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集 樂毅伐齊-《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于是東伐齊國,奪取五城;南敗楚國,拓地三百余里;西敗魏軍,取其二城。
更又除滅滕國,據有其地。滕國曾被越王朱勾所滅,不久復國,今終亡于宋,共傳三十四世,國祚八百二十八年。
宋子偃既滅滕國,因遣使通好于秦,自此號稱強國。因自謂堪與齊、楚、韓、趙、魏并肩雄峙,故而始稱宋王,以為英雄無比。
此后每次臨朝,宋康王輒令群臣稱賀,齊呼萬歲,堂下及門外侍衛應之,聲聞數里。
其后宋王愈加自大成狂,竟效商帝武乙,以革囊盛以牛血,令人懸于高竿,自己在下挽弓射之,血雨從空而降,名曰“射天得勝”,借以恐嚇列國來聘使節。
又為長夜之飲,以酒強灌群臣,皆潦倒大醉,不能成禮;而自飲白水代酒,以欺眾人。每至此時,左右皆都稱頌:君王酒量如海,可飲千石不醉。
又多取婦人為淫,夜御數十女,以此自炫于國人。
忽一日,宋康王游獵封父之墟,于林中遇見采桑少婦,美艷絕倫,不可方物。康王令近侍訪而問之,得知采桑婦乃是舍人韓憑之妻息氏。
康王由此失魂落魄,不顧君臣大防,使人赍持聘禮到至韓家,傳達欲納息氏為妾之意。
息氏不眾,作詩一首,請來使持歸,回報宋王。其詩只有四句,其辭是為:
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
宋王見詩,喜其文采,愈發不肯罷休,使人往其家奪之,車載入宮。
韓憑無力阻擋,見妻子息氏被迫升車而去,遂還至廳內,懸梁自殺。
宋王召息氏共登青陵臺,脅其就范,百般哄誘。息氏愈加不眾,復又作詩。其辭曰:
鳥有雌雄,不逐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
待宋康王正在觀詩之時,息氏以袖掩面,縱身跳下高臺。如花美眷,頓時成為肉餅。
宋王又氣又惱,下令收尸。內侍搜簡息氏身畔,于裙帶間得書一幅,見是一封遺囑:
臣妾死后,乞賜遺骨與韓憑合葬,黃泉感德!
宋王覽書大怒:你既不如我意,寡人豈能如你二人之意耶!
故命將韓憑與息氏分為二冢,隔絕埋之,使其夫婦東西相望,而不能相親。
時陋不久,忽一夜之間,各有文梓木生于二冢之傍,長至三丈。其枝在空中自相附結連理,有鴛鴦一對飛集于枝上,交頸悲鳴。里人見而哀之,遂名其樹曰“相思樹。”
國內群臣見宋王暴虐,多有進諫。宋王非但不聽,后來聽得心煩,遂置弓矢于座側,凡見有人前來進諫,便即引弓射之。嘗一日之間,射殺景成、戴烏、公子勃三人,血流滿階而死。自此舉朝文武莫敢開口,皆都緘默。諸侯聞之,號曰桀宋。
閃回結束。便在此時,蘇代向齊湣王進言伐宋。齊王遺使往宋,探訪實情還報,于是伐宋意決。遂遣使于楚、魏二國,約共攻宋,事成之后三分其地。
此事被秦國細作偵知,飛馬還報咸陽。
秦昭王聞而大怒,對群臣說道:宋國向與秦國結歡,而齊國伐之,是欺寡人也。
當即便欲興兵,援宋伐齊。
蘇代當時尚在臨淄,聞說此事,便向齊王請命,自愿前往說秦。
齊王從之,遂賜以金幣重禮,以蘇代為使,西入咸陽,來見秦王。
蘇代:齊國今欲伐宋,臣為大王賀之。
秦王:宋為秦盟,齊王伐宋,是欺寡人,卿賀者何來?
蘇代:齊王伐宋,是以宋王暴虐為由。然而齊王強暴,無異于宋,今約楚、魏聯手,其勢必欺楚魏。楚魏受其欺凌,必向西事秦,是秦損一宋以餌齊,而坐收楚、魏二國,王何不利?且桀宋干犯天下眾怒,無人不知;秦若救之,眾怒必移于秦,又何利焉?
