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集 吃雞風波-《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相府宅第,月朗星稀。
諸卿進入廊舍坐定,見案上肉山酒海,香味四溢。又因早已饑腸轆轆,于是也不謙讓,各自動手攫食。廊下眾軍更無拘束,皆將兵戈倚于墻角,放懷大飲大嚼。
將至二更,忽聞宅內再次鳴鐘,此番是連響四下,不同于傳餐之時。東郭偃聽此暗號,便知莊公已死,乃起身離席,對眾侍臣拱手說道:想是內院酒宴已罷。諸位寬坐,待我入內,促請主公回宮。
遂轉身離去,出門后打個暗號,高聲叫道:左右,換燭添酒!
門側甲士早已埋伏多時,聞聲悉起,持械闖入室中。
眾臣見甲士持戈進來,皆都大驚,或坐或立,手足無措。
州綽等身為百戰之將,到底機敏,急去屋角尋找兵器,卻都摸一個空。
鏡頭閃回。原來上酒布菜之時,慶封在末座相陪,早趁眾人酣飲之時暗動手腳,命令斟酒仆從,將諸將順手兵器皆都盜去,藏過一邊。
州綽、公孫傲雖然半醉,又無趁手兵器,兀自仗其武勇,拔出肋下佩劍,拼力搶出。
眾甲士圍裹上來,早被州綽與公孫傲砍倒七八個,跳出大門。
州綽因見甲士皆持長戈大戟,佩劍不得其施,乃大喝一聲,奮力拔起府門外左邊系馬石柱,雙臂抱持拒敵。公孫傲見樣學樣,奔向右首,就地綽起下馬石磴,舞動上前。
那石樁石磴,怕不都有五七百斤重量?二將分別將此作為兵器,舞動如風,竟是渾若無物。由此甲士碰上便死,輕者帶傷,近身不得。
正在相持不下,府門忽啟。崔成、崔疆率二百弓手自內而出,命令持戈甲士退下,只將莊公隨臣圍裹在內,亂箭齊發。
公孫傲與州綽便有萬夫之勇,又如何抵擋強弓勁矢?只聽弓弦亂響,羽箭破空,矢如猬集。于是終殺賈舉、公孫傲、僂堙、州綽,隨從并皆伏誅。
二崔及棠無咎、東郭偃命令打掃戰場,掩埋尸體,銷除兵叛痕跡,直忙了一夜。
夜幕終散,金雞破曉。
次日天明,諸卿大夫上朝,不見莊公升座,皆感訝異。
正在此時,卻聞后宮大舉哀聲。卻是賈豎回宮,已將莊公死訊傳開,嬪妃由此號哭。
眾卿正驚慌間,賈豎入殿傳詔:國君夜來安睡,早晨呼之不起,已經駕薨。
眾臣見賈豎宣詔時面無戚色,且不時看向班首右相崔杼,便即全都明白,嗡嗡私議:國君暴崩不假,但非無疾而終,必是被此位被戴綠帽子國相,弒殺了也。
朝堂上寂靜片刻,繼而哭聲一片。邴師、封具、鐸父、襄尹等莊公近臣,哭罷多時起身,見廊下甲士密布,畢是崔杼府中家兵,知道今日難出此門,皆都拔劍,自殺以殉。
當時大殿上死尸橫陳,眾議洶洶,崔杼與慶封止喝不住,由是大亂。又見莊公親信近臣皆都自盡,只得宣布散朝,一面通知死難諸臣家屬,前來領尸歸殮。
朝中諸臣當時擁戴莊公者頗眾,又有不肯即死,欲留此身以為莊公報仇者,于是歸家之后,各聚家甲,另作打算。
莊公有兩名親隨侍衛,俱都為當世有名勇士,一為王何,一為盧蒲癸。
王何回到府中,立即收拾車仗,趁亂出于南門,逃奔莒國。
盧蒲癸歸家之后,略加收拾車馬行囊,然后喚來親弟盧蒲嫳:賢弟,你非主公親信,可留在國中,先屈身降賊,以備日后內應,必報此仇。
盧蒲嫳:我自無妨,兄長卻往哪里去?
盧蒲癸:我且奔晉國,求伯主借兵,來剿滅崔杼待一班弒君之賊。
叮囑已罷,立即出府登車,出離臨淄西門,往晉都絳城方向而去。
大半日之后,盧蒲嫳估算兄長已在數十里之外,遂親至慶封左相府出首,訴說自己與兄長并非一路,要求歸附幕府,愿為走卒。慶封并無懷疑,便即用為家臣。
又有大夫申鮮虞,向來與崔杼、慶封不合,知其二人必不會放過自己,于是出奔楚國,其后仕楚,官拜右尹。諸大夫余者因知是崔氏作亂,吉兇未明,皆都閉門不出。
只有上大夫晏嬰,散朝后并不回府,立于殿口,高聲叫道:主公豈是駕崩于內宮?此時必在右相崔杼府中!你滿朝眾卿,誰與我前往吊之?
此時崔杼早已還府,殿上尚有十數個大夫,聞言皆都緘口不言。
晏嬰冷哼一聲,不再理會,將身出殿登車,直入崔氏府宅。
崔府閽者見是晏子,不敢阻問,任其直入內庭。
晏嬰大步以入,果見莊公尸身猶在墻根之下,左股中箭,滿身血污。原來崔氏二子雖將諸將眾軍尸首掩埋,但莊公畢竟乃是一國之君,事后必要發喪大葬,故此未敢處置。
當時崔氏父子、東郭偃、棠無咎等人,見晏子私闖相府,皆都持戈以待,冷眼旁觀。晏嬰更不理會,徑奔墻下,頭枕莊公之股,放聲大哭。號哭半晌,真個是風云變色,鐵人下淚;復立起身來,捶胸頓足,踴躍三度,然后趨出。
棠無咎這才反應過來,便問崔杼道:何不殺之,以免眾謗?
崔杼搖頭:此人乃齊國大賢,天子與諸侯皆知其名。我若殺之,猶且勝過弒君,必失人心,且招晉伯及諸侯之兵速至,引來滅族之禍!
棠無咎等同黨聽聞是言,無不凜然生懼。
晏嬰既出崔府,徑直來見大夫陳文子道:莊公被弒,國不可一日無君。子為公卿所望,盍不入朝,議立新君?
畫外音:陳文子名須無,又稱田文子。其先祖陳完,乃陳厲公之子,因避陳國內亂奔齊,被齊桓公用為工正,為掌百工之官,管理監造兵甲之事。田者,通于甲,故改稱田氏。
陳須無聞晏嬰如此相問,搖頭嘆息:今日之齊,守國有高、國二卿,專權復有崔、慶二大夫,須無雖有心報國,但一不掌兵,二不掌權,又有何能為?
晏嬰聽罷,想想陳文子也同自己一樣,雖有賢名,但無實權,于是無語而退。
田文子送出府門而回,聚集家人:亂賊在朝,我不可與其共事,以召滅門之禍!
命備車駕,只留家仆看守府宅,自己率領妻子兒女,出城奔宋。
晏嬰離開田宅,復又往見高止、國夏,與其商議衛國除奸。
兩位公卿皆道:崔氏勢大,且有慶氏同流合污,盡掌齊國軍政。我兩家如今只余門第爵位,雖有心報國,手中無兵,如何主張!
晏嬰見二卿不約而同,異口同聲,乃連連搖頭,頓足嘆息而去。
當日朝散,慶封使其子慶舍帶領家甲私兵,大肆搜捕莊公族人余黨,殺逐殆盡。然后奉迎崔杼入朝,又召高、國二卿入宮,議立新君之事。
高止及國夏不敢自主,辭讓于慶封,慶封復又推讓崔杼。
崔杼便不客氣,對眾卿大夫說道:今有靈公之子杵臼,年已長成,堪稱聰智之主。又兼其母為魯大夫叔孫僑如之女,立其為君,可結魯國為盟,豈不一舉雙得!
眾人聽罷,皆知是因杵臼年幼,易為傀儡,利于控制,但哪敢多言?便都唯唯以應。
于是崔杼便率百官,迎立公子杵臼為君,是為齊景公。景公年幼不諳政事,自是一切皆聽崔杼擺布,便拜崔杼為右相,立慶封為左相,其余眾臣官職,聽由其二人商定安排。
齊國由是重設百官,半為崔、慶兩家親信之黨,布滿朝堂。
慶賀新君即位已畢,崔杼便奉景公為兄莊公發喪,草草下葬而已。
喪事已畢,齊景公于姜太公廟中刑牲歃血,盟誓于眾卿:國、高二卿,齊國之守;崔、慶二相,齊國所賴。諸卿凡有不與崔、慶同心者,如日之喪!
景公誓罷,崔杼、慶封繼之,高、國二卿亦從其誓。
四家上卿盟誓已罷,第五個便輪及晏嬰。晏嬰上前歃血,卻不依照景公之辭宣誓,而是仰首望天,高聲祝道:
齊之諸卿大夫,能忠于國君,利于社稷,谫滅國賊者;而晏嬰不與其同心,則有如逆于天帝,國人皆可群起而攻之,持戈以擊之!
崔、慶二人聞聽此語,俱都色變,其兩家諸子皆欲拔劍。高止見狀,輕扯國夏衣角。
二人齊道:晏子所言不錯。崔、慶二相今日之舉,正是忠于新君、利于社稷之事也!
眾官皆應:二相功德巍巍,雖伊尹佐商、太公興周,不過如此!
崔、慶二人回嗔轉喜,晏嬰就此逃過一劫。
來日朝會,議罷國政,崔杼偶問太史伯道:莊公之薨,是因瘧疾而暴亡乎?
太史伯答:非也。依我史簡所書,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
崔杼變色:尚可改乎?
太史伯搖頭:公豈不聞晉太史董狐,書‘趙盾弒其君夷皋’乎?狐為良史,我必效之。
崔杼大怒,立命執下殿階,以金瓜擊殺,血濺廊柱。又召太史伯三弟入朝,分別名曰史仲、史叔、史季,各令重新記載莊公之死,必曰是因死于瘧疾。
史仲見長兄陳尸在堂,不言不語,疾步走向書案,拿起刀笑,在竹簡上復書:“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
崔杼大怒,又殺史仲,再命史叔重寫。
史叔兩眼冒火,默然不語,握刀在手,亦在竹簡上重寫此句。
崔杼復殺史叔,又命史季再寫。
史季剛援刀筆,崔杼上前執簡在手:汝能變更三兄之語,便可留下性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东港市|
嘉黎县|
房山区|
阿瓦提县|
隆子县|
石阡县|
鄂州市|
南京市|
乌海市|
永福县|
洪泽县|
盐津县|
涟水县|
乌恰县|
佛冈县|
鄂尔多斯市|
五华县|
沙河市|
靖安县|
秦皇岛市|
宁都县|
宁陕县|
南开区|
长乐市|
科技|
肇源县|
葫芦岛市|
庆云县|
应城市|
上思县|
新野县|
沅江市|
开平市|
九寨沟县|
黄平县|
葵青区|
当雄县|
兰考县|
九江县|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