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三集 田況之策-《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王臨不知父皇是為消災,還以為自己密謀已泄,出宮還第之后,愈增憂恐。

    其后未久,忽聞皇后病重。王臨大懼,這才頓悟,妻子所云宮中將有白衣之會,是指母后,而非父皇。乃借問疾為名,上奏皇后母親。其奏略云:

    臣啟母后,皇上對于子孫要求至嚴,天下共知。兒之長兄及次兄,俱在三十歲時便被父皇逼死,母后不記否?今兒臣復至三十,誠恐母親一旦不保,則兒不知死所矣!

    皇后讀子密奏,憂嘆不已,轉思無計,置于榻側。

    適逢王莽入內探視妻疾,見其書大怒,便疑王臨懷有惡意,欲要弒父篡逆。

    其后未幾,皇后病重不起,終于薨逝。于是皇后大喪,王莽不令王臨上祭。

    閃回結束?;屎笤岫Y即罷,王莽終不放心廢太子之事,遂詔命案事使者司,派從事及侍者往皇后宮中,收捕原碧拷問。

    原碧以為事情敗露,又不耐酷刑,遂具服認罪,自承與太子通奸,并欲謀殺天子。

    王莽見到原碧供狀,怒不可遏,七竅生煙。但思似此父子同奸亂倫之事,乃系家丑秘聞,如何可以外揚?由是暗中指派中黃門,毒殺案事使者,就將尸首深埋獄中。

    既將案事使者滅口,又命中黃門前往前太子府,賜予王臨毒藥,令其自殺。

    王臨自知不免一死,但不肯飲藥,乃拔劍自刺而死。

    王莽老來逢此人倫慘變,追根求源,遂遷怒國師公劉歆,親下詔責道:統義陽王臨本不知星相之變,何敢起謀逆之心?皆因令女告之,事從此起。卿其何辭?

    劉歆無由自辯,為免滅族之禍,只得逼令女兒自殺。

    便在統義陽王夫婦自殺當月,可煞作怪,新遷王王安亦隨后莫名其妙病死。至此王莽發妻所生四子,宇獲安臨,皆都死亡殆盡,一個不留。

    王莽見王安已死,自己再無嫡系后嗣,自此后悔莫及。忽想起自己當初封侯之時,曾臨幸侍者增秩、懷能二女,分別生子王興、王匡,皆留居新都舊國,未接至長安宮內。

    如今嫡子已絕,只得退而求次,乃下詔旨,命以王車派遣使者,迎二庶子至京,封王興為功修公,王匡為功建公。

    時有卜者王況,行至魏成郡,見大尹李焉,對其閑話之間說道:天子后嗣絕矣,王興、王匡二子來歷不明。貧道以先天卦數卜之,漢家必當復興,并有李氏為輔。

    說者或許無意,聽者委實有心。李焉聞此,便請王況偽作讖書,計有十余萬言。

    讖書傳至長安,有人獻入內宮,向天子告發。王莽覽書大怒,命將李焉及王況二人皆鎖拿至京,秘誅殺之。

    時隔未久,兩路遠征大軍敗報迭至。

    太師羲仲景尚、更始將軍護軍王黨率兵東征,出擊青、徐叛賊,累年不果。

    國師和仲曹放相助郭興征伐句町,損兵折半,亦不能克。

    王師雖然剿敵無功,然而放縱害民有能,百姓由此陷于重困。

    王莽覽奏,猶不醒悟,又命轉運全國糧食、絲帛,運往西河、五原、朔方、漁陽四郡,每郡以百萬計,欲以此為資,進攻匈奴。

    此時須卜當因病去世,王莽將宗室庶女嫁給須卜當子后安公須卜奢,尊寵深厚。

    是年秋,隕霜殺菽,關東大饑,蝗蟲成災。

    王莽既減輕私鑄銅錢之法,犯者愈眾,由是復重刑罰,命伍人相坐,沒入為官奴婢;其男子檻車,女子步行,以鐵瑣瑯當捆索其頸,傳詣鐘官服刑者以十萬計數。到者則拆散其夫婦,離棄其子女,致愁苦困死者什之六七。

    閏八月,丙辰,大赦天下。

    郎官陽成進獻符命,并上書勸諫:陛下春秋正盛,應繼立皇后,勿使中宮有缺;更應遍選天下美色,以充后宮。豈不聞黃帝因御一百二十少女,致成神仙乎?

