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四集 伍奢遭陷-《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平邱之野,會盟臺上。晉昭公居主而坐,諸侯羅列,氣氛十分緊張。

    晉昭公:既所言屬實,本方伯又奉天子意旨,征伐不臣,那便休怪無禮。即遣儐相叔向,代本伯辭問魯侯;擒執其上卿季孫意如,送往絳都,使韓起監押。

    方伯判斷,且有二十萬大軍扎營于四野,誰敢不從?由是諸侯無語,拱手下臺散去。

    魯大夫子服惠伯輕輕扯過晉卿荀虒,附耳低語道:魯地十倍于邾、莒,對方伯奉獻,則數十倍余。晉伯若因彼二小國之故,棄我魯國,魯將改事齊、楚,于晉何益?且楚滅陳、蔡之時,晉為盟主侯伯,因何見死不救?今陳、蔡皆背晉附楚,晉侯又欲復棄兄弟之國乎?

    其辭軟中帶硬,不卑不亢。荀虒深然其言,遂歸本營,將此言稟告晉侯。晉昭公大悟,復又后悔,乃寄書韓起,使暗縱季孫意如奔歸。

    諸侯聞知此事,愈加不服晉伯,晉國彼此不復能主盟中原。

    平邱會盟已畢,諸侯皆散,王臣劉摯回歸洛陽王城。齊景公回到臨淄,雖然憤憤不平,又頗有些暗自心喜。因見晉昭公傾巢而出,只為主盟受歃,已知其無遠大之謀。

    看透此節,景公遂有恢復桓公霸業之志,乃謂相國晏嬰道:寡人欲與晉侯平分秋色,使其霸西北,寡人霸東南,卿以為可否?

    晏嬰奏道:當武王分封之時,齊為諸侯之長,可代天子祭祀,并得專征伐。主公欲復祖宗霸業,有何不可?

    齊景公:未知如何復霸?請先生教我。

    晏嬰:晉霸五世,終失諸侯者,是勞役于興筑祁宮,不恤民力也。臣謂主公若欲圖伯,莫如以恤民為先。

    齊景公:恤民者何?

    晏嬰:省刑罰,則民不怨;薄賦斂,則民知恩。古先王春則省耕,補其不足;夏則省斂,助其不給。如此易行之政,主公何不法之!

    齊景公稱善,乃命晏子主政,革除煩刑,發倉廩以貸貧窮。國人感悅,齊國復興;期年之后,國富兵強,齊侯于是征聘東方諸侯。

    徐子以為自己曾力抗強楚,故此妄自尊大,不肯奉命,置之不理。

    齊景公初次征聘便遇阻礙,不由沖沖大怒,乃出兵車三百乘伐之,以田開疆為將。

    田開疆身高丈八,乃齊國有名勇士。當時既拜將印,由是帥師南下,與徐國之軍戰于蒲隧。交兵只一合,田開疆奮其英勇,便斬徐將嬴爽,獲其甲士五百余人。

    徐子因而大懼,急遣使行成于齊,納幣約降。齊侯允準其請,乃約郯子、莒子,同徐子結盟于蒲隧。徐君至此心服口服,遂以甲父之鼎賂齊,以為貢獻。

    齊侯會盟東方四國之事,旋即天下諸侯皆知,皆都驚訝。晉國君臣雖聞其訊,而不敢遣使責問。齊國自是日益強盛,漸與晉國并霸中原。

    齊景公初試鋒芒,便即小霸四國,不由信心大增。遂錄田開疆平徐之功,復嘉古冶子入河斗蛟之能、公孫接上山打虎之勇,各立“五乘之賓”以旌之。

    公孫接遂與田開疆、古冶子結為兄弟,自號齊邦三杰。各自挾功恃勇,凌鑠閭里,簡慢公卿。不但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且于景公面前,嘗以爾我相稱。只講兄弟義氣,全無君臣體統。齊景公初時尚能惜其才勇,姑且容忍。時間既久,亦大為頭痛,便如芒刺在背。

    又有佞臣梁邱據,內則獻媚景公,外則結交三杰。晏嬰深以為憂,每欲除之,又恐三杰一旦造反,無人能制,因此隱忍不發,苦思妙策不得。

    長夏終過,秋風送爽。忽一日,晏子入宮議事,路過后園,輕風飄過,送來一股桃果甜香。晏子見園中果實累累大喜,便得一計,乃入見景公。

    晏嬰:臣適才路過桃園,見其果將熟,甜香四溢。便請主公派人前往園中,將滿園桃子全都摘下,只余四只最大蜜桃。

    齊景公:既云將熟未熟,因何摘之?既云全部摘之,又因何偏余四只不摘?

    晏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齊景公自然知道相國是指三杰,答道:寡人知過矣,常如芒刺在背。然依三子之勇,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則擒虎不成,反累其犬也。

    晏嬰:主公勿憂。此三子皆力攻勍敵之人,雖講恩義,并無長幼之禮。臣愿借主公后園中熟桃四枚,便可除此大患。

    因移座近前,附耳低言,詳說如此如彼,將計策和盤托出。景公聽罷,半信半疑。

    晏嬰笑道:主公所失,不過一園之桃而已。此計即便不成,也不見血光之災,不過一笑而罷,絲毫不露痕跡,主公復有何慮?

