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集 范睢相秦-《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邯鄲城外,趙軍大營。
傳令已畢,主帥趙奢閉營高臥,只聞更鼓之聲,滿營軍中寂然。五萬大軍,由此竟滯留原地,期月不行,只每日使人增壘浚溝,為固守之計。
秦將胡傷聞說趙兵來救,使諜人前往邯鄲,打探軍情。
間諜探聽清楚,回報主將:趙國果發救兵,但出邯鄲城三十里后,便即下寨不進。
胡傷問道:可知領兵之將為誰?
諜探答道:聞說是叫趙奢,末將未曾聞其名。
胡傷聞報嚇了一跳,罵道:你知道個球!這人卻是本將軍師叔,鬼谷門高才。
諜探笑問:既是將軍師叔,必是熟諳兵法,卻因何按兵不進?
胡傷:莫非是聽說師侄為將,欲使我成此大功;或不愿救韓,故意養敵自重乎?
思來想去,不知其意。于是干脆遣使前往趙營,明下戰書。趙奢命入,觀其書道:
秦攻閼與,旦暮且下。將軍若要助韓,便即來戰可也。
趙奢當時正在醉中,半夢半醒,對來使說道:寡君以鄰邦告急,礙不過盟國情面,出兵為備而已。某又不傻,何必為別家之事,去與秦軍拼命!尊使可好杯中物否?若有同好,便與我大醉三日可也。戰陣之事,還是遠離。
因命親兵,具備酒食,厚款秦使,飲酒中間,并引其遍觀軍營壁壘。
秦使見趙營深溝嚴壘,果是布防之狀,毫無進攻之態,于是還報本將。胡傷大喜,遂不為御趙之備,就此調集三軍,全力攻韓。
趙奢目遂秦使離營遠去,還于中軍大帳,立即擂鼓聚將。
眾將不知發生何事,急奔大帳,瞬間齊至,站立兩班。
趙奢下令:諸位將軍!前者本帥曾經下令,凡方及軍事者斬。今迷惑敵軍任務完成,秦使還報其主將,必不以我為備。此令!諸將各引本部軍馬,棄營疾走,往救韓國。限兩日一夜,必至瘀與。若有誤期,必當軍法!
諸將:喏。末將遵命!
趙軍星夜兼程以進,果然只用兩日一夜,便至閼與,離城十里扎下營柵。
胡傷聞知趙軍大至,暗道:我這個師叔,足夠狠辣!
于是立斬前日所派之使,留兵一半圍城,悉起余眾,來迎趙軍。
趙奢相勘地形,又下帥令:大軍厚集嚴陣,不必迎戰;命副將許歷,率一萬精卒,避開正面之敵,搶占北山高地,屯據嶺上,居高臨下監視,聽我號角而行。
許歷:喏!
當即領命,遂引一萬精兵,潛出兵營,迂回前進,搶占北山。胡傷立于營門望樓,看見趙軍分兵登高,便明其意,急命眾軍出營爭山,但是為時已晚。
山勢崎嶇,趙兵倨高臨下,石落如雨。
秦兵仰攻,擠作一團。前列軍士多被飛石砸傷,后隊軍士更被前軍逃回者擠下深谷,尸骨無存。胡傷大怒,正欲親登,忽聞鼓聲大振,回頭看時,卻是師叔趙奢引軍殺到。
趙奢并不與秦兵交戰廝殺,只令:弓手上前,各發十矢!
于是趙軍弓手上前,一陣亂射,便殺秦軍數千,積尸塞道,山路更不能行。
一陣箭雨下完,趙奢便命吹號。
許歷在山頂拒敵,發石將盡,聽到號角之聲,數其長短間歇,知是進攻命令。遂大喝一聲,盡驅部下萬人,從山頂上趁勢殺下,喊聲如雷。
趙軍上下前后夾攻,直如天崩地裂,秦軍沒處躲閃,四散逃奔,復有三成跌落懸崖,死于非命。胡傷果然人如其名,胡亂受了幾處箭傷,拼死殺透重圍,落荒而去。
胡傷逃出二十余里,這才勒住坐騎,回望戰場,悲苦難言。因深知秦法嚴苛,立有軍功重賞,敗軍之將重罰;眼見數萬大軍幾乎片甲不回,暗自咬牙。
胡傷彷徨無計,在馬上仰天呼道:趙奢!我是你同門晚輩,你為一戰成名,便施這等詭計,相煎何急!某便是拼卻身家性命,受盡屈辱,也要報今日之仇!