    王莽覽其符命大悅,遂遣中散大夫、謁者分行天下,博采鄉里淑女,登記名冊。

    天下百姓聞此,俱各激憤,紛起反抗。是歲吳楚青徐之地未寧,又有南郡秦豐聚眾近萬人;平原女子遲昭平亦聚數千人在河阻,俱反新朝。

    王莽大憂,召問群臣擒賊方略。

    群臣皆都奉承上奏: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何勞陛下憂慮!

    故左將軍公孫祿當時位列朝班,抗然奏道:老臣有本上奏!

    王莽:老愛卿有本,只管奏來。

    公孫祿:臣此奏驚天動地,可挽大新氣運,可致天下太平。惟忠言逆耳,故不敢言。

    王莽:恕你無罪,自管奏來。

    公孫祿:臣謂若要大新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必除朝中諂佞之賊。

    王莽:我朝君明臣賢,誰為諂佞?

    公孫祿:陛下安坐,聽老臣講來。太史令宗宣典掌星歷,測候氣變,今以兇為吉,亂天文,是誤朝廷之賊;太傅平化侯唐尊,飾偽以偷名位,是誤人子弟之賊;國師嘉信公劉秀,顛倒《五經》,毀師法,是令學士疑惑之賊;明學男張邯、地理侯孫陽,偽造井田,使民棄土業,是害民之賊;羲和魯匡,設六莞以窮工商,是亂國之賊;說符侯崔發,阿諛取容,令下情不能上通,是欺君之賊。陛下宜誅此數子,以慰臣民,則必天下太平。

    王莽:咄!我看你是老糊涂矣,何狂悖如此?

    公孫祿:陛下稍安,臣言未畢。

    王莽:容你說完。

    公孫祿:臣謂匈奴不可攻,當與和親。臣恐新室之憂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

    王莽聞奏惱羞成怒,喝道:我看你不是老悖,而是吃醉酒了。虎賁士何在?速扶此老兒出殿,遣送回府,命無事不得隨意入朝。

    公孫祿:何須虎賁武士,我自會行走,亦識得回家之路!

    說畢作揖下殿,一路冷笑不止,笑聲響徹金殿內外。

    公孫祿人影遠去,笑聲依舊在大殿中回蕩。

    太史令宗宣等被彈劾諸臣,見天子不納公孫祿之諫,并將其轟下殿去,亦都隨之訕訕而笑。各種笑聲混在一處,在金殿之中凝而不散。

    王莽在此笑聲中思索半晌,回思公孫祿所奏句句中肯,不由暴喝一聲:別笑了!

    各種笑聲嘎然而止,便似一團游絲,忽被憑空斬斷。

    王莽:公孫祿雖然狂悖,其奏并非無理。傳朕詔旨,左遷魯匡為五原卒正,以息百姓怨誹。其余被劾眾臣,雖不加罪,亦須回府自思己過,勿負國恩。

    鏡頭轉換。荊楚大地,饑民遍時;綠林山中,義軍涌起。

    畫外音:此時雖然天下紛亂,叛民四起,但人民都是由于饑寒貧苦,這才起而為盜,常盼能夠返回家園。雖然聚眾萬計,但不敢攻城殺官,只劫掠食物,當天吃完而已。但王莽不懂此理,只剿不撫;更不行善政,以消其患。以至遍地狼煙,愈演愈烈。

    地皇二年初,王莽敕命荊州牧,全力圍剿王匡、王鳳綠林軍。

    荊州牧不敢違旨,聞風而動,乃選募壯丁二萬,于當年二月發兵綠林山。

    王匡、王鳳聞報官軍前來,起兵相迎,在云杜大戰,殺死官軍數千,盡獲其輜重。

    荊州牧收拾敗兵,灰心喪氣,正欲歸師,忽見一支軍馬如風般趕至,為首大將正是馬武,一馬當先,直入中軍。官兵初敗,各無戰心,馬武所到之處,無不披靡。

    荊州牧大驚,急驅車旁逸,離開軍營,向荒野中而逃。馬武策騎狂追,一矛刺入車中,復回手一鉤,車轅倒地,荊州牧被摔出車外。

    馬武刺殺驂乘,對荊州牧喝道:某等為盜,只殺貪官污吏,不反朝廷。聞你從不害民,便暫寄此頭,回去可也,只此后不可替那狗皇帝效力,迫害貧民!

