀有功,敕命皆封列侯。任命大司農黃瓊為太尉,光祿大夫祝恬為司徒,大鴻臚盛允為司空。
敕封已罷,復詔命設置秘書監官。
單超等五人同日封侯,從此朝政大權剛從外戚之手奪回,復又落入宦官手中。五侯及其親屬由此專橫,不僅朝中官員反對,就連桓帝也始擔憂,故對五侯漸漸限制。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以分五侯之權,繼而借其親屬違法暴行,進行逐一打擊。
桓帝雖對宦官五侯抑制,并不予以清除,只是稍加抑制,仍由其掌握大權。
新被重用宦官上臺,也同樣殘暴專橫,魚肉人民。中常侍侯覽貪侈奢縱,前后強奪民田一百余頃,住宅三百余所,更模仿皇宮修建大宅十六區,起造樓閣、池塘、苑園。
由于宦官專權,爪牙遍布朝野,察舉選拔人才制度便遭嚴重破壞。
冬十月初五,桓帝到達長安,巡視未央宮,祭祀高廟;十一月又祭西漢十一陵,命中常侍單超為車騎將軍。賜長安百姓每人十斛粟,園陵每人五斛,巡視所經諸縣三斛。
延熹三年正月,新豐侯單超病死。
桓帝特賜東園秘器、玉匣等物,又發五營騎士、將作大匠等為其修筑墳冢。
此后武原侯徐璜、東武陽侯具瑗、上蔡侯左悺、汝陽侯唐衡等四侯勢力轉盛。朝野吏民分別號之為徐臥虎、具獨坐、左回天、唐雨墮,是曰或似臥虎,無人敢碰;或為獨坐,驕貴無雙;或有回天之力;或似天之墮雨,流毒遍于天下。
四侯權傾天下,宦官勢力達到極盛。天下受其黨羽毒害,因此豪杰并起,黎民揭桿。
字幕:延熹三年九月,勞丙在泰山郡、瑯邪一帶聚眾起義,攻打郡縣,殺掠官吏。十一月,泰山郡叔孫無忌聚眾起義,攻殺郡都尉侯章,攻破郡縣。
告變折報進京,漢桓帝詔命御史中丞持節,督州郡兵馬進剿,然而屢不能勝。又以中郎將宗資帶兵進討,叔孫無忌及勞丙先后失敗。
與此同時,交趾太守上奏:九真蠻屯據日南郡多年,拒不降漢,勢力漸盛。
桓帝覽奏,乃命以桂陽太守夏方為交趾刺史,前往鎮撫。
夏方在蠻夷中素以恩威并具著稱,到任不久,日南蠻二萬余人相繼投降。
當年十二月,武陵郡復又上報:郡中蠻族叛漢,進兵攻略江陵。
漢廷聞報,遂派車騎將軍馮緄進討。兵至江陵,武陵蠻或降或散,隨即平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及至年末,長沙郡守復又上報:本郡蠻匪于三年前叛漢,今已滋生蔓延至數萬之眾,抄掠郡縣,漸不能制。奏請簡拔能臣,前來平叛。
朝廷聞報,乃命拔文安縣令度尚為荊州刺史,令其率兵征討。
字幕:度尚,字博平,山陽郡湖陸縣人。
鏡頭閃回,敘述度尚其人。
度尚出身寒微,幼年喪父,侍母至孝。年輕時不喜讀書,也不修養品行,所以不被鄉里推舉。因為太過貧窮,只好幫同郡宦官侯覽看田,因此得以擔任郡里計吏、郎中。
在此期間,度尚方才用心讀書,致力經學,因而通曉《京氏易》、《古文尚書》。因被郡守推薦于朝廷,出任上虞縣長,為政嚴峻,發奸糾過,眾人以此為奇,呼為神明。
度尚為官清廉,轉任文安縣令。適遇災害之年,遂下令開倉賑災,全縣百姓因此得救。
冀州刺史朱穆巡行到此,見到度尚,甚奇其才,遂向朝廷舉薦,建議重用。
閃回結束,度尚升任荊州刺史,就此走馬上任。
長沙蠻叛軍聞說度尚到來,主動迎戰。兩軍相交,叛軍不敵,潰散大半。于是其鋒稍斂,各自離開所據縣境,暫時隱入山林。
延熹五年,長沙、零陵叛軍復又發展到七八千人,威勢重振。首領于是自稱將軍,率部分路出擊,向南攻入桂陽、蒼梧、南海、交阯等郡。
此時交阯刺史已非夏方,被叛軍一觸即潰,與蒼梧太守望風而逃,兩地全都失陷。
朝廷派遣御史中丞盛修募兵討伐,仍舊無法克敵。豫章艾縣六百多人應募參軍,卻未得到賞賜,亦在憤怨之下造反,焚燒長沙諸郡縣,攻益陽,殺其縣令,部眾漸強。
桓帝聞報大怒,又派謁者馬睦為監軍,催督荊州刺史劉度進擊。結果官軍再次戰敗,為叛軍所擊破,馬睦與劉度二人皆都逃走。
官軍敗訊傳到京師,桓帝無奈,只得詔令公卿,舉薦可以代替劉度人選。
尚書朱穆進奏:臣舉荊州刺史度尚,文武兼備,可使前往平叛,必獲克諧。
桓帝覽奏大喜:若非卿言,朕幾乎忘之!