于是便尋來路,再入戰場。此時大戰結束,趙軍已經撤還,只余滿山秦軍尸體。
忽見山道之側,有一具死尸仰臥石上,相其身材肥瘦長短,與自己異常相似。胡傷心中略動,跳下馬來;四顧無人,便將身上衣甲脫下,又扒下死尸號衣,兩相對換。
更換衣甲已罷,正要離去,忽又閃念,更由囊中拿出主帥令符,揣入死尸懷中。
又恐被人認出相貌,復又割下尸體首級,遠遠拋入深谷。
偽造現場已畢,胡傷便即化妝改扮,匹馬返回咸陽。眼見都城在望,復又狠心咬牙,將所乘名駒放入山林,這才入城。進城后不還自己家宅,徑直逃入師伯武安君白起府中。
白起:胡傷!不在外帶兵攻韓,因何來此?
胡傷:弟子一時大意,被師叔趙奢蒙騙,以至兵敗喪師。只得逃回,望師伯搭救!
白起:你是我師弟王翦愛徒,某為師伯,安能不救!
胡傷:師伯大恩,弟子沒齒不忘!
白起:不必如此。且你此番如此慘敗,亦是那趙奢師兄,為報我多次屠殺趙軍之仇,故此下手狠辣,覆你全軍。子之兵敗,追根溯源,亦是由我身上引起也。
乃將胡傷留宿一夜,次日便修書一封,命其持之出城,前往驪山老母宮。
胡傷奉命,來至驪山,投奔驪山老母鐘離春,遞上師伯白起親筆書信。
鐘離春展示來書,見其略云:今有鬼谷門下弟子胡傷,將兵伐趙,失機逃回。若依秦法,失機當斬。懇請師姊老母,以驪山派易容之術,為師侄胡傷改易容貌,以避此難。
當春秋戰國之際,諸子百家門派,墨家派劍術第一,兵家派用兵無二,縱橫派謀略無雙,驪山派易容之術天下獨步,無人不知。鐘離春見書允諾,便將胡傷引入秘室,令徒弟隨意為之。半日之后,胡傷出室,便是另外一番容貌,世間再也無人認出。
胡傷又在山上休養百日,已經面目全非,水洗火燙,再不改回。因回咸陽,再入白起府中,拜見師叔。白起亦認不出面前此人,竟是師侄胡傷,于是大喜,便使在麾下聽命。
白起:你今后隨我征戰,只要奮勇上前,不愁軍功不立;十年之后,又是一員大將。但這花名冊上,卻填個甚么姓名為好?
胡傷:便依我師父王翦之姓,更名王龁便了。
白起:因何取此怪異名字?
胡傷:以志侄兒對那趙奢咬牙切齒之恨,提醒自己,必報此仇。
白起點頭,提筆在名冊上添注:左軍前鋒末將十夫長,王龁。
然后說道:置你于左軍前鋒,立功甚易。能否依靠軍功升遷,便要看你造化矣。
王龁向師伯跪拜,謝過再造之恩。
畫外音:恰如吳起所言,此后王龁隨軍征伐,屢立戰功。十年之內,便即升為左庶長,更為秦國著名大將。十年之后,王龁再隨白起攻打趙國,經過長平一戰,擊殺仇人趙奢之子趙括。大戰之后,又極力攛啜師伯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以報今番覆軍之仇。
鏡頭閃回,復說韓趙。
秦趙大戰方酣,殺聲如雷。瘀與城中,韓國守兵聽得城外鼓號齊鳴,人喊馬嘶,猶如開鍋一般,便知救兵已至,急報守城主將得知。
韓將大喜:此必是趙國援兵來也。我等殺敵立功贖罪,便在今日!