    齊景公聞而大悟,笑道:此論是也,便依賢卿之計行之。

    次日上朝,議罷國政,眾臣皆散。景公唯留相國晏嬰,及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四人,君臣閑話。因見三杰尚懷拘謹,說道:眾臣既退,四卿皆乃寡人股肱,可以不必拘禮。

    三杰聞此,精神放松,嘩然大笑,舊態畢露。齊景公乃命置酒擺宴,自與晏子對席,三杰設座階下,上下相去十步。由是美酒盛饌,水陸畢陳,復命女樂獻舞,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齊景公與晏子還倒斯文,階下三杰卻都露出本來面目,大呼小叫,撕袍擄袖,自夸其能,再無半點禮數。

    晏嬰見此,便沖殿角內侍眨眼點頭。

    那內侍早蒙吩咐,見暗號遞來,便即理會,趨前高奏:稟主公!臣有祥瑞上報。

    內侍嗓音尖銳,又高聲而言,階下三杰便停止喧囂,聽他說話。

    齊景公:不知有何祥瑞?卿可報來。

    內侍:十年之前,萊子入朝,貢來桃樹一棵,若食其果,可延年益壽。但十年以來,既不開花,也不結果。可巧今春花開枝頭,秋來僅得碩果四顆,今日熟透,其紅如火。

    齊景公大喜:果是祥瑞!不早不遲,卻在我會合四國諸侯,復興先祖霸業初始,仙樹便結四果,豈非天意!恰是四卿在座,并無別人爭搶。快快入園采來,賜予四卿!

    內侍唱諾,赍托盤退出,未過片時,果然端來四顆仙桃。只見四桃形狀一般無二,都如盞口大小,更無二致;甫入殿中,已是滿堂馨香。

    仙桃端至景公面前,階下田開疆等三人早已大張算翼,口張舌結,垂涎欲滴。

    齊景公欲將分桃,忽想起一事,便問那內侍:你適才言道,樹上有桃多少?

    內侍:僅有此四顆,更不多生一粒。

    景公聞罷,半晌無語。晏嬰明白其中意思,于是笑道:有道是君為臣綱,世間絕無天賜仙物,國君不得,臣子獨享之理。主公不必猶豫,仙桃當先奉君,余者賜予三杰。

    不容分說,先自盤中掇起一個,雙手奉予齊侯。

    景公大喜,張嘴便咬,只覺齒頰生香,不由贊道:美哉,仙品也!

    晏嬰見此,將袍袖一抖,命令內侍:將余者三桃,分賜三杰。

    齊侯急阻止道:且慢!天賜此桃,必賜于國有大功者。相國乃齊之三代元勛,又助寡人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巨,當食其一,理所應當。

    于是親自動手,自盤中掇起一個,放在晏嬰面前。

    晏嬰起身離座,倒身下拜:主公有賜,臣不敢卻;然受之有愧,卻之不恭。

    齊景公道:無愧,無愧;當得,當得!

    于是便命內侍:將剩余之桃端下階去,賜予三士。

    三士早已等得不耐,急起身離座,向盤中看去,見只有二桃,于是俱都作聲不得。

    晏嬰點頭暗嘆,先將自己面前之桃拿起,咬了一口,然后放下,起身說道:天賜四桃,僅余其二,若賜三士,其實為難。據主公適才所說,此桃乃是上天為賞功而賜,故十年方得四顆。你三子皆乃當世豪杰,何不自敘其功,食此二桃?亦算天公地道,并無偏向。

    景公已將其桃食完,接口說道:相國之言是也,你三卿各敘其功,寡人居中公斷。

    三士聞此,面面相覷。因酒已半醉,互相瞪視片刻,便戾氣陡生,各懷爭競之意。

    公孫接仰天而嘆:晏子,真天下智謀之士也!使我等自言己功,又使主公為證,此非賜桃,是欲分我三人高下,自取其辱。我若不受桃,是無勇也;若受其桃,則必自表功勞,落人以不謙之毀。士眾而桃寡,奈何,奈何!只得計功而食桃矣。若論某之功勞,曾一搏猏,而再搏乳虎,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

    說罷伸手,自托盤中掇過一桃。

    田開疆冷笑,跨步上前,朗聲言道:搏猏斗虎,一勇之夫而已。若我田某,仗兵而卻三軍者再,生俘敵將,使三國望幟而拜,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

    說罷伸手,將盤中最后一桃掇起。

    古冶子見盤中已空,滿面通紅,目眥盡裂,立于原地不動,嘆道:吾嘗從國君濟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二子何不反桃!

    說罷須發皆乍,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互視半晌,斂氣摒息良久。公孫接道:某力能捕獸,然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

    乃將桃子放入盤中,拔劍自刎而死。

    田開疆見此,酒意全醒:我知之矣!三士相爭,豈在功之大小?在于只有二桃。

    亦還桃入盤,拔劍自剄。

    古冶子凝視二人尸體,慘然道:好晏嬰!矬人可怕如此。二子死之,冶若獨生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

    說罷不理盤中二桃,亦抽劍挈領而死。

    內侍低頭檢視,起身回復晏子:三士俱死矣。

    晏嬰嘆息,良久不答。齊景公遂命殮之以服,葬以士禮。雖然背上芒刺已去,但思人才凋零,未免怏怏不樂。

    晏子奏道:主公勿憂,臣舉一人,足兼三杰之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麻栗坡县| 西平县| 中方县| 弥勒县| 广东省| 巍山| 阳山县| 修水县| 邢台市| 桂东县| 泽库县| 钟山县| 瓦房店市| 塘沽区| 康马县| 建宁县| 宁强县| 灌云县| 旺苍县| 临江市| 长沙市| 勐海县| 曲松县| 烟台市| 阳西县| 水富县| 锡林郭勒盟| 中江县| 钟祥市| 永德县| 纳雍县| 江孜县| 平远县| 黄大仙区| 贡山| 长武县| 铜梁县| 江山市| 巴林右旗|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