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五集 龐涓下山-《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騶忌為齊相,盡心圖治,常訪問邑守中孰為賢肖。

    左右無不極口稱阿大夫之賢,而貶即墨大夫不肖。騶忌乃暗地派人出都,往察東阿及即墨二邑治理情狀,從實回報威王,并請威王降旨,召阿邑、即墨二守入朝。

    二邑大夫皆至臨淄宮朝見,威王大集群臣,先對即墨大夫道:自子為官即墨,毀言日至。然而孤使人往視即墨,田野開辟,人民富饒,官無留事,東方以寧。由子專意治邑,不肯媚吾左右,故蒙毀耳,子誠賢令。

    又對阿邑大夫道:自子守阿,譽言日至。然吾使人視阿,田野荒蕪,人民凍餒。昔趙兵近境,子不往救,但以厚幣精金賄吾左右,以求美譽。守之不肖,無過于汝。

    命加封即墨大夫萬家之邑,而將阿邑大夫立即處死。阿大夫頓首謝罪,聲稱愿意改過。齊威王不聽,呼力士捆縛阿邑大夫,立即投于沸鼎之中。復召左右平昔常譽阿大夫或詆毀即墨大夫者,擇平日尤其親信者十余人,次第投入鼎中烹之。

    眾人見此,無不股栗。

    于是命國相選拔賢才,改易郡守。

    騶忌由是舉賢任能,使檀子篡守南城以拒楚,田肹守高唐以拒趙,黔夫守徐州以拒燕。又以種首為司寇,田忌為司馬,各依其職。于是國內大治,諸侯畏服。

    威王見騶忌薦人得當,遂以下邳封之,號曰成侯。

    騶忌謝恩,復進奏道:昔齊桓、晉文,五霸中為最盛,所以然者,以尊周為名也。今周室雖衰,九鼎猶在,大王宜如周朝覲,因假王寵以臨諸侯,則桓、文之業,何足道哉!

    齊威王:寡人已僭號為王,今以王朝王,可乎?

    騶忌:主公稱王,所以雄長乎諸侯,非所以壓天子也;若朝王之際,暫稱齊侯可也。天子必喜大王之謙德,而寵命有加矣!

    齊威王大悅,即往成周朝見天子。

    當時周烈王在位,因王室微弱,諸侯久不來朝,今見齊侯朝覲,王室上下皆鼓舞相慶;烈王褒獎甚厚,齊威王自周返齊,一路頌聲載道,皆稱其賢。

    騶忌相齊數載,由是諸侯禮敬,國內諛詞如潮。除治國有方之外,騶忌另有一長,乃身高八尺有余,兼且形貌昳麗,國人常以此贊之。由是朝服衣冠,窺鏡半日,顧問其妻。

    騶忌:我聞城北徐公,乃齊國之美男子也。則我與徐公相比,孰美?

    騶妻: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騶忌不自信,復問其妾:吾孰與徐公美?

    妾答:徐公較主君,差之遠矣。

    更衣見客,坐談未久,又問:卿將實言告我,吾與徐公孰美?

    客人故作細察半晌,徐徐答道: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騶忌聞言甚喜,于是登車出門,前去上朝。

    行走不遠,忽對面行來一車,車上高坐一青年男子,風度翩翩,望之如同天人。

    騶忌即刻自慚形穢,驚問道:此何人耶?

    左右答道:城北徐公。

    騶忌自忖不如徐公遠甚,忽然大悟:我道妻妾賓客因何皆都說謊,原來如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遠望徐公離去背影,問左右道:爾等實對我說,此人與我相比,孰美?

    左右齊答:主公美甚!

    騶忌哈哈大笑,心情舒暢。遂入朝來見威王,當面問道:國中有美男子,家住北城,名曰徐公,大王曾聞之乎?

    齊威王道:只是聞名,未曾謀面。卿亦美男子也,問他何故?

