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六集 悼公之治-《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晉都絳城,欒書所派使者來誆眾臣,面對士匄及韓厥二卿質問,皆不能答。

    士匄暗道其事可疑,遂含糊應諾,便遣來使出城歸報。當日朝散,還至家中,便即杜門不出。復使心腹左右,打聽韓厥是否出城,回報說韓大夫托病辭命,亦不前往。

    士匄笑道:此所謂,智者所見略同!

    使者出城,以二卿所問之語還報家主。

    欒書見范、韓二氏不至,知道此事不能善罷,乃與荀偃商議,命程滑獻鴆殺厲公,即于軍中殯殮,葬于翼城東門。然后通知諸卿大夫,說國君射獵之際為野獸所傷,因而暴崩。可嘆晉厲公,因仗嬖人誅除三郤,今又因耽于嬖臣而死于卿臣,前后之間,不過月余。

    士匄、韓厥等驟聞君薨,只得出城奔喪,無人敢問君死之故。

    殯葬已畢,欒書會集諸大夫,議立新君。荀偃舉薦襄公后裔姬周,群臣皆都附和。

    于是便遣荀偃為使,前往京師洛邑,迎公孫姬周以歸。

    公孫姬周是時年僅十四歲,聰穎絕人,志略出眾。見荀偃來迎,問其備細,聞說厲公暴薨,來迎自己回國為君,便覺意外之喜,即辭天子及單襄公,同荀偃歸晉。

    一路北行,至于清原,見欒書、荀偃、士匄、韓厥一班卿士大夫,齊來迎接。

    孫周忽覺恐懼,便止而不行,召集眾卿問道:我乃喪家游子,羈旅他邦,本未指望能夠還鄉,且敢奢望為一國之君乎?但蒙諸卿搜舉先君后裔,不得不然。我聞貴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諸公若僅以名奉我為君,而不遵我令,則任卿等自為,不如無君。若卿等肯用寡人之命,只在今日,如其不然,更事他人可也。孤不能徒擁空名于上,以為州蒲之續。

    欒書等再拜應道:臣得賢君而事,敢不從命!

    于是啟駕還都。諸卿相謂:此新君絕非舊君可比!

    公孫姬周進入絳都,朝于太廟,嗣晉侯之位,是為晉悼公。當初胥童誣謗三郤,說其欲廢厲公,迎立公孫周為君,至此一語成讖。

    悼公即位當日,即受眾卿朝賀之后,便連下數道詔命:夷羊五、清沸魋等,致君于惡,惑亂眾卿,罪不可赦,命推出朝門斬首;其家屬并胥童諸族,俱都逐出境外,不許在晉國留居。程滑弒君,是為重罪,命碎磔于市。

    眾卿聞此,皆呼成見,無不驚震。

    晉悼公見立威已成,繼而冊命八卿,分掌四軍:中軍之將欒書,荀偃為佐;上軍之將韓厥,荀罃為佐;下軍之將魏相,士匄佐之;新軍之將士魴,魏頡佐之。

    畫外音:八卿之中,晉悼公既肯定欒、荀、韓、范舊貴族利益,又提拔一批新貴,以為腹心重臣。乃封賜魏相,食采于呂;士魴,食采于彘;魏頡,食采于令狐;趙武,繼承父祖食邑。除開趙武,所拔者略疏治民之才,旨在分化八卿。新興貴族若欲站穩腳跟,必唯晉侯之命是從。晉國中央集權,在悼公即位第一天,就此完全確立。

    欒書見新君處事如此雷厲風行,極有主見,并不與眾卿商議,不由大吃一驚。乃率領群臣謝恩已畢,再拜進奏:八卿既定,請立公族大夫。

    悼公頷首:欒卿所奏是也。我觀諸卿,荀家淳樸寬厚、荀會端莊機敏、欒黡果敢剛烈、韓無忌沉著冷靜。貴胄之后頗多驕縱,宜由淳樸寬厚長者教之,端莊機敏智者導之,果敢剛烈勇者誡之,沉著冷靜賢者正之。荀家、荀會、欒黡、韓無忌四卿,可為公族大夫!

