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一集 四處出擊-《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揚雄幼時好學,為人平易寬和,口吃不能快語,愛靜默沉思。博覽群書,無所不讀。因無嗜欲,不逐富貴,不憂貧賤,家產不過十金,并無一石余糧,卻處之安然。胸懷博大,非圣哲書不喜;不合己意,既富貴不為,最喜辭賦。

    郡中時有名士嚴君平,本姓莊,名遵,崇尚老莊,隱居于唐昌鎮西南十里橫山。通讀《老子》《莊子》《易經》等典籍,深入鉆研周易數理,皆融會貫通,得真知灼見。蜀人稱其知天文,認星象,善占卜,通玄學,博學多才,無所不通。

    嚴君平在山上開辦橫山讀書臺,平日一邊教課,一邊整理著作。

    揚雄聞其大名,便上山拜師,行跪拜之禮,奉師儀十條臘肉以獻。

    經過一番談論,嚴君平對揚雄頗為滿意,收其為徒,授業八年。嚴君平知足常樂,一生收徒無算,揚雄是乃眾徒中之姣姣者也。

    漢成帝時,經蜀人楊莊推薦,揚雄得以入朝為官,隨侍天子。

    揚雄曾與成帝前往甘泉宮,眼見依仗恢宏,供奉奢侈,便作《甘泉賦》,以諷刺天子鋪張。又作《羽獵賦》,仍以勸諫為主題。

    漢成帝喜其文才,非但不怒,反而封其為黃門郎,使與王莽、劉歆等同僚。揚雄又作《長楊賦》,繼續對成帝鋪張奢侈提出諷諫。

    漢哀帝時,揚雄認為辭賦是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轉而研究哲學。遂仿《論語》著作《法言》,又模仿《易經》以作《太玄》,提出以玄為宇宙萬物根源學說。

    有人見其妄撰經典,出言笑之,楊雄于是又作《解嘲》以自辯。因家道貧寒,為自我寬慰,又寫《逐貧賦》。其后在京師設館收徒,劉棻即是其眾徒之一。

    閃回結束。甄尋、劉棻因獻符瑞之事獲罪,甄豐自殺,王莽不肯罷休,由是下詔。

    傳旨官:建興天子詔命,甄尋偽造符命,罪不可赦,梟首棄市;同犯劉棻流放四裔,非遇特赦不得返京。復命收系諸犯供辭中所牽連到者,不必奏請。

    廷尉:諾,臣等遵旨。

    當即領旨,召集獄吏吩咐:劉棻供狀中牽涉楊雄,與我當即拿來。

    獄吏聲喏,立即出動,如狼似虎,直奔當時揚雄所在天祿閣上校書之處。

    早有楊雄學生聽說此事,立即飛跑直上天祿閣,向老師報告:恩師,大事不妙!

    楊雄:何事如此驚慌?

    學生:甄尋假造符命事發,牽累劉棻。天子下令廷尉嚴查,一個不許漏網,復又涉及恩師。今辦案使者即將到來,恩師可立即出京,無論到哪個偏僻郡縣,避上一避。

    揚雄: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何處可避?我乃天下名儒,豈肯受小吏刑訊折辱!

    說畢,將衣袖將臉面一蒙,便從閣上跳下。學生失驚,急下樓救起,見師父正在地上掙扎,只摔折一條左腿,差幸未死。

    獄吏趕來,見楊雄墜樓受傷,于是以擔架抬回,報知廷尉。廷尉不敢隱瞞,復又具本上奏,將此事報與天子。

    王莽大奇,當即查問楊雄跳樓自殺原因。

    便有楊雄在朝弟子,趁此上前跪倒,替老師折辯:究其原由,乃是劉棻曾跟揚雄學寫奇字,故拜其為師。這些奇字被用于符命,揚雄并不知情,實是重刑之下,何求不得,胡亂攀誣而已。陛下圣明,尚請開恩。

