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 秦晉之好-《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老軍乙:若說當初隨國君逃亡者,共有九人。你若問到別個,必然不知,今恰問到我,便可相告。這九人乃是趙衰、狐偃、狐毛、胥臣、介子推、魏犨、狐射姑、先軫、顛頡,共是九個,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俱是英雄,都為豪杰。
解張便問:你知這九人之中,封了幾個?
老軍乙:那還用說?自然是全都受封,不是大夫,便是司馬將軍。
老軍甲屈指數了一遍,叫道:非也。據我所知,只封了八個!
老軍乙吃了一驚,也屈指盤算一遍,失口叫道:真個如此。九個人個個皆都封賞,只少了那個割股奉君的賢圣,介子推先生!
解張聞說只有介子推無賞,心懷不平。又見國門之上,懸有晉文公所下詔令,便問:不敢請問兩位老兄,這門上榜文,說些什么?
門軍甲:此是晉侯檄令國中,倘有遺下功勞,未及敘錄賞封者,許其入宮自言其功。
解張聞此,便忘了自己欲辦之事,氣憤憤還于村郭,叩開介子推家門,報此消息。
介子推聽罷,向解張拱手:多謝高鄰用心。過此三兩日,我便入城,向晉侯討封。
解張聽罷喜笑顏開,乃告辭返家,說與妻子。夫妻二人就此談論,皆為介家將要否極泰來,改換門庭喜悅不已。
介母見解張歡喜而去,遂問其子:我兒有割股奉君之義,此乃救駕大功。既不隨國君還都就位,受其封賞,今功臣受封已畢,再去討賞,豈不悖乎?
介子推跪答:兒見高鄰義憤不平,故以此言哄之。昔獻公之子九個,惟重耳最賢,故兒從其出亡。惠、懷二侯不德,故此天奪其祚,晉國屬于主公,亦列祖列宗護祐之力。兒當初割股,是為全忠;今還家織屨奉母,是為盡孝。忠孝兩全,不亦可乎?
母親點頭:我兒既不求祿,但其事已為解張盡知,便不可居此,以遺君主不賞功臣之譏。我母子當隱于深山,毋再溷于市井中。
介子推:兒早有此意,只恐母親不慣山中清冷寂寞,故未敢言。母既言此,兒素愛綿上高山深谷,林泉幽靜,物產頗豐,今當奉母歸此。
來日一早,乃親手打造一輛獨輪車,收拾被褥行李,連老母皆安置其上;又喚來解張,只說攜母往京中求賞,委其照看柴扉茅廬,便既離家而去。出離村落,回望鄉親不見,遂調頭直奔綿上,負母進山,結廬于深谷之中。從此母子兩個草衣木食,相依為命。
時光荏苒,光陰易度。轉眼殘冬已度,春暖花開,已是半年過去。解張有事要進京都,便對婆娘說道:介公大才,又有救駕之功,必然已得大官重爵。我今日進京,你可將在山中所采時鮮果品裝裹一籃,為夫與他母子送去,也見鄉鄰情分。
妻子稱是,遂將山果、核桃裝了一籃,遞與丈夫。
解妻:你進城去,須有個眉高眼低。若是他母子依如舊時相待,便可稍作盤桓;若是富而忘本,就速還家,休惹人家生厭。
解張半嗔半惱:你這婆娘!說甚富而忘本?介公子與其母樣,皆非那樣人。
于是別了妻子,推個獨輪車兒,直到晉都絳城里來。
有道是無巧不成書,進城門之時,復又遇到那兩個老軍,正倚著城根閑話,看見解張推車過來,覺得眼熟,便即住口,各光著雙眼瞧看。解張見此,便歇下車子,上前招呼。
解張:兩位老兄,半年不見!前番在此討教復國功臣受封之事,你老兄說九個皆封,彼老兄說只封了八個,卻有一個未封。不記得了么?
那兩個老軍怔了一怔,便都大悟,連連點頭。
老軍甲:記得,記得。未想你一個山民,倒喜歡打聽賞功封侯!
解張笑道:兩位老兄不知,只前番所說割股奉君的先生,便是某之對門高鄰。我們兩家時相往來,正是前番聽過你二兄之言,我才回到家去,將國君封功之事告訴介先生。次日一早,先生便攜其母進城來矣。今半年已過,介先生未歸,定是得了高爵。你二位老兄耳目最靈,可知我先生府宅是位于何處?相煩告訴,也免我四處打聽。
那兩個老軍皆都愣道:哪有介子推先生?絕無此事!