    騶忌便將今晨諸事說之,然后嘆道:臣來時路遇徐公,誠知不如徐公之美遠甚。然臣之妻私臣,妾畏臣,客欲有求于臣,皆說臣美于徐公。今齊國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齊威王贊道:卿言甚善。

    乃當即下達詔令,懸于城門道: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詔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百官雖欲言,無可進者。齊威王遂以騶忌為相,淳于髡為卿,個人勵精圖治,復又稱霸于諸侯。

    畫外音:齊威王復能稱霸于戰國初期,去除個人原因之外,臨淄城中最高學府稷下學宮,于其中發揮作用甚巨。齊桓公田午之時,繼承齊國尊賢納士傳統,在齊都臨淄稷門附近建起巍峨學宮,設大夫之號,以招攬天下賢士。至齊威王之際,更聚天下賢士于稷下學宮,予以尊寵待遇,若鄒衍、田駢、淳于髡之屬甚眾,號曰列大夫,皆當世所稱賢才。

    對于稷下學宮之士,齊威王命開第康莊之衢、修高門大屋,以為物質待遇,授上大夫之號,以為政治享受,深受齊王恩寵。又勉其著書立說,展開學術爭鳴,鼓勵參政議政。

    因稷下學宮乃當世唯一官辦學府,又待遇極高,故吸引諸子百家門人弟子皆至。

    當時齊國稷下,儒、名、法、墨、陰陽、道、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聚集一堂。除參政議政之外,且圍繞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沿革、王霸之道、義利孰歸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發展,使稷下學術氛圍亦達到鼎盛。

    世稱所謂“百家爭鳴”,其爭鳴舞臺,主要便指齊之稷下學宮。當此戰國時期,三晉紛亂,荊楚保守落后,西秦文化未盛,齊國幾乎始終領導天下文化潮流。而自秦以后各種文化思潮,幾乎都能從稷下學宮找到源頭。華夏文明傳承數千年中,稷下學宮學術氛圍之濃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豐碩,都是獨一無二,或謂震古爍今。

    由此形成稷下學術精神:關注現實、明道救世;兼容并包、相互交融;彰顯個性、實現價值;以人為本、重視民生;尊道貴德、禮法并重。

    稷下學術精神,對華夏文化精神發展形成,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不僅促進中華文化之興盛繁榮,且推動中華民族精神形成。

    畫外音:齊威王在騶忌輔佐之下,再次稱霸。當時天下諸侯,齊、楚、魏、趙、韓、燕、秦七國地廣兵強,是謂七雄。越國雖則稱王,日益衰弱,國勢每況愈下;另有宋、魯、衛、鄭,以及淮河一帶諸國,朝不保夕,便不足道。

    齊威王朝周歸來稱霸,楚、魏、韓、趙、燕五國皆都賓服,推為盟主。惟秦國遠在西戎,又被中原諸國擯棄,故此唯獨不與齊國通好。

    秦孝公以不得列于中國為恥,故命商鞅主持變法,又東遷咸陽為都,圖霸中原。

    咸陽宮殿已就,商鞅下令遷都,請孝公為首,眾卿隨之。

    太傅與太師不愿相從,便唆使太子駟橫加抵制,且每于大庭廣眾之間指責變法之非。商鞅再三勸解,太子只是不從。

    商鞅發怒,遂進言秦孝公:法之不行,是因自上犯之,民故弗從也。太子觸法,然為君嗣,不可加刑;若就此赦之,則又非法。所謂教不嚴,師之惰,罰其師傅可也。

    孝公準奏,遂坐罪太子師傅,將太傅公子虔劓鼻,太師公孫賈鯨面。

    百姓聞而大懼:太子違令,且不免刑其師傅,況他人乎?

