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四集 相如卻秦-《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趙惠王:眾卿!有哪位識得此物?

    眾卿皆都搖頭。只有幾個年長老臣,大膽奏道:只知是為璧玉,但不明其來歷。

    趙惠王見此,怫然不悅。

    繆賢忽然說道:大王,臣之家客舍人藺相如,或可識得此物。

    趙惠王:藺相如是何來歷?

    繆賢:其祖上世代乃為中山國玉匠,因中山國滅,身為戰俘奴隸,被先王賜予下臣。臣見其頗有學識,兼且精于鑒玉,故釋其奴藉,使為門客。

    趙惠王:既如此,便速宣其上殿。

    繆賢領諾而出,未過片刻,便帶一青年入殿,拜于階下:下民藺相如,參見大王。

    趙惠王:聞繆卿奏說,卿乃中山戰俘,出于玉匠世家乎?

    藺相如:小民正是。

    趙惠王:則你詳觀此玉,是何來歷?若能辨識得出,孤有重賞。

    遂命繆賢,將玉璧遞之。藺相如翻來覆去,細察半晌,復將玉璧還于家主,然后喜容滿面,倒地拜賀: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趙惠王:何喜可賀?

    藺相如:此乃荊山之玉,出于鳳棲之所,昔為荊人卞和得之。初獻于楚厲王,再獻武王,因匠人不識,謂其欺君邀賞,故被刖去雙膝。其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此璞玉哭于荊山之下,驚動文王,命人車載入宮,當場開璞,便得此玉。此乃和氏璧也,天下獨一無二至寶。

    趙惠王:照卿說來,此玉當在楚國,因何無緣無故,突現寡人面前?

    藺相如:俗語云,至寶識主。當初之時,越王允常曾請歐冶子鑄造五劍,三長兩短。將其三劍獻于吳王余昧,長者二,是為湛盧、巨闕,短者一,是為魚腸。巨闕劍殉葬余昧,魚腸被公子光付予專諸,以刺王僚;惟余湛盧,吳王夫差隨身自佩。吳王失德,其國將亡,則湛盧不翼而飛,自歸楚王。和氏之璧亦同湛盧,故能尋主。今既現王庭,則趙國小則稱霸諸侯,大則混一六合,獨攬天下,事無可疑。故此小民斗膽,恭賀大王,得此至寶!

    越惠王聞此,不由心花怒放,于是重賞繆賢,并使藺相如為鑒寶郎。

    趙惠王得到和氏璧之事,只一日夜間,哄傳邯鄲,全城轟動。當時邯鄲城中,自有各國使節以及行商,于是不過旬日,此事又遍傳天下。

    楚國聞此,兀自半信半疑,兼且不甚以為意。秦昭王聽說此事,卻被“天下至寶,得之可以稱霸天下”評語所動,遂立即遣使寄書,向趙惠文王提出,愿用十五座城交換此玉。

    趙惠文王議于眾臣:若將此璧與秦,其恐不可得,枉自受騙;若是不與,又懼其發兵來兒。如此奈何?

    廉頗:秦有來言,我有去語。換與不換,亦應遣使回復秦王,不可示怯于人也。

    趙惠王:卿言亦是。但誰可為使?

    眾臣聞此,俱都鉗口不言。

    廉頗:臣愿前往。

    趙惠王:卿為三軍主帥,豈可一日暫離?切切不可。

    宦者令繆賢忽道:鑒寶郎藺相如可以為使。

    趙惠王:其認玉可矣,豈曰可以為使?

    繆賢:臣嘗有罪,欲亡走燕,藺相如止臣,問我何以認識燕王。臣謂嘗從大王與燕王會于境上,燕王私愿結友,故欲往投。相如卻說,當時是因趙強燕弱,而臣為大王寵幸,故此燕王言此;若亡趙走燕,燕王勢必不敢相留,反必為其擒送趙國。臣問如其奈何,相如便勸臣肉袒伏斧質,向大王請罪,大王果然赦臣之罪。此人智勇雙全,故可為使。

    趙惠王信以為然,遂宣藺相如上殿:秦王欲以十五城請易和氏璧,卿謂可否?

    藺相如:秦強趙弱,不可不許。

    趙惠王: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藺相如: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趙惠王:繆賢薦卿為使,卿可敢使秦?

    藺相如: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趙王雖不放心,更無良策,于是遂遣藺相如奉璧,西入秦都咸陽。

    秦王聞說趙使來至,乃聚宮人內侍,于章臺召見。

    藺相如入見,以外臣之禮參拜。

    秦昭王:貴使遠來辛苦,是來以璧易城乎?

    藺相如:是也。

    秦昭王:可呈璧以觀否?

    藺相如不敢不從,乃自從人手中接過錦匣,啟匣出璧,雙手敬奉秦王。秦昭王接過,觀玩半晌,不由大喜,復又傳示美人及左右內侍。左右觀罷,皆呼萬歲。

    藺相如冷眼旁觀,見秦王不提以城交換之事,知道其必無意償城,乃思一計,上前幾步,手指和氏璧道:此璧之上略有微瑕,大王曾見之否?

    秦王聞言微驚,復將玉璧拿起,迎其日光照看,顛來倒去:其暇何在?

    藺相如:其暇甚微,請容臣指示大王。

    秦王不疑有詐,遂將和氏璧遞之。

    藺相如玉璧到手,忽后退數步,將身倚柱,怒發沖冠,一陣準笑。

    秦昭王:卿此何意?

