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二集 晉楚冷戰-《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風云舒卷,楚宮驚變。

    楚康王在位十五年死,傳位于子熊員,史稱楚郟敖。

    其后未久,令尹屈建亦卒。楚王遂命公子圍為令尹,主管軍政大權。

    郟敖四年,即周景王四年,公子圍出使鄭國,途中聞說郟敖暴病,因此半路返回。乃以探視楚王病情為由入宮,以帽帶勒死郟敖,并殺其二子熊莫、平夏,公子比逃往晉國。

    公子圍即位,是為楚靈王。遂立長子祿為世子,以薳羆為令尹,鄭丹為右尹,伍舉為左尹,斗成然為郊尹。太宰伯州犁在郟,楚王慮其不服,使人殺之,以薳啟疆代為太宰。

    靈王得志,愈加驕恣,因有獨霸中原之意,使伍舉前往絳城,求會盟諸侯于晉,并求與晉國締結姻親。當時晉國正卿趙武新喪,晉平公懼楚之強,一一聽之。

    周景王五年,楚靈王北上占汜,在其西北里許修筑新城。因周襄王曾避難居此,故名襄樊。復于皖山之南修置皖城,位于桐皖二國之交,今潛山境內。

    鏡頭閃回。當楚國弒君大亂之時,無獨有偶,吳王余祭也于此時被人刺殺。

    吳國南鄰稱越,夏禹后裔,姒姓,始封于少康庶子無余。封地位于歐余山之南,以紹興禹王陵為中心。越國自夏歷商至周,凡三十余代。

    至越王允常在位,正當周靈王之世。允常勤于為治,越國開始強盛,北鄰吳王忌之。

    吳王余祭出兵伐越,一戰得勝,獲其宗人以歸。乃命刖去越王宗人雙足,卻又使其為閽人,替自己守衛余皇大舟,又不加任何防備。

    此日吳王余祭在舟中宴樂,醉后便即倒臥艙中,隨從亦皆睡倒。

    夜半三更,明月朗照,萬籟俱寂,只聞江水拍岸。

    越宗人當時睡在舟尾,被水花飛濺臉上,由此驚醒。因聞吳王鼾聲如雷,忽然激起仇恨如潮,乃奮然而起,爬入艙內,解下吳王肋下佩刀,刺殺余祭。

    吳王臨死大叫,隨從始覺,復殺宗人。

    余祭既死,次弟夷昧嗣立,以國政全部委任給四弟季札。

    季札既為令尹,遂奏請與越國罷戰,戢兵安民,同時通好中原上國。吳王準奏,便派季札為使,通好中原諸侯。

    季札北上,首聘魯國,評品五代及列國之樂,魯人以為知音;次聘齊國,與晏嬰相善;再次聘鄭,與公孫僑相交;再次及衛,與蘧瑗相厚;終適晉國,更與韓起、魏舒為友。

    鏡頭轉換,復說齊國。

    高、欒二卿當政,與鮑、田諸大夫共分崔杼、慶封兩家封邑。因慶封家財俱在盧蒲嫳之室,便責盧蒲嫳淫亂之罪,將其流放于北燕;其兄盧蒲癸亦受連累,隨從流放。

    明年欒病卒,子欒施嗣為大夫,與高蠆同執國政。高蠆忌憚同宗高厚之子高止,以與其并立為嫌,乃驅逐高止去國,亦奔北燕。

    高止之子高豎聞說父親被逐,遂據盧邑以叛。齊景公聞報,使大夫閭邱嬰率兵伐之。

    兵臨城下,高豎登城觀陣,向城外叫道:我非叛齊,惟懼高氏不祀也!