    王莽:既是如此,可以不必追究。恩準釋放楊雄,令其還家養傷,所費由官家給付。

    楊雄學生:陛下明鑒,臣等謝恩。

    京師太學生聞此,作歌評道:因寂寞,自投合;因清靜,作符命。

    揚雄雖被無罪釋放,但因斷腿致殘,由是免職,后又召為大夫。其家境一向貧寒,抑郁無聊時便借筆墨消遣,著成《太玄經》及《法言》,語句難以理解。

    劉歆看完笑謂:空自受苦!今學者有利祿,尚不能通《易》,何況《太玄》?我恐后人將用其為醬瓿蓋矣。

    揚雄聽罷,笑而不答。

    時有鉅鹿人名叫侯芭,常帶酒菜前來,向楊雄求學,與其同室而居,專門學習《太玄》、《法言》二經。世人聞此,無不驚訝詫異。

    新莽天鳳五年,揚雄病死長安家中,壽止七十一歲。

    侯芭為其師建墳以葬,并為守喪三年,世人皆都贊嘆。

    畫外音:揚雄死后,其所著《法言》大行于世,并名列漢賦大家,世所稱道。漢賦四大家者,武帝時司馬相如,新莽時揚雄,東漢明帝時班固,和帝時張衡。揚雄生不逢時,死后亦為世人所詬,皆為其曾侍奉篡漢逆賊王莽之故。

    始建國二年冬,建興帝王莽始興神仙之事。采納方士蘇樂妄言,起造八風臺,巨費萬金。又種五粱禾于殿中,先以寶玉漬種,計其得粟,每斛成本不下于一斤黃金。

    五梁禾既然種植成功,蘇樂得意非常,立即上奏:天降祥瑞,大新朝當興!

    王莽覽奏大喜,于是當即下令:大新既興,四夷賓服。詔命將匈奴單于改作降奴服于,并將匈奴分為十五國,立呼韓邪單于十五個子孫皆作單于。

    大司徒王尋:以何人為使?

    王莽:派遣中郎將藺苞、戴級前往邊境,于都護府中召集賜封單于者。

    大司空王邑:匈奴若是不從天命圣旨,則以何應對?

    王莽:可派立國將軍孫建等統率士兵、壯丁、犯人,計三十萬人,分道出擊匈奴。

    王邑:何時出擊?

    王莽:命令先期到達部隊在邊郡駐扎,待各路人馬到齊后,同時出擊。

    王尋、王邑:諾!臣等遵旨。

    始建國三年,大軍未及發動,忽然天災陡降。此年春夏之交,黃河在河北臨漳縣西決口,東南沖進漯川故道,經今河南南樂、山東朝城、陽谷、聊城,至禹城別漯川北行,又經山東臨惠等地,至利津一帶入海。繼而黃河又在魏郡決口,改道東流,造成洪水泛濫。

    始建國四年春二月,建興帝王莽詔赦天下。

    邊境飛馬入報,匈奴果然不肯聽從新朝詔命,反對分裂為十五個小國。王莽大怒,于是重頒去歲詔命,下令立國將軍孫建,立發三十萬大軍,西征匈奴。

    匈奴單于得知新朝大軍壓境,大為震驚;即派王弟咸赍持重禮前往長安,朝見建興帝王莽,表示愿意臣服于新朝,并將自己二子助、登,留在長安為質。

    王莽見兵不血刃,恫嚇奏效,就此得意忘形,遂當即下達恩詔:接受匈奴降書順表,加封咸為孝單于,助為順單于,詔令撤回西征大軍,息兵停戰。

    單于弟咸跪叩謝恩,回轉匈奴,還報兄長:新帝王莽胸無大志,實不可懼也。單于聞此,遂不以新朝為意,此后經常派軍侵擾新朝,邊地就此長期不寧。

    新朝厭難將軍陳欽、震狄將軍王巡不耐其擾,聯名上表,飛報長安。其表略云:

