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八集 三道并起-《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皇甫規(guī)奏疏遞入京師,呈上天子龍書案頭。

    順帝覽奏,見其口氣托大,且有輕視馬賢之意,心生惱怒,擲在一邊,置之不理。

    正在此時,胡疇奏表至京,報說征西將軍馬賢入敵重圍,為國捐軀。

    漢順帝嘆道:悔不聽大將軍良言阻諫,使此老將盡毀一世英名,朕之過也。馬賢雖敗,念其平生功高蓋世,詔命賜給家中布三千匹、糧食一千斛,下令漢陽郡守,收尸厚葬。封馬賢之孫馬光為舞陽亭侯,每年食租稅百萬。

    太尉:陛下圣明,顧念功臣,百官同感。奏請更派侍御史出京,前往隴右督察收錄馬賢各營士兵,并對死傷者家人進行慰問救濟。

    順帝:依卿所奏,即行辦理,不得有誤。

    太尉:喏,臣領旨謝恩。

    字幕:永和六年春,鞏唐羌騎兵三千余人攻略隴西郡,焚燒漢家園陵,抄掠關中。

    順帝聞報,詔遣中郎將龐浚為帥,召募勇士一千五百人屯于美陽,聲援涼州。

    三月,龐浚折本入京報捷:武威太守趙沖奮勇進兵涼州,大破鞏唐羌,斬首四百余級,獲馬牛羊等一萬八千余頭,降二千余人。

    順帝聞報甚悅,即命趙沖總督河西四郡之兵,以扼諸羌東進之路。

    鞏唐羌千余人東進受阻,由此轉攻北地郡。趙沖與北地太守賈福帶兵迎擊,戰(zhàn)之不利。

    是年夏,匈奴中郎將張耽與度遼將軍馬續(xù)合兵,進攻句龍王吾斯。于通天山大破烏桓、匈奴聯(lián)軍,陣斬烏桓大人阿堅,繳獲大批牲畜財物。

    吾斯再次逃走,烏桓余眾悉降于漢。

    八月初四,大將軍梁商病重。因自覺去日無多,遂將兒子梁冀喚至榻前,訓戒道: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無以輔益朝廷,死必耗廢帑臧,衣衾飯含玉匣珠貝之屬,何益朽骨。百僚勞擾,紛華道路,氏增塵垢,雖云禮制,亦有權時。方今邊境不寧,盜賊未息,豈宜重為國損!氣絕之后,載至冢舍,即時殯斂。斂以時服,皆以故衣,無更裁制。殯已開冢,冢開即葬。祭食如存,無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違我言也。

    再三叮囑,言罷逝世。

    順帝聞訊,親臨致哀。梁冀欲遵父遺囑理喪,朝廷不許,賞賜東園秘器、銀鏤、黃腸、玉匣等什物共二十八件,錢二百萬,布三千匹。

    順烈皇后出私錢五百萬、布一萬匹,親自送喪。順帝送至宣陽亭而回,賜謚號為忠。

    深秋九月,諸羌九千余騎攻略武威,涼州震動。

    漢廷詔命:遣行車騎將軍執(zhí)金吾張喬為帥,率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內、南陽、汝南三郡之兵,共一萬五千人,屯衛(wèi)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輔。將安定郡治由臨涇遷至扶風,將北地郡治由富平遷至馮翊,以避諸羌。