秦王聞罷,轉思有理,因此便不救宋,坐觀成敗。
蘇代還報,齊王大喜,于是放心大膽出兵,先至宋郊。其后未久,楚、魏之兵來會。
魏將芒卯獻計:宋王**,人心離怨。我三國皆有喪師失地之恥,宜傳檄文所失諸邑,公布桀宋罪惡,以招故地之民,必有反戈向宋,為我王師內應者。
齊、楚二國主將皆都贊同此議,遂命行軍令史撰檄,歷數桀宋十大罪狀。其檄文辭曰:
桀宋不仁,獲罪于天,兼暴虐下民,侵凌諸侯。列其十大罪狀,眾宜知悉。其一逐兄篡位,得國不正;其二滅滕兼地,恃強凌弱;其三好攻樂戰,侵犯大國;其四革囊射天,得罪上帝;其五長夜酣飲,不恤國政;其六奪人妻***蕩無恥;其七射殺諫臣,忠良結舌;其八僭擬王號,妄自尊大;其九獨媚強秦,結怨鄰國;其十慢神虐民,全無君道。
檄文到處,人心聳懼,三國所失之地,其民皆逐宋國官吏,登城自守,以待本國兵至。于是三國之師所向皆捷,直逼睢陽城下。宋王偃大怒,絲毫不懼,親領三軍,出城十里迎敵。
雙方交鋒,齊師佯敗誘敵,卻教楚、魏二軍兵分左右,抄出宋營之后,襲攻睢陽城。
宋王半夜棄城而遁,走至溫邑,終被追及斬首。齊、楚、魏遂滅宋國,三分其地。
鏡頭閃回,補敘宋國始終。宋國乃為周初被封公爵之國,國君子姓宋氏。處于房、心二宿分野,皆膏腴之地。經濟發達,國人善于經商,繼承與發展殷商文化,功不可沒。
睢水北岸宋都商丘,濟水北岸陶丘,獲水、泗水交匯彭城,都是商業都會,極為繁榮。宋國又是華夏圣賢文化源頭,儒、墨、道及名家四大思想皆發源于此,孔子、墨子、莊子、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宋國,商丘由此被譽為“中國圣人文化圈”。
當西周之初,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平定三監之亂,為興滅繼絕,封商紂王兄長微子啟于商朝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并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商宗祀,與周為客。故此宋國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為“三恪”之一。
宋襄公曾代齊作為諸侯盟主,泓水之戰后國力受創。宋景公時期滅曹,國力漸盛。至宋康王欲興王政霸業,便被齊、楚、韓聯合滅國。共傳三十四君,享國八百二十八年。
閃回結束。齊、楚、魏三家既分宋國之地,齊湣王復又后悔,因而再聚眾將。
齊湣王:伐宋之役,齊國出力最多,楚、魏安得受地,坐享其成!
齊眾將:愿聞王命?
齊湣王:不如乘此得勝之師,趁兩國不備,襲奪其地,皆歸我齊國所有。
眾將:喏!
齊湣王大喜,遂親引大軍,先尾隨楚師之后,采取偷襲,大敗楚師于重丘;乘勝逐北,盡取淮北之地。又回師西侵三晉之地,屢敗魏軍。
楚、魏兩家痛恨齊湣王負約,果然皆都遣使附秦。秦昭王坐享其成,不由大喜,以為皆是蘇代獻策之功。遂遣使赴燕,重賞蘇代。
齊湣王雖然兼有宋國之地,卻不知已經失信于天下諸侯,大禍將至。反而益加驕恣,便如宋康王一般,自以為天下無敵,使人往合衛、魯、鄒三侯,命其稱臣入朝。
三國不敢不從,只得入齊,請為附庸。齊湣王于是更有兼并二周,遷鼎臨淄之意。
孟嘗君見此,入朝諫道:宋王偃因驕而亡,愿大王以其為戒。周雖微弱,號為共主。七國攻戰百年,皆不敢及周,畏其名也。大王前去帝號,天下以此譽齊,故有伐宋滅國之勝。今王忽萌代周之志,恐非齊國之福也。
湣王此時利令智昏,自以為孟嘗君可有可無,于是怫然不悅道:湯放桀,武王伐紂,桀、紂非其主乎?寡人何不如湯、武?只可惜子非伊尹、太公耳!