    欒書請立公族大夫,無非是欲以擁立大功,使欒家見重于眾卿。但見悼公如數家珍,顯是早已成竹在胸;且四家公族中并無自己與荀偃,則必與弒殺厲公有關,于是暗道不妙。

    晉悼公封罷公族大夫,又封諸將:祁奚果敢,命任中軍尉;羊舌職機敏有禮,命佐祁奚;魏絳勇敢守紀,命任中軍司馬,以嚴恪軍紀。張老明智不奸,任中軍侯奄;知鐸謁寇恭敬自強,任上軍尉;籍偃敦厚恭順,任上軍司馬;程鄭端莊正直,任乘馬御。

    眾將聽封,見所任無不稱位配德,皆都歡躍,哄然拜謝。欒書與荀偃眼見面前此一少年,只來國中半日,孤立坐朝,不需股肱臂佐,亦無權力基礎,從未踏足晉國,竟對朝政了如指掌,任命群臣,信手拈來。不由大感驚奇,背生寒意,恐懼頓生。

    兩人對視,同時想起一人,暗道:原來此人所學,師自單襄公。難怪,難怪!”

    鏡頭閃回,敘說單襄公之事。

    單襄公乃是單國國君,極善預測占卜,言無不中。單國系是周朝畿內封國,原在陜西眉縣,后隨周王室東遷,建都于河南孟津。單國之君世為王室卿士,乃世襲姬姓伯爵。《左傳》及《國語》中,均有關于單襄公論述,但都是只鱗片爪,猶如神龍見首不見其尾。而所有已知史籍,凡言及單襄公,皆都說其預測人事如神。

    周定王時,單襄公受天子委派,前去宋、楚等國聘問。路過陳國,因見路上雜草叢生,邊境亦無迎送賓客驛臣;至其國都,陳靈公隨佞臣去會寡婦夏姬,而不肯見周天子使臣。

    單襄公回到京師王城,回奏國事已罷,閑談間對定王說道:陳侯本人如無亡身之難,則陳國必有覆滅之災。

    結果兩年之后,陳靈公被夏姬之子夏徵舒射死。

    周簡王十一年,晉楚鄢陵對決,楚軍大敗。晉國派郤至為使,到洛陽向簡王告捷。王叔簡公設宴招待郤至,邵桓公在座,賓主互贈厚禮,談笑甚歡。

    郤至在席間自夸戰功,說晉國此番敗楚,出自自己一手謀劃。當日罷宴,邵桓公將與郤至交談之語訴于單襄公,并且說道:王叔簡公備贊郤至,謂其定能在晉國掌權,故勸我等王室諸卿,多為郤至美言,以便能得晉國照應。

    單襄公冷笑:君子不自夸,非僅為謙,恐掩他人之功也。自強是人之天性,但不能無視別人之長。掩人之功者必積眾怨,故圣人尚謙。今郤至位于七卿之下,而將決策之功盡攬于己身,則七卿之怨,其將以何應付?刀已加頸之人,我又何必為其美言哉?

    次年春,晉、魯、齊、宋、衛、曹、邾柯陵結盟,單襄公代表天子參加,躬逢其盛。

    盟會之上,單襄公私謂魯成公:我觀晉侯,行路時眼睛望遠而不視近,腳步高抬,心不在焉。又觀晉國諸臣言止氣壯,半吞半吐,郤至依舊自吹自擂。齊國卿臣國佐,出言毫無忌諱。以上諸舉,公謂是何征兆?

    魯成公:未知也,便請單公明示。

    單襄公:以此觀之,晉國即將發生內亂,其國君以及三郤,皆要大難臨頭。甚至齊卿國佐,也有災禍臨身。

    魯成公驚奇問道:卻是為何?