    荊州牧諾諾連聲,乃引殘部狼狽逃回。

    綠林軍乘此大勝,攻陷竟陵,襲擊云杜、安陸,大量擄掠,復退回綠林山中,部眾增至五萬余人。

    時有大司馬掾吏到豫州辦案,被綠林軍俘虜。因知其為官清廉,不曾害民,便將其釋放,甚至派人護送歸縣。

    掾吏對義軍心懷同情,遂連夜奮筆疾書,具本上奏朝廷。其疏略云:

    今百姓聚眾為盜,實因貧窮之故,且為官吏征稅所逼,非欲造反也。臣請朝廷免其欠稅,招撫還鄉,復為良民,則天下太平矣。

    王莽覽奏大怒,詔責四輔、三公:吏者,理也。宣德彰恩,教養黎民,仁政之則;制豪察奸,捕殺盜賊,正義之節。今盜發而不能捕,每以千百為聚,大舉造亂,豈饑寒可釋之耶?爾四輔、三公,應嚴誡卿大夫、卒正、連率及各庶尹,嚴教善民,擒滅盜賊。再謂盜賊是因饑寒所迫,并為其張目者,即刻逮捕治罪,絕不姑息!

    于是四輔唯唯,三公諾諾,天下官吏惶恐,不敢復說盜賊之事。州郡又無調動軍隊之權,盜賊此起彼伏,愈不能制。

    時有翼平連率田況,素以果敢聞名。為求自保本郡,乃發郡中年十八以上百姓四萬余人,大開武庫授以兵器,與眾人刻石為約,共防盜賊。

    泰山赤眉軍樊崇等聞之,不敢入界。

    田況上書,自請出界擊賊,王莽詔準。于是止留二萬軍馬守城,自率二萬精卒出城,四面征討。兵鋒所向,義軍皆破,天下皆知田況大名。

    王莽聞說田況建此大功,非但不賞,反下詔責備:朝廷未發給虎符而擅自調軍,是謂擅動干戈,罪同誤軍。因卿能消滅盜賊,姑且不罪,命代理青、徐兩州牧職。

    田況不服,上書抗奏。其書略云:

    盜賊初起,其基甚弱,吏役可擒。因縣府官吏謊言欺郡,郡欺朝廷,百人謂十,千人報百,以致蔓延數州。朝廷嚴查,則郡縣忙于應付責問,供給上司酒飯資費以贖己罪,而不憂盜賊。將帥又不沖鋒陷陣,一戰而敗,士氣低落,徒耗民財。前幸有朝廷赦令,盜賊欲散,官兵反又截擊,賊復惶恐入山,輾轉相告,愈加驚駭,旬日復聚眾十萬,故盜賊愈眾也。今洛陽以東,米價每石值兩千錢。臣聞陛下欲詔遣太師與更始將軍前來征伐,則沿途民窮財盡,何以供給?臣謂應在州牧、大尹以下挑選官吏,明確賞罰,使收集鄉聚,遷老弱居民于大城,儲糧堅守。盜賊攻城不下,所過無糧,勢必不能群集。如此,撫必降,攻必滅。今空遣將帥,天使到處,官民懼逾盜賊。臣謂宜將其全部召回,以使郡縣官民休息。陛下若委青、徐兩州便宜之權予我,臣必平定之;若不能平,愿納項上首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乡县| 汾西县| 嘉义市| 彭州市| 达州市| 九寨沟县| 霍城县| 麻江县| 云安县| 信丰县| 轮台县| 宾阳县| 九台市| 仪陇县| 庐江县| 库尔勒市| 高州市| 盐山县| 武穴市| 施甸县| 同江市| 孟州市| 哈密市| 集贤县| 贵州省| 龙陵县| 昆明市| 汉阴县| 罗江县| 双辽市| 来凤县| 商河县| 儋州市| 龙川县| 大渡口区| 晴隆县| 崇左市| 江津市| 建阳市| 武平县|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