    于是令行禁止,十數日內,雍州大姓隨孝公徙居咸陽者,凡數千家。

    遷都之后,商鞅常親至渭水閱囚,一日誅殺七百余人,渭水為之盡赤。于是秦國道不拾遺,國無盜賊,倉稟充足,勇于公戰,不敢私斗。

    秦國富強,于是興師伐楚,奪取商於之地,又攻占武關之外,拓地六百余里。

    周顯王遣使,冊命秦奉孝公為方伯,諸侯畢賀。

    梁惠王聞說公孫鞅見用于秦,周天子又封秦為伯,不由嘆道:悔不聽公叔痤之言,為自己樹此強敵,使秦國不能復制也!今我國中,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翟璜、樂羊子、西門豹等一眾英才,先后病卒,人才不濟,如其奈何?

    近臣:天下英才,推陳出新,豈無后進者?大王可懸賞厚幣,以招徠四方豪杰。

    梁惠王稱善,便命懸招賢榜于市。

    鏡頭閃回,敘說孟子出世。

    孟軻,魯國鄒人,字子輿,乃是子思門下弟子。子思名孔伋,是至圣先師孔子嫡孫。

    拜師數年之后,孟軻盡得子思真傳,懷有濟世安民之志。于是拜別師父出山,先至齊國稷下學宮,交游于各國賢才,漸漸聞名于諸子,成為第一批稷下先生。

    孟子時已四十三歲,因以孔子嫡傳自居,并欲依靠齊威王推行儒家仁政主張。但諸國當時皆不尊儒,故此孟子并未得到齊威王重視;又與淳于髡頗不相得,屢受其譏諷。

    孟子憤然,自我解嘲:我無官守,又無言責,則吾之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

    忽這一日,孟軻與稷下學宮諸生閑談,聞說梁惠王正在懸榜招士,不由大喜。于是自齊至魏,欲求一展報負。

    梁惠王聞說是孔圣嫡孫高弟來此,想起先朝大儒子夏之能,不由大喜,乃遣使郊迎孟軻入都,禮為上賓,問以利國之道。

    孟軻率爾答道:臣游于圣門,但知有義,不知有利。

    梁惠王以其言論迂闊,亦不予以重用。孟子遂又去魏返齊,再至稷下學宮。

    孟子時與匡章交游,齊威王以為匡章不孝,孟子上書為匡章解釋。齊威王采納孟子之諫,任用匡章為將,使其帶兵西征,一戰而打敗秦國。

    齊威王大喜,為獎勵孟子薦才之功,特命增其年俸兼金一百,以示特殊優惠。

    孟子見威王只提高自己待遇,卻不使入朝為官,便拒而不受。此時孟子在稷下學宮雖不顯赫,但亦有較高地位,并滯留于此數年之久。

    其后孟子母喪,還家守喪三年。返齊之后,卻見稷下學宮已無自己落腳之處。

    鏡頭轉換,云夢鬼谷。

    鬼谷門創派祖師王詡,居于朝歌城外云夢山深谷之中。因見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便命其地曰鬼谷。又自號鬼谷子,一邊修道養生,一面招生聚徒。

    至齊威王時,王詡已有八十歲高齡。但因通天徹地,白發轉黑,人皆不知其真實年歲。當時聚徒眾三百,足不出谷,只以胸中所學,分別傳授四類學問。

    鬼谷子:我鬼谷門之學,包羅萬象,通天徹地。擇其應用于人世者四科,今授爾等。

    眾徒:師尊,未知哪四科類?

    鬼谷子: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我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

    眾徒:愿聞其二。

    鬼谷子: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

    眾徒:愿聞其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远市| 安塞县| 苍梧县| 和硕县| 金川县| 衡阳县| 墨脱县| 南丹县| 常山县| 习水县| 石泉县| 大姚县| 罗山县| 霍州市| 大兴区| 宜城市| 嘉峪关市| 兴国县| 陵水| 阳原县| 正阳县| 民县| 桐梓县| 个旧市| 无极县| 巴楚县| 晋中市| 建湖县| 监利县| 南川市| 尼玛县| 越西县| 万盛区| 常山县| 甘南县| 延吉市| 北宁市| 金坛市| 东丽区| 广东省| 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