    單襄公:國佐身處淫亂之齊,卻喜直言,明指他人過失,則必招人恨。只有善者,才能接受指責,齊國淫亂,有此善者乎?

    魯成公聽罷,半信半疑。結果晉厲公回國不久,就使嬖臣誅殺三郤;次年晉厲公復被欒書弒殺,葬禮只用一車四馬,不依諸侯之例。便在同年,齊靈公誅殺上卿國佐。

    由此單襄公所有預言,不到三年之內,就全部實現,無不奇驗。

    公孫姬周出生于洛陽,尚在嬰兒之時,單襄公便相出其命格非凡。待姬周年紀稍長,單襄公便收其為徒,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又預言其將來,定會成為晉國中興之君。結果晉厲公被弒,國中無主,晉人果然迎回姬周,立為國君。

    畫外音:兩千余年來,歷代史家及諸子百家,皆對單襄公預言之術充滿興趣,并一直試圖進行理性解釋,但無一能得其解。當初晉文公重耳復國之時,朝中形成十一勛族,分別乃是:胥、籍、狐、箕、欒、郤、伯、先、董、韓、羊舌。至悼公即位,十一族先后凋零不少,已余鳳毛麟角。但所存余者,愈加強勢,常與公室抗衡,使身為晉侯者如處棘叢。而單襄公弟子姬周,十四歲為君,駕馭晉國眾卿豪族,如同反掌。如此本事何來,亦成千古迷案。

    閃回結束。為挽回公族頹勢,晉悼公即位后便乾綱獨斷,不依賴任何一家卿大夫勢力。由是確立四家公族之后,又鼓勵公子從軍,建功立業;又大力撫植祁氏、羊舌氏,團結欒、韓兩家,允許欒、韓、羊舌、祁四族屯積財貨,招募私兵,以與數家舊族抗衡。

    晉悼公雖只有十四歲,卻已深諳權謀之術。因立足未穩,故暫不追究欒書弒君之罪,只歸罪于程滑、夷羊五。但悼公即位當日,便以宗廟之大宗主自居,盡收韓、欒、祁、羊舌之眾,迅即掌控大權,獲得國人廣泛支持,使欒書立即陷入孤立無援困境。

    半年之后,晉悼公閱兵,于是下令,調整八卿:中軍元帥韓厥,荀偃為佐;上軍元帥智罃,范匄為佐;下軍元帥欒黡,彘魴為佐;下軍元帥令狐頡,越武為佐。

    欒書見自己被排除于八卿之外,只將己子欒黡列入,于是不服,當殿問道:為臣不稱正卿之職,此為公論。然韓厥家世微薄,又有何能,使為正卿?

    晉悼公:韓厥歷經靈、成、景、厲四朝,果敢堅毅、克己奉公、無畏權貴,且長期超然于權力斗爭之外,堅持原則,可謂純臣。我之用人,只看其才,不論家世也。

    欒書聞罷,默默無語而退。其后未幾,驚憂成疾,郁郁而卒,有人謂是弒君之報。

    韓厥執政,欲報故主趙盾大恩,遂私奏悼公:臣等皆賴先世之功,得參晉政。然先世之功,無有大于趙氏者。衰佐文公,盾佐襄公,俱能輸忠竭悃,取威定伯。靈公失政,被弒桃園;景公嗣立,稱趙氏弒逆,追治其罪,滅絕趙宗。幸趙氏有遺孤趙武尚在,主公今日賞功罰罪,何不追錄趙氏之功,以安功臣之后?