解張聽罷,便知介子推未曾受封,于是更動義憤。因平日常聽介子推詠詩,故此就自編一詩,到學館中借來刀筆,刻錄于竹簡,趁無人時懸于朝門之外。自去辦完私事,復又轉來,便將獨輪車兒在對面街角隱了,坐在車上睡了一夜,醒來便向朝門觀看。
天交五鼓,晉文公設朝,文武大夫進宮。有近臣發現朝門懸書,拿入獻于文公。
晉侯讀其詞曰: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文公覽畢其詩,再三咀嚼,大驚痛悔道:此詩不知何人所書,但觀其詞中之意,實乃為介子推報怨之語。昔寡人過衛乏食,子推割股以進,是從亡諸公中功勞最巨者。今大賞功臣,而獨遺子推,寡人之過何辭?
說罷連連跌足,痛悔不及。即下詔令,命在城中尋訪懸書獻詩之人。未過片時,門官引解張入殿:此人自行投首,說是介公子推鄰舍,前來獻詩報怨。
解張上前跪拜:子推與下民同村對門,我對其事盡都知道。先生有大功于國,卻說主公得位乃是天道循環,祖宗護祐,故此恥于求賞。下民進城見到主公檄文,歸告子推,先生便車載老母離家,騙我說是進京求賞,至今半年未歸。此說是實,望主公明察。
晉文公聞罷,滿臉漲得通紅;而趙衰、狐偃等人皆有愧色,俱各低頭不語。
過其半晌,晉文公方吁口長氣,對解張說道:賢卿且請平身。若非汝懸書報怨,寡人幾忘子推之功,遺詬于天下之士。據卿猜測,子推將往何處避居?
解張再拜起身,略加思索答道:子推先生歸家之后,常與我夫妻及其老母閑話,屢贊綿山美景。綿山離我村舍不過數十里,其攜老母,未可遠行,必是隱居于此山之中。
文公聽罷,遂拜解張為下大夫,命御者駕車,用解張為前導,親往綿山,訪求子推。
狐偃等八大夫見主公含怒,誰敢不從?于是君臣帶同侍衛家甲,不下三五百人,浩浩蕩蕩,直往綿山而來。正是暮春季節,但只見峰巒疊疊,草樹萋萋,流水潺潺,行云片片,好一派大好春光,神仙去處。
晉文公君臣來至綿上山口,見樹林叢雜,車不能上,遂命扎下營帳,派解張率軍往山里去尋。搜山數日,只因谷幽林深,竟不得子推蹤跡。晉文公睡不安寢,食不下咽。
晉文公:子推藏匿至深,是固不愿困于名祿,或恨寡人之深乎?
魏犨早已不耐,便進諂言:從亡之日,眾人皆有功勞,豈獨子推?他若真欲隱居,又何必非使鄰居知道,復來煩憂主公?是欲自高聲名,卻又故作隱居,借以要脅君主,驅使車駕,虛費時日。臣聞子推向以孝道炫世,不如舉火焚林,則必負其母而出。
晉文公:便依賢卿之計,但需逆風舉火,驚出子推即可,不可順風焚林,殃及禽獸。
魏犨領諾,卻暗地吩咐家甲:順風三面放火,只留出山之道不燒。待介子推避火而出,我必當面羞之。
軍士奉命散開,便于山后及左右三面放火。時當暮春,草木皆旺,初時難燃;一旦火起,再兼山風猛烈,便迅即延燒十數里,無法撲救。大火一連燒了三日,到第四日上,滿山濃煙聚于上空,招至云聚,下起大雨,其火方息。
晉文公大怒道:似此大火,休說子推與其老母,既便飛禽猛獸,亦難逃生矣!
大火既熄,文公再命眾軍進山尋找。此番因無密林遮擋,終在幽谷溪畔找到茅廬,已被燒成灰燼;介子推子母相抱,死于距茅廬十數步外一株枯柳之下。
眼見那柳邊五七步便是一條淺溪,顯是介子推見大火燒來,欲負老母涉水出谷,但終被烈火濃煙吞噬,不得下水。軍士悲嘆一番,得其骸骨,運出山外。
其余軍士未得子推母子,但于灰燼中拾得禽獸無數,都已焦熟,卻倒可充數月軍糧。
文公見到子推母子尸骸,不由流涕號啕,死而復蘇。
魏犨眼見惹了大禍,也覺有愧于心,不敢近前看視,只遠遠躲在眾臣身后。
晉文公哭罷,命將介子推母子葬于綿山之下,立祠祀之,環山一境之田,皆作祠田,使農夫掌其歲祀,又改稱綿山為介山。后世于綿上立縣,謂之介休,是言介子推休息于此。
畫外音:只因舉火焚林之日,乃三月五日清明,此后國人思慕子推,不忍舉火,為之冷食一月,后減至三日,稱為寒食。其后漸漸約定俗成,規定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家家插柳于門,以招介子推之魂。
晉文公還都,乃大修國政,舉善任能,省刑薄斂,通商禮賓,拯寡救乏,國中大