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集 經略河北-《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漢軍大營,邳彤慷慨激昂,語驚四座。
劉秀聽罷,頻頻點頭。諸將及眾謀士面面相覷,兀自議論未服。
邳彤又道:主公若棄此而歸,不但空失河北,而且驚動三輔,使朝廷威風一旦墜損。王郎反以假為真,羽翼豐滿,勢力愈大,河北非為朝廷所有矣。主公初來河北之時,百姓望之如云霓,待之如父母;若就此西歸,民則必如兒女不棄父母,千里追隨而行。如此一來,和成、信都兩地軍民勢必四散奔逃。則若失此根本,大事去矣!
劉秀聽罷,以掌擊案:邳公之言是也,我等亦聽從之!
由是諸將再無異言,眾議乃決。
劉秀:邳彤聽令!
邳彤:末將在。
劉秀:本帥命你為和成太守,兼后大將軍,帶本部人馬為前部先鋒,你可愿意?
邳彤:多蒙將軍信任,末將必盡全力。
劉秀:其余諸將,隨本帥合后,盡發全部兵馬,攻略河北諸縣。
眾將:喏!
邳彤領命起兵,派遣部將張萬、尹綏先往堂陽縣城,曉諭中吏民:更始皇帝派大司馬劉秀經略河北,率領十萬大軍將至。大軍到日,若不開城相迎,即是從叛,必嚴懲不怠。
堂陽縣吏民聞而畏懼,果然不戰而降,開城迎接漢軍。邳彤由此兵不血刃占領堂陽,又率軍在中山擊破白奢流民軍,為平定邯鄲掃清通道。
當即便有哨探報入邯鄲:報,堂陽縣被劉秀派人打破!
趙漢帝王郎:小小堂陽,失便失了,不必大驚小怪。
話猶未了,又有哨馬報入:更始帝劉玄又派尚書令謝躬,率六員上將軍前來討伐!
王郎大驚:眾家愛卿,如此怎生是好?
劉林:陛下勿憂,臣愿領兵相迎,往擊信都!
王郎:全仗賢卿,定要全殲來犯之敵,不要使其與劉秀合兵。
劉林:諾,臣遵旨。
于是領兵而出,在信都列開陣勢。適逢謝躬引領大軍前來,兩軍相遇,激戰數日,更始軍不能得勝。正在難分勝負之機,趙漢軍只聽背后金鼓大作,喊聲驚天動地,急回頭看時,卻是劉秀軍突然自信都城中殺出,與更始軍兩面夾擊。
謝躬大喜,揮師大進,陣斬劉林。
趙軍元帥斃命,由是大潰,復又逃回邯鄲,固守不出。
謝躬乃與劉秀軍合兵攜手,復又分進合擊,包圍鉅鹿。王郎再從邯鄲派兵來援,被劉秀派鄧禹于半路截住,以突騎沖垮敵陣,斬首五千余眾。
趙軍不能前進,復又退回。
劉秀見趙軍雖眾,但不堪一擊,由是傳令,只留一部兵力牽制鉅鹿守軍,自與謝躬聯絡同進,乘勝以主力進攻邯鄲。
畫外音:便在劉秀與王郎在鉅鹿作戰期間,上谷耿況、漁陽彭寵不遺余力,征集屬縣糧食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前線,漢軍由此聲勢大盛。更始二年五月,漢軍攻克邯鄲,鉅鹿相繼而下。王郎、李育、張參等趁夜逃出,卻被漢軍追及,全部擒斬。王郎當初重金懸賞劉秀首級,終被劉秀梟首,趙漢至此滅亡。
謝躬率軍開進邯鄲,與劉秀在城內相見,然后分兵駐扎,各自進入趙王宮。
劉、謝二人因都是更始天子持節之使,由此謙讓遜謝一番,皆都不肯先坐主位。
謝躬見此,于是面南而立,由懷中掏出圣旨:大漢天子有旨,劉秀聽封。
劉秀下拜:臣劉秀接旨。
謝躬:奉大漢天子旨意,賜封大司馬劉秀為蕭王,欽此。
劉秀:臣領旨謝恩。
謝躬:蕭王平身,快快請起,升坐王位。
劉秀:天使在此,小王怎敢?
謝躬:既是如此,你我可分賓主列坐,蕭王請居上賓之位。
畫外音:其后不久,劉秀得知更始帝破壞高祖白馬之盟,在長安大封異姓諸王,心中不喜,便將蕭王之封不以為意,更暗生異志。王郎趙漢既滅,更始帝所遣軍馬中諸將縱兵搶劫趙地,不聽中書令謝躬命令,為所欲為。劉秀聽聞諸郡太守來報,非常忌恨。謝躬因見劉秀勢大,漸不能制,也自心中不安,由此遣吏持節慰撫諸郡,與劉秀爭取民心。
部將向謝躬獻計:元帥,如今蕭王劉秀忌恨我等,常懷吞并之心,其部下諸將亦都蠢蠢欲動。將軍何不先發制人,發兵襲擊劉秀,就而奪占趙地?