    匈奴雖曰臣服,但卻又屢次興兵犯我邊境,干戈不息反烈。據臣等所悉,皆乃孝單于咸子角唆使為之。今咸子登在長安為質,恐為其內應,望乞陛下速作決斷。

    王莽覽表大怒,立即命將登斬首于長安。

    新朝與匈奴關系,由此交惡。

    字幕:始建國四年夏,大司馬甄邯病故。

    畫外音:甄氏家族因對王莽有擁立大功,故在甄邯時期鼎盛一時。甄邯后代甄逸,在東漢時任上蔡令,其女就是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甄家因此再次顯貴。甄逸嫡孫甄像襲封安城鄉侯,死后追贈衛將軍,改封魏昌侯,謚號貞侯。甄后兄甄儼孫女,又為齊王曹芳皇后。甄氏因此在三國時復又興起,此乃后話,按下不提。

    當時建興帝王莽已在位四年,因其性格躁擾,不能無為而治,故常醉心于改革興造。每有興造,動輒便欲慕古,不度時宜,制度頒布之后又更迭不定;由是舉國吏緣為奸,天下謷謷,陷于刑法者極眾。

    王莽自己亦知萬民愁怨,乃下詔復改其前令:諸食王田,皆得賣之,勿拘以法。犯私買賣庶人者,一切勿治。

    雖改前令,但卻諸政并行,相互悖亂,刑罰深刻,賦斂重數,復猶如故。

    對內如此朝令夕改,對外也是莫名其妙。

    為顯示天朝威儀,王莽在得罪匈奴之后,又派五威將帥出使西南夷,改封句町王為侯國。句町王邯由此怨怒,再不肯歸附新朝。王莽大怒,便令牂柯大尹周歆誘殺王邯。

    句町王邯胞弟名承,由是起兵誅殺周歆,以為兄長報仇。

    周歆被殺,朝野震驚。王莽雖命西南沿邊州郡發兵討伐叛軍,但終不能復使句町降服,以至西北邊事未寧,西南復又兵連禍結,無有寧日。

    西南之事未了,王莽復下詔命:盡發高句驪兵,使助新朝出擊匈奴!

    高句驪軍民雖接新朝詔命,但明知匈奴善戰,皆不欲行,左推右擋。新朝遼東郡守屢下嚴令強迫從征,高句驪兵民便皆逃亡出塞,甚至反與匈奴勾結為寇,對抗新朝。

    新帝王莽聞奏愈怒,詔命遼西大尹田譚,帶兵出塞追擊高句驪亡民。田譚奉命率軍出塞,但因不諳地理,一戰而敗,自己反為亂民所殺。

    遼西大尹戰死,遼東州郡刺史無由脫罪,由此上疏朝廷,歸咎于高句驪侯騶。

    王莽覽奏,召集群臣計議,將欲治罪高句驪侯。

    大司馬嚴尤不以為然,因此出班上奏:貉人犯法,不從高句驪侯騶起;此時受刺史郡守脅迫,正有貳心,陛下宜令州郡撫慰安之,而不宜于此時加罪于彼。今若猥彼以大罪,恐其就此率國以叛,則其周邊夫馀之屬,必有附和者。今匈奴未克,句町猶亂,若夫馀、濊貉復起,此乃朝廷大憂,誠望陛下思之。

    奏表既上,王莽不聽,更不遣使安撫高句驪王騶。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乐县| 定西市| 平江县| 武安市| 乐亭县| 阿勒泰市| 罗甸县| 东莞市| 鹿邑县| 台中县| 峨眉山市| 嘉鱼县| 鸡泽县| 新建县| 莫力| 云阳县| 太仆寺旗| 安龙县| 无锡市| 玉门市| 定南县| 南岸区| 集贤县| 镇远县| 开封市| 类乌齐县| 永泰县| 梅州市| 固原市| 太仓市| 湘阴县| 博罗县| 衡南县| 筠连县| 芒康县| 开江县| 禹城市| 修水县| 霞浦县| 潼南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