于是更趁此機,復收孟嘗君相印,將其趕出朝堂。
孟嘗君無奈,與門下賓客逃走大梁,往依魏信陵君公子無忌以居。魏無忌乃是魏昭王少子,謙恭好士,早聞孟嘗君大名,今見其率眾來投,不由大喜,熱情相待,分地使居。
鏡頭轉換,按下東齊稱霸,復說北燕復仇。
周赧王二十二年。趙將樂毅聞說燕王筑臺招賢,自趙至燕,求官入仕。
樂毅子姓樂氏,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氏,魏將樂羊子后裔。少年聰穎,喜好兵法,師從于叔父樂池,盡得鬼谷門兵法之妙,并有創新。
因被趙人舉薦,參加趙武靈王騎兵團,任為列將。至沙丘事變,武靈王餓死行宮,樂毅時在原陽大營,以為趙惠文王狠毒不孝,于是掛印棄軍而去,投奔魏國。
魏昭王聞說是樂羊子之后,當即收留,亦命為列將,并不重用。
樂毅見魏王胸無大志,不重賢才,復又后悔擇主不慎,以至于此。后聞燕昭王千金市骨,招賢納士,遂萌奔燕之念。
時有湊巧,忽這一日,魏昭王欲選聘燕之使,因聞樂毅與燕國上卿蘇代乃是通家之好,皆都出于鬼谷門下,遂命其出使。樂毅至燕,昭王果然看在蘇代面上,待以上賓之禮。
樂毅以為燕王知己,遂敬獻禮物已畢,以言挑之,表示愿為燕臣。
燕昭王知其乃是名將樂羊之后,且是鬼谷門再傳弟子,必有奇能;兼之自己正在千里市骨,招賢納士,聞言如何不喜?于是欣然接納,拜為亞卿,命與鄒衍共同主持改革變法。
鄒衍者,齊國桑丘(今山東濟南章丘郝莊村)人氏。陰陽家代表人物,五行學說創始人,稷下學宮著名學者。鄒衍初到燕國,游說縱橫之士皆都敬畏,遠迎至郊,如眾星擁彗。燕昭王聞而大喜,親為掃灑庭除,惟恐塵埃落至其身。又擁彗先驅,請自列弟子之座受業。
時值齊湣王滅宋,又連勝楚、魏,擴土千里,正是火里烹油,如日中天。但因其自大驕橫,驅逐孟嘗君至魏,故此百姓不忍,眾卿離心。
消息報至燕國,燕昭王以為報仇機會已至,遂向樂毅問計。
樂毅答道:齊自桓公以來,又經威、宣二世,仍有霸主基業,土廣民眾,不可輕敵。依臣之計,今天下皆惡齊君,王必攻伐,臣請為王聯合趙、楚、魏三國,一起攻之。
燕昭王:皆依將軍所奏,寡人委卿以全任,但為寡人謀之。
于是授以重金,便派樂毅為使,使其游說諸侯,以謀伐齊。
樂毅奉命而出,先往邯鄲,與舊主趙惠文王結盟立約;同時請派他人,聯合楚、魏。
燕使到魏,當時孟嘗君正被魏昭王拜為國相,聞說伐齊,勾起舊恨,自然一說便肯。
樂毅說服趙惠文王與燕國結盟,又請趙王遣使至秦,誘勸秦國相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大新县|
霍林郭勒市|
合肥市|
松滋市|
长乐市|
布尔津县|
荔浦县|
兴国县|
彰化县|
平江县|
泽州县|
临武县|
九龙城区|
唐河县|
卢龙县|
建瓯市|
湘潭市|
贵德县|
南雄市|
东乡|
土默特右旗|
师宗县|
深州市|
开封市|
涟源市|
仙桃市|
永州市|
安吉县|
哈尔滨市|
大足县|
老河口市|
邓州市|
北安市|
临高县|
沂源县|
佳木斯市|
宁夏|
隆回县|
巫山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