    閭邱嬰:子既不叛齊,則不可據城以抗王師。你若棄此城,某必為高氏立后。

    高豎聞言信之,遂引家甲棄城而去,出奔晉國。閭邱嬰班師還都,復命齊侯,景公乃立高酀,以守高傒之祀。

    高蠆聞說閭邱嬰私自放走高豎,勃然大怒,乃殺閭邱嬰于朝堂之上。諸公子皆為閭邱嬰不平,紛紛譏議,高蠆皆都不聽,且將諸公子驅逐出國。

    其后未幾,高蠆亦卒,子高強繼嗣。高強因年幼未立為卿,齊國大權由此悉歸欒施。

    周景王五年秋,鄭國上大夫公孫黑與下大夫公孫楚爭妻不得,因而叛亂。

    公孫黑者,姬姓駟氏,字子晳。乃鄭穆公姬蘭之孫,公子騑之子,公孫夏之弟。公孫楚者,姬姓游氏,字子南,又稱游楚,鄭穆公之孫,公子偃之子,公孫子蟜之弟。

    鏡頭閃回。鄭大夫徐吾犯有胞妹,相貌艷絕,國人皆知;公孫楚先與其訂婚,公孫黑佯作不知,又派人送去聘禮。徐吾犯不敢得罪子晳,便問子產,以何計推托其聘。

    子產:國政混亂,非公之憂。彼二公子,令妹自擇可也。

    徐吾犯從之,便請子南、子晳至府,使妹子相看自擇。二公子皆應,子晳先至,衣著華麗,陳設財禮而出;子南后到,著戎裝以入,左右開弓發矢,一躍登車而去。

    徐女自房內窺之,言于其兄道:子皙雖美,不如子南之勇。

    徐吾犯知道妹子心意,于是將其嫁給子南。公孫黑因而大怒,往見子南,內著皮鎧,欲殺子南而強奪其妻。公孫楚知其企圖,先下手為強,持戈擊之,子晳受傷而回。

    公孫黑還家裹傷,又至朝堂,告訴諸大夫道:我往賀子南新婚,子南卻持戈傷我。

    諸大夫共議,子產道:年幼位低者有罪,罪在公孫楚也。

    命擒公孫楚入朝,列舉其罪:懼君之威,從君政令,尊貴人,事長者,奉親屬,國之紀也。君在國都,子用戈矛,是不懼君威;觸犯國法,是不從政令;以下犯上,是不尊貴人;年幼而不恭敬,是不事長者;以弟傷兄,是不奉親屬。本當斬首,法外施恩,容你自逃!

    公孫楚知是相國明懲暗祐,遂出奔吳國。子產雖然偏袒公孫黑,其因未得徐氏之婦,兀自不肯甘心。于是便趁相國子產出都公干之機,準備發動叛亂,欲除游氏家族。然而由于舊傷發作,叛亂未曾實現。駟氏家族及諸大夫發覺其謀,欲攻殺之,遣使出京,去報相國。

    子產正在巡視邊境,聞說此事大驚,嫌駟乘太慢,遂乘單騎傳車還都。于是率眾擒拿公孫黑,歷數其罪:子專權而攻伯有,罪之一也;兄奪弟妻,罪之二也;薰隧盟會,假托君命,罪之三也。皆為死罪,豈能容你?看在穆公分上,容你自死,以免罹刑。

    子晳服罪,再拜叩頭,請求使己子姬印擔任褚師。子產說道:姬印如有才能,國君自會任命。如其無才而居此位,早晚蹈你覆轍。子不憂己過,又有何求?如不速死,司寇將至。

    子晳長嘆,此時方悔不當初,于是上吊自盡而死。子產命將其暴尸于封地周氏邑要道,書其罪狀于木版,置于其尸,命國人盡知。

    周景王六年,楚靈王二年,冬十二月。

    楚靈王遣使大征諸侯,約以明年春三月,會盟于申。

    鄭簡公請先往申地迎待諸侯,靈王許之。

    至約定之期,蔡、陳、徐、滕、頓、胡、沈、小邾等國君,俱親身赴會。宋公遣大夫向戌代行,魯、衛托故不至。

    楚靈王大會諸侯,然后問道:寡人欲用兵諸侯,效桓公伐楚之事,誰當先者?

    右尹伍舉奏道:故齊相慶封弒君,逃于吳國。吳不討其罪,反加恩寵,賜以朱方,聚族而居,富于其舊,齊人憤怨。且吳國乃楚國宿仇,若以誅慶封為名伐吳,一舉而兩得!