    其后不久,荊州郡守上表,聲稱百姓連年起事,屢剿不絕,奏請朝廷派兵平叛。

    順帝覽表,詔命改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為荊州刺史,率軍前往鎮(zhèn)撫。

    字幕:李固,字子堅,漢中郡城固縣人,司徒李郃之子。

    鏡頭閃回,李固登場。

    李固相貌奇特,頭骨突出如同鼎足,上入發(fā)際隱起,腳板上且有龜文。

    李固雖然出身權貴豪門,但卻好學,少時便常改變姓名,不遠千里步行尋師,研習五經(jīng)十多年之久。更博覽古今書籍,通曉風角、星算、河圖及讖緯之術。

    在太學求學之時,李固常偷到公府看望父母,不欲同窗諸生知道己是司徒李郃之子。

    四方志士大都羨慕李固風采,而來向其學習,并贊嘆道:此又是第二個李公矣。

    司隸校尉、益州刺史聞其賢名,都命漢中太守推舉李固為孝廉;司空聞之,也發(fā)聘書,征辟其為掾屬。李固自以為學問未就,皆不就職。

    陽嘉二年六月初八日,京師洛陽宣德亭地裂,深溝長達八十五丈。

    順帝召集三公九卿,命薦舉淳樸直言之士,問以革除弊病對策,并如何為政。李固受衛(wèi)尉賈建舉薦至京,參見天子,乃在奏對中彈劾順帝乳母以及宦官。

    對策一出,滿朝皆驚。順帝非但不怪,反以李固對策為第一名,并納其諫,即命乳母宋娥搬出皇宮,回其私舍。凡被李固點名中常侍,都向皇帝叩頭請罪,朝廷一片肅然。

    自此之后,順帝便命李固為議郎。

    皇帝乳母宋娥以及被彈宦官,對李固非常痛恨,于是引互串聯(lián)密謀,偽造匿名奏書,羅織罪狀,誣諂李固種種不法。

    順帝受其匿名奏書蠱惑,下令查辦李固,詔書不經(jīng)尚書臺而直接下達。

    大司農黃尚聞知,請求執(zhí)金吾梁商營救。尚書仆射黃瓊也入宮密奏,請重新辯審此案,以明事實真相。

    經(jīng)過詳細調查,李固冤情大白,因被釋放,調離朝廷,擔任廣漢郡雒縣令。李固行到白水關,解除印綬還給朝廷,自回家鄉(xiāng)漢中,關門杜客。

    兩年之后,梁商為大將軍,聘李固為從事中郎。李固見梁商為人謹慎懦弱,不能整飭法紀,于是奮筆疾書,慷慨進言。其書略云:

    《春秋》褒儀父以開義路,貶無駭以閉利門,夫義路閉則利門開,利門開則義路閉也。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周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朝廷初立,頗存清靜,未能數(shù)年,稍復墮損。左右黨進者,日有遷拜,守死善道者,滯洇窮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又即位以來,十有余年,圣嗣未立,群下繼望。可令中宮博簡嬪媵,兼采微賤宜子之人,進御至尊,順助天意。若有皇子,母自乳養(yǎng),無委保妾醫(yī)巫,以致飛燕之禍。明將軍望尊位顯,當以天下為憂,崇尚謙省,垂則萬方。而新營祠堂,費功億計,非以昭明令德,崇示清儉。自數(shù)年以來,災怪屢見,比無雨潤,而沉陰郁泱。宮省之內,容有陰謀。孔子云:“智者見災,考慮其由;愚者見異,視若無睹。”天道不論親疏,故可敬畏。若能整頓朝廷綱紀,推行正道,選立忠良,則將軍必繼伯成之后,建崇功偉業(yè),成全不朽榮譽。其沉湎于榮華富貴,追求高位之外戚,焉能與將軍同日而語哉?

    梁商覽其奏書,不以為意,亦不聽從。至永和元年,太尉王龔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其罪狀。黃門常侍指使門客,向朝廷誣告王龔有罪。順帝信以為實,遂命王龔自辯。

    李固聽聞此事,再向梁商上書,請其出面營救王龔。

    梁商亦知王龔被誣冤枉,即日進宮,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永和三年,日南郡象林縣蠻族首領區(qū)憐叛亂,攻城奪縣,殺官掠富。朝廷詔命侍御史賈昌為帥,與州郡官府合力討伐。

    漢軍不勝,反受區(qū)憐圍攻年余,援兵糧草都無法接濟。

    順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四府掾屬,詢問對策。眾人大都主張征發(fā)荊、揚、兗、豫四州軍隊,前往交趾增援。

    李固力排眾議,當場批駁道:若荊、揚無事,征發(fā)其兵可也。然今二州盜賊磐結不散,武陵蠻夷未輯,長沙、桂陽數(shù)被征發(fā),如復擾動,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兗豫卒被征發(fā),遠赴萬里,無有還期,詔書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氣,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遠涉萬里,士卒疲勞,比至嶺南,不復堪斗,其不可四也。軍行三十里為程,而去日南九千余里,三百日乃到,計人稟五升,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負甲自致,費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設軍所在,死亡必眾,既不足御敵,當復更發(fā),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里,發(fā)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苦四州之卒以赴萬里之艱哉!其不可七也。

    群臣聽他侃侃而談,口若懸河,滿堂皆驚。

    順帝連連點頭,笑問道:若依卿計,則待奈何?