乃命大開城門殺出。眾軍被圍月余,怒憤滿腔,便如下山猛虎,殺向敵陣。
圍城秦軍被殺得人仰馬翻,支吾不住,無法相顧,只管望西逃奔。
韓、趙聯軍大勝,閼與之圍遂解。
韓釐王親自出都勞軍,稱謝趙王,重賜趙奢。
趙奢學成下山之后二十余年,一直不見重用,由此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由是引軍凱旋而歸,趙王率眾卿親迎回城,封趙奢為馬服君,使與藺相如、廉頗并肩。先鋒大將許歷殲敵有功,給予重賞,命為國尉。
趙奢后代子孫,由此便以“馬服”為姓;后改為馬,是馬姓族人主要來源。
秦軍自出關東略以來,一直戰無不勝,首次遭此大敗。消息傳入咸陽,秦王驚懼失色,怒發如狂。遍尋主帥胡傷,找到無頭尸體,遂以陣亡舊例,恤其家屬。
胡傷作為鬼谷門弟子,畢竟智計不凡,兵敗之后,猶能為家人爭得優恤。
閃回結束。秦國向東攻勢受挫,轉往南征。瘀與之戰次年,秦王命蜀守張若,順江而下攻楚,并與武安君白起合力,奪取楚國巫郡及江南之地。
張若生卒年不詳,亦不知何地人氏。史籍只載其在蜀三十余年,輔佐公子通、蜀侯輝以及公孫綰三代蜀侯。三代蜀侯都獲罪被殺,只有張若居官如故,甚為傳奇。
鏡頭轉換,按下秦征江南,再說魏國圖存。
魏安釐王圉繼承王位,因嫉妒異母弟信陵君魏無忌賢能,故封無忌于東部邊境寧邑;又罷孟嘗君相職,趕回薛地,更拜宗室公子魏齊為相。
魏齊為人刁鉆,對魏王一意奉承,又專愛嫉賢妒能,治國實無一策。
大梁人范睢,字子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縣)人,師從鬼谷門第三代掌門樂毅,習學縱橫之術以及兵法韜略。學成之后,有談天說地之能,安邦定國之志。
范睢學成還家,欲事魏王,建功立業。因家貧不能自薦,又值恩師樂毅已死,更無門路可尋,乃投于中大夫須賈門下,屈身暫為舍人。
因樂毅伐齊之時,魏曾遣兵助燕;及聞田單復齊,魏王恐被齊國報復,便同相國魏齊計議,使須賈為使,至齊修好。于是須賈奉使至齊,范睢隨行。
齊襄王升殿,接見魏使,開言怒道:昔我先王與魏同盟,魏卻與燕人殘滅齊國,實乃大仇。今卿又以虛言來誘寡人,則何以為信?
須賈聞此,驚慌不知所對。
范睢從容出列,代家主接言答道:王言差矣。先君從齊伐宋,約以三分宋國,是上國背約,盡收其地,反加侵虐。濟西之戰,五國同仇,豈獨敝邑?然我先王不為已甚,至境便即撤兵,未從燕兵攻伐臨淄,是有禮于齊也。今大王英武,寡君以為可振桓、威之烈,兼蓋湣王之愆,故遣下臣來修舊好。大王何以己過,反責他人?
齊襄王愕然道:此位何人?
須賈答道:舍人范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武清区|
平顶山市|
揭阳市|
闽清县|
鄢陵县|
苏尼特右旗|
阿荣旗|
家居|
旺苍县|
金寨县|
望奎县|
和平区|
隆子县|
义乌市|
西乡县|
会昌县|
湾仔区|
侯马市|
惠来县|
威信县|
军事|
古田县|
海晏县|
南昌市|
富民县|
曲周县|
彩票|
玉屏|
介休市|
阿拉善左旗|
湖州市|
孝昌县|
克拉玛依市|
旅游|
泽普县|
襄垣县|
广西|
化隆|
广州市|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