    楚靈王稱善,于是盛陳車乘,恐脅諸侯,會盟伐吳。又因徐君乃是吳姬所生,疑其附吳,系囚三日。徐子急向楚王表示效忠,并愿為伐吳向導,方才獲釋。

    于是楚王下令,麾師大進,使大夫屈申為將,率諸侯之師伐吳。大軍東向,先破朱方,擒執慶封,殺其全族,至此果應魯大夫叔孫豹之言。

    屈申欲乘勝東進,因聞吳人有備,遂班師而回,以慶封向楚王獻功。

    楚靈王欲誅慶封,伍舉諫阻道:臣聞無瑕者可以戮人。若戮慶封,恐其不服。

    楚靈王聽其言外之意,是謂自己亦是弒君自立,無權以弒君之罪處分慶封。不由勃然大怒,冷笑道:命將慶封綁示軍前,迫使自言其罪,我便饒其不死。

    慶封:我有何罪,命我自陳?

    楚靈王:你當對眾自陳:各國大夫!休如慶封一般,弒其君、弱其孤,盟其大夫。

    慶封:喏,便依賢侯。

    楚靈王見此,怒氣漸消,便集諸國大夫,命慶封當眾認罪。未料事到臨頭,慶封忽然不依楚王所教認罪,反而對諸國大夫揚聲高呼。

    慶封:各國大夫聽者!休如楚共王之庶子熊圍,弒其兄子麇而代之,以盟諸侯。

    諸侯聞之,皆掩口而笑。靈王大慚,喝令刀手:速殺慶封!

    劊子手奉令,手揮刀落。慶封大叫一聲,腦袋離腔落地,一腔熱血,竄向空中。

    由是會盟已畢,諸侯皆散。楚靈王自申歸楚,怪屈申從朱方班師,不肯深入,疑其有貳心于吳,遂即殺之,以屈生代為大夫。因薳羆自晉國迎夫人姬氏以歸,遂以其為令尹。

    是年冬,吳王夷昧為報朱方之恨,親自率師伐楚,攻掠棘、櫟、麻三邑以歸。

    楚靈王聞而大怒,復起諸侯之師伐吳。越君姒允常恨吳國侵掠本國,便使大夫常壽過率師來會,以助靈王。

    楚將薳啟疆請為先鋒,引舟師先至鵲岸,反為吳軍所敗。

    楚靈王聞報前軍兵敗,自引大兵來伐,至于羅汭之濱。吳王夷昧聞說楚王親至,反使宗弟蹶繇來犒楚師,以示不懼諸侯聯軍。靈王怒執蹶繇:與我殺之,以釁軍鼓!

    蹶繇笑道:殺便殺矣,又何怒為?

    楚靈王:你不懼死乎?

    蹶繇:某臨來時,我家主公言道,君若歡迎使臣,使敝邑忘于儆備,則吳亡無日;若怒殺使臣釁鼓,敝邑則必修武備,舉國以抗,御楚有余。怒而殺我,于楚何利?

    楚靈王聞言贊道:此賢士也,殺之不祥!

    乃赦其歸國,自提大軍前至吳界。駐兵江岸多日,因見吳軍設守甚嚴,終不能攻入。

    楚靈王乃長嘆道:吳國果不能輕伐,是我枉殺屈申也。

    遂遣散諸侯之兵,自歸楚都。因恥于伐吳無功,恐諸侯恥笑,乃大興土木以夸耀物力,筑章華宮,廣袤四十里。因中筑高臺,以望四方。臺高三十仞,命曰章華,亦名三休臺,是因以其高峻,凡登臺必要休息三次,方能登其巔峰。

    宮室亭榭極其壯麗,數載方成。楚靈王有一怪癖,偏好細腰,不問男女。故章華之宮建成,便選美人腰細者居之,因此又名細腰宮。宮中美人為求媚楚王,皆都減食忍餓以求腰細;百官亦皆以帶緊束腰身,以免楚王憎惡。

    魯昭公聞楚國有細腰宮,欲親至參觀,先遺使聘問。楚靈王聞而大喜,即應其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兰考县| 巢湖市| 白朗县| 靖远县| 外汇| 盖州市| 锡林郭勒盟| 新蔡县| 菏泽市| 友谊县| 海淀区| 小金县| 祁东县| 白城市| 垦利县| 绍兴县| 鹿泉市| 金堂县| 徐州市| 墨竹工卡县| 大关县| 新乡市| 陵水| 萝北县| 佛冈县| 精河县| 徐州市| 齐河县| 富源县| 临沭县| 鹰潭市| 梧州市| 腾冲县| 铜川市| 高雄县| 建昌县| 信丰县| 锡林浩特市| 项城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