    李固奏道:前中郎將尹就討伐益州叛羌之時,益州便有民諺唱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皆都不附朝廷,反而助賊。其后尹就被征還朝,以兵權交付刺史張喬;張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間便即破殄寇虜。依臣之計,宜更選有勇略仁惠可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趾。今日南兵單勢孤,且無谷可食,守既不足,戰(zhàn)又不能,可將官民遷徙到交趾,平亂之后再命返回。同時可招募收買蠻夷,使其互相攻殺;如有能離間敵人、斬殺蠻夷首領者,許以封侯,賜予食邑。臣舉故并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陛下宜即拜祝良等便道之官,前往平亂,必能奏功。

    天子再問四府掾屬:李固意見,卿等以為如何

    眾人:臣等不敏,完全同意李固之策。

    順帝喜而從之,當即下詔,任命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

    張喬至任,開示慰誘,交趾叛民并皆降散。

    祝良到達九真,單車入于賊營,布設方略,招以威信。叛軍無不拜服,望風而降者數(shù)萬人眾,各蠻寨并皆為祝良筑起府寺,奉若神明。

    由是不費朝廷大軍,五嶺之外復歸平定。

    閃回結束,永和六年。朝廷任命李固為荊州刺史,前往平叛。

    李固奉旨出京,就職荊州刺史。上任伊始,即刻派出官吏,慰勞訪問境內,赦免寇盜以前罪惡,皆命復為良民。于是收編叛賊頭目夏密黨徒六百多人,并命自相招集,開示威法。

    半年時間,所有盜賊全部投降,州內從此太平無事。

    平定叛亂之后,李固復又追究民變源由,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人貪贓穢行。

    高賜等人大懼,以重金賄賂大將軍梁冀,希圖免罪;李固聞知,抓得更緊。

    梁冀得到重賄,為助高賜等人脫罪,于是上奏:李固為荊州刺史,未達半載,境內盜賊無蹤,諸叛皆平,實為國之棟梁,治世能臣。今太山盜賊屯聚多年,郡兵雖有千人之眾,但因追討不力,不能制伏盜賊。臣請調任李固為太山太守,以平盜亂,誠社稷之幸。

    順帝以為善計,立即準奏,詔命李固交卸荊州刺史,調任太山太安。

    李固接旨,只得放下高賜之事,轉任太山。到職之后,只挑選留任一百多精壯士卒,余者全部罷遣回家種田,然后以恩信招誘盜賊投降。

    不到一年,太山郡中賊人俱都逃散,還歸田里。

    由此天下太平,兵戈漸息。順帝派遣杜喬等八人為使,到天下各郡案察民情,以考核郡守政績高下。杜喬到達兗州,因見太山郡路不拾遺,遂表奏李固政績?yōu)樘煜碌谝弧?

    順帝覽奏大喜,詔命李固升任將作大匠,還京就職。

    李固還朝,以為朝廷要職皆被宦官及外戚所據(jù),以至國運不振;于是不斷上書,向朝廷舉薦賢士人才。乃先上疏推薦江夏黃瓊、汝南周舉等人,繼又推薦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清河房植等,皆為當世名儒。

    順帝皆都準奏,立即下詔召用楊倫等,又調升黃瓊、周舉,更任命李固為大司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义市| 淮南市| 金昌市| 隆子县| 虞城县| 乡宁县| 琼结县| 安徽省| 车险| 昭觉县| 呼玛县| 正宁县| 祁门县| 葵青区| 泉州市| 泸定县| 卓尼县| 佳木斯市| 尉氏县| 惠水县| 台东县| 饶河县| 建阳市| 旌德县| 辰溪县| 壤塘县| 元朗区| 丹巴县| 三亚市| 平顶山市| 龙州县| 晋宁县| 内江市| 东源县| 汝州市| 栾城县| 吴旗县| 大足县| 富阳市| 朔州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