    藺相如:大王欲得此璧,使人發書至趙。我王悉召群臣計議,群臣皆曰秦貪負強,必以空言欺詐。是下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故請趙王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秦庭。今大王見臣列觀,不升正殿,是非禮也;得璧之后,傳之美人,不提償城之事,是戲弄臣也。既是如此,臣今自襯不能全身而出,則與此璧俱碎于柱可矣!

    秦昭王:是寡人見璧心喜,失禮先生也。便請先生釋璧,至前視圖可也。你看,從此以往十五座城,皆都予趙如何?

    藺相如:十五城之圖,倒不必急觀。和氏之璧,雖天下至寶,然大王欲求,我趙王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昭王:卿真烈士也。便許你齋戒五日,第六日相見于九賓正殿,公議易城之事可也。左右!替我禮送相如出宮,安置廣成傳驛,好生看待,不可有誤。

    藺相如緊抱和氏璧,絲毫不肯松手,緊趨下堂離殿,還至館驛。秦國驛吏調集全部驛卒,遍布內外,名為照顧,實為監視。藺相如見此,放倒便睡,安之若素。

    及至天晚,秦王令人送來酒食,以為趙使接風洗塵。使團上下皆都戰戰兢兢,藺相如渾若無事,放懷吃喝,并與秦國儀官談笑風生,直至酒足飯飽,佯作沉醉。

    儀官辭歸,天已定更。藺相如一躍而起,乃使從者化妝衣褐,懷揣和氏之璧,以如廁為由,自廁所墻上翻出傳驛館舍,溜出咸陽城門,從小道逃亡,歸璧于趙。

    秦王齋五日之后,乃設九賓禮于朝廷,命至傳驛,載請趙國使者上殿。

    藺相如至殿,再行外臣之禮,平身直立。

    秦昭王:貴使,寡人奉命,已齋戒五日;河東十五城輿圖,亦在于此。便請奉上和氏之璧,以令在座眾卿一觀,如何?

    藺相如:有何不可?

    乃自從人手中接過錦匣,雙手奉上。秦國宦者令雙手接過,置于案下,緩緩打開。

    秦昭王俯視其匣,見內中空無一物,不由驚呆,繼而大怒。

    秦昭王:大膽藺相如,此為何意?你敢戲耍本王乎!

    藺相如:秦自繆公以來,至今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以歸,間道疾行,今已至趙矣。

    秦昭王:你如此欺弄寡人,真不懼死乎?

    藺相如:小人區區一命,何足道哉?

    秦昭王:如此說來,你趙國是欲拒絕寡人以城易璧之請耶!

    藺相如:非也。秦強趙弱,豈敢有違?大王只須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王自然立奉璧來。今以秦國之強,若先割十五城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臣自知欺哄大王,其罪當誅,然不敢奉璧于秦,空手而回。臣即請就其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聞此,與群臣相視而嘻,哭笑不得。左右大怒,欲引藺相如下殿,秦王止住: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而絕秦趙之歡,實不值也。不如因而厚遇,使其歸趙可也。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我大秦邪!

    藺相如暗道僥幸,上前復拜:久聞大王氣吞山河,高瞻遠矚,人不我欺。

    秦王本來怒不可遏,被相如一捧,復又轉怒為喜,于是以禮相待,宴樂以饗,再定盟約。廷見宴罷,畢禮而歸。

    藺相如既歸邯鄲,和氏璧早至多日。趙王自送璧仆從口中,亦早得知藺相如廷折秦王之事,今見平安歸來,更加稱贊,遂拜其為上大夫,就此一步登天。

    自此而后,秦國果然不以十五城予趙,趙國亦終不予秦和氏之璧。

    秦王畢竟不忿,于是再次出兵伐趙,攻拔石城。明年復又攻趙,再獲全勝,斬殺趙卒二萬余人。趙王只得認輸,遣使求和,秦王從之,相約會盟于澠池。

    趙惠王召集群臣,商議會盟之事,先發言道:秦人無信,若以楚懷王般對我,將如之奈何?若依寡人之意,不如不去。

    廉頗:王若不行,是示弱于秦,且諸侯聞之,必笑趙國之怯也。大王勿憂,會盟之際,臣將數萬精卒,布陣于國之邊境,諒其不敢輕舉妄動。

    趙惠王:若其在盟會之所辱我,當如之何?

    藺相如:臣奉王以行,王若受辱,臣寧死折之。

    趙王由此再無別辭,遂率衛隊西行,藺相如率諸文官以從。

    廉頗送至邊境,與趙王相約:大王此行,依澠池距此里程遠近,加以會盟禮畢,往還不過三十日。若滿月王駕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州市| 金门县| 合川市| 青龙| 宁陕县| 江口县| 黔西县| 崇明县| 城市| 德昌县| 孝义市| 夏河县| 绵阳市| 佳木斯市| 顺义区| 富宁县| 沂源县| 锦州市| 宽甸| 朝阳县| 凯里市| 文安县| 宁德市| 西畴县| 普兰县| 花垣县| 洛南县| 屯门区| 曲沃县| 迭部县| 渭南市| 文昌市| 石阡县| 兰考县| 墨脱县| 邵阳县| 筠连县| 得荣县| 安宁市| 水富县| 永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