謝躬:不可。劉秀并無反狀,怎可興此無名之師,自相殘殺?何況劉秀兵力強大,即便發動奇襲,我等亦無勝算,若是偷雞不成,反蝕米糧,此非善計。
部將:則我與劉秀兩支部隊,在邯鄲分城駐扎,其若發兵襲我,如其奈何?
謝躬:此間之危,倒是不可不防。若依公計,便當如何?
部將: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將軍既不愿搶先下手,亦不可與劉秀共處一城。若依末將之計,不如率軍離此,返回鄴城駐扎。
謝躬:此為善策,便依將軍。
于是傳下將令,并派人知會劉秀,以掃除王郎余孽為名,率其數萬大軍,返回鄴城。
當時邯鄲雖破,但河北地區另有銅馬、青犢、尤來、高湖、重連、五校、富平、獲索等多股草莽勢力,眾達數百萬人。
劉秀欲向南攻打青犢軍,派人到鄴城寄書謝躬。其書略云:
河北諸盜,以銅馬、青犢、尤來為巨。我欲擊青犢軍至射犬城,必能敗之。但尤來軍在山陽人馬得知,勢必因此驚逃。若借將軍強兵,截擊逃散之敵,則必能使之束手受擒,建立大功,平定河北全境。書不盡言,望將軍詳之。
謝躬認同劉秀建議,于是同意,回書約定并肩作戰。
劉秀見到謝躬回書,由是發兵,一舉擊敗射犬城青犢軍。
尤來軍聞之,知道不是劉秀對手,果然向北逃竄,退守隆慮。
字幕:隆慮乃是西漢所置古縣,在今河南林州,因縣城之西有隆慮山而得名。
謝躬聞報,遂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駐守鄴城,自己親率諸將,前往攻打隆慮。尤來軍陷入困境,反而奮力死戰,勢力銳不可擋。
隆慮城外一場激戰,謝躬軍大敗,陣亡將士數千人眾。
謝躬未料在此小縣折戟沉沙,暗恨自己大意,在部將保護下拼命殺出重圍,只率不足一千殘部輕騎,敗回鄴城。
黎明之時,眼見鄴城城樓在前,旗幟鮮明,安堵如故。謝躬松一口氣,命副將前去叫城。守將陳康見是謝尚書回兵,立命開城放入。
謝躬毫無防備,率先縱馬而入。剛入甕城,便聽一聲吶喊,伏兵大起。
謝躬大驚,高聲喝道:劉慶、陳康何在?
話未落音,旁邊轉過一員大將,乃是吳漢,叫道:奉蕭王將令,謝躬賣國通敵,致隆慮之敗,立斬不敕!
未待謝躬答話,吳漢早已手起刀落,將其斬落馬下,就而取了首級。謝躬所帶數百輕騎皆被埋伏士兵擒獲,只得投降吳漢。
鏡頭閃回,邯鄲城中,蕭王府衙。馮異與劉秀對坐,密議軍情。
劉秀:兄謂謝躬若出戰尤來賊軍,勝敗如何?
馮異:必敗無疑。
劉秀:兄據何而言此?
馮異:自平滅王郎以來,謝尚書部下諸將驕縱成性,目空一切,焉能不敗。
劉秀:則我派兵前往助之,如何?
馮異:末將以為不可。
劉秀:卻是為何?
馮異:大王試思,小小河北之地,豈容二主并存?我若助其獲勝建功,即便謝躬心懷感恩之意,其部將個個跋扈,亦必唆使主帥,與大王爭尊比貴。強敵即滅,便是大王與謝尚書刀兵相見之時也。
劉秀:若依卿計,便當如何?
馮異:有道是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不如便趁謝躬領兵在外、鄴城空虛之機,分兵派將前往,就此奪了鄴城。謝躬若是敗回,便伏兵殺之。
劉秀:若天子知之,此罪不小。
馮異:自奪占邯鄲之后,謝躬縱其部將為盜,劫掠地方在先,后又有戰敗之罪,殺之何患無辭?
劉秀:此計雖善,只是忒毒。
馮異:主公不聞當年太祖與項王鴻門之宴乎?若存此婦人之仁,必遺大患。
劉秀聞此,于是意決。于是傳下將令,派偏將軍吳漢及刺奸大將軍岑彭二人,引領一支軍馬,前往襲擊鄴城。馮異臨行囑咐二將,如此這般,用計智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綦江县|
二连浩特市|
浏阳市|
麻江县|
阳谷县|
涿鹿县|
揭西县|
龙江县|
蓝山县|
城步|
株洲县|
碌曲县|
邹平县|
老河口市|
建始县|
富顺县|
旬阳县|
泽普县|
拜城县|
噶尔县|
大化|
康定县|
大邑县|
定南县|
建宁县|
和龙市|
彰武县|
昭苏县|
镇安县|
婺源县|
博乐市|
罗江县|
永康市|
石嘴山市|
项城市|
杨浦区|
耿马|
华宁县|
凤阳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