于是立即下達詔旨,命度尚便以荊州刺史之職,帶兵南征平叛。
度尚領旨謝恩,乃親率部曲,開赴荊南諸郡。乃親與麾下眾將同甘共苦,復招募當地少數民族蠻勇入伍參軍,設置殲敵賞格,以此激勵將士。
厲兵秣馬已畢,然后率軍進擊益陽,勢如狂風。于是一戰大破叛軍,受降數萬人眾。
叛軍殘眾敗入桂陽,投奔叛首卜陽、潘鴻,陳說度尚用兵如神,難以拒敵。卜陽、潘鴻由是心生懼意,不敢與其交鋒,由是撤出桂陽,遷徙至山谷之中。
度尚率軍窮追數百里,攻入南海,擊破三屯,繳獲輜重無數。欲待再次進擊,但士卒都為到手財寶吸引,已無斗志。
度尚思慮遲則生變,故意在軍中揚言:卜陽、潘鴻乃為悍賊,擅長攻守之道,我如今兵少,不可輕進,應等諸郡援助軍隊抵達,再合力圍攻。
于是下令扎下營柵,按兵不動,且許士兵可以打獵為戲。士兵喜悅,俱都出營打獵,不復以戰事為備。度尚見眾軍皆出,密令親信潛入大營,將所獲輜重珍寶焚燒殆盡。
士兵打獵回來,以為失火,見此流淚哭泣,痛失輜重錢糧不已。
度尚先是溫言慰勞,并趁機說道:我聞卜陽在山中所藏財寶無數,足夠你等幾世富裕,只恐你眾將不盡力而已。今日所失甚少,何必介意!
眾將聞言,皆都憤慨踴躍,自告奮勇,愿深入山谷擊敵。
度尚下令:明早率軍進擊!
卜陽、潘鴻自謂堡壘堅固,漢軍又無動靜,必是地埋不熟,未敢輕進,由是不設防備。未料漢軍如同神兵天降,竟然破壘直進,叛軍由是大敗。
度尚出兵三年,終于平定荊南所有叛軍,奏凱而還。
鏡頭轉換,按下荊南擾亂,復說西南諸夷及隴西諸羌。
延熹四年六月,犍為屬國夷起兵叛漢,攻打郡縣。
益州刺史山昱進兵征討,斬首一千四百級,夷兵隨即散去。
與此同時,零吾、先零等諸種羌繼又起兵叛漢,攻略三輔。十月,零吾、先零、沈氐、牢姐等羌合兵,進攻并州、涼州,聲勢甚盛。
義從羌人本來久已歸附漢朝,此時又皆歸附諸羌,隨同反叛。
漢廷聞報,乃詔命以皇甫規為中郎將,使持節監督關西兵進討。皇甫規進兵擊破諸羌,初戰克捷,斬首八百余級。諸羌畏懼皇甫規之威,相勸歸降者十余萬人。
次年,沈氏等羌又攻略張掖郡、酒泉郡等地。皇甫規征發降漢羌騎進兵隴右,沈氐羌自動瓦解,大豪滇昌率十余萬人詣皇甫規大營投降。
其年冬,滇那諸羌又起兵叛漢,攻略武威、張掖、酒泉等郡。
延熹六年,賊勢轉盛,涼州盡為羌人所占。隴西太守孫羌率軍擊破諸羌,斬首三千余。
六年冬,漢廷以段颎出任護羌校尉,主持羌事。羌人封僇、良多、滇那等酋豪三百五十五人敬畏段颎之名,于次年春季率三千余落投降。
段颎繼而于秋后進兵,擊破拒不投降之當煎、勒姐羌,斬其酋豪,俘斬四千余人。
延熹八年,段颎再破勒姐、當煎羌,斬俘數千余人,并乘勢追擊。
羌人一退再退,饑困敗散,退至武威一帶,涼州漸至平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沙湾县|
项城市|
涿鹿县|
天气|
富民县|
西乡县|
鄱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商河县|
灵丘县|
德兴市|
嘉定区|
和硕县|
定西市|
泌阳县|
永寿县|
新乡市|
额敏县|
客服|
靖边县|
遂川县|
柘荣县|
绵竹市|
阳曲县|
东宁县|
平潭县|
南川市|
萨迦县|
肇东市|
依安县|
金坛市|
饶河县|
伊金霍洛旗|
乡城县|
翼城县|
馆陶县|
申扎县|
巴马|
隆尧县|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