    悼公準奏,命召趙武入朝,拜為司寇,自此趙氏復為晉國之卿。

    晉悼公對眾卿說道:趙盾能于絕嗣之后復延其宗,固是趙氏陰德福報,亦是韓厥知恩圖報,不忘舊主之故。

    眾卿聽罷,皆都贊嘆,無不敬佩韓厥品德。晉悼公既立趙武,復召趙旃之子趙勝于宋,以舊日封國邯鄲畀還。由此趙勝一脈,后世稱為邯鄲氏。

    時因欒書之死,滿朝公卿大夫本來皆都恐慌,及見趙氏復立,于是心安。

    悼公既立趙氏,又正諸卿群臣之位,賢者尊之,能者使之,錄功赦罪,各稱其職。因大聚眾臣,軒昂言道:邲之戰,魏锜俘楚榖臣及連尹襄老,使子羽(荀罃)免于難。鄢陵之戰,魏锜又射瞎楚子,大敗楚軍。魏锜功大,其族竟無人顯赫。士魴乃士會幼子,范燮胞弟。范武子制法度安晉,遺用至今;范文子親躬國事,使諸侯歸附。彼父子之功,豈能忘卻?昔晉討赤狄,秦人伐我,魏顆克敵于輔氏,功在社稷,今秦人尤懼,其子豈可不被重用?

    慷慨說畢,眾皆嘆服。于是重整四軍,再定八卿:韓厥為中軍元帥,士匄副之;荀罃為上軍元帥,荀偃副之;欒黡為下軍元帥,士魴副之;趙武為新軍元帥,魏相副之;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副之;魏絳為中軍司馬,張老為候奄。韓無忌掌公族大夫,士渥濁為太傅,賈辛為司空,欒糾為親軍戎御,荀賓為車右將軍,程鄭為贊仆,鐸遏寇為輿尉,籍偃為輿司馬。

    百官就職定位,然后大修國政,蠲逋薄斂,濟乏省役,振廢起滯,恤鰥惠寡,百姓大悅。

    晉國局勢變革,諸侯皆都緊密關注,拭目以待。

    消息傳至魯國,季孫行父謂魯成公道:公孫姬周乃單襄公之徒,才兼文武,高深莫測。今其承嗣晉侯之位,晉之伯業必然復興。主公何不率諸侯之先,與晉伯請成歃盟?

    魯成公深以為然,乃在行父陪同下親赴絳城,主動與晉侯會盟。悼公親迎出城,熱情招待,與魯成公并車而行,季文子行父感服。

    晉悼公復遣范宣子士匄為使,反聘魯國。季文子做媒,以杞桓公之女嫁與悼公。晉悼公對諸侯一視同仁,使杞、滕、曹、邾、薛、莒、小邾等小國與諸侯并列,恍如成康之世。

    晉悼公新政效果立竿見影,短短數月,晉國朝政井井有條。其治國之道、御人之術駕輕就熟,非但群臣瞠目結舌,中原諸侯亦都競相歸附。當此之時,晉悼公不滿十五歲。

    楚共王聞說晉國復興,坐立不安。便發書鄭伯,使鄭攻宋,占其朝郟;又命子辛會合皇辰,入侵宋國郜城,繼而攻占幽丘、彭城。

    當時宋桓公后裔魚氏、向氏、鱗氏流亡于楚,俱稱桓氏,楚共王付予兵車三百乘,使據彭城,作為爭霸中原據點?;甘戏邓沃?,楚、鄭兩軍就此班師,各自回國。

    華元對桓氏極為忌憚,使老佐、華喜叔侄發兵攻打彭城。圍城數月,老佐戰死,彭城不克。楚共王命子重伐宋以救彭城,華元無奈,只得遣使告急于晉。

    晉悼公集眾卿計議,韓厥道: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強,自宋始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洛扎县| 沁阳市| 湖北省| 友谊县| 鄂托克前旗| 东至县| 吉安县| 阿拉善盟| 印江| 滕州市| 内丘县| 临夏市| 重庆市| 嘉善县| 永城市| 比如县| 准格尔旗| 社旗县| 中牟县| 九寨沟县| 加查县| 宁强县| 黔南| 钟山县| 年辖:市辖区| 东乡族自治县| 西青区| 河西区| 阿尔山市| 通江县| 祁阳县| 金堂县| 定陶县| 连山| 嘉峪关市| 阳山县| 峡江县| 和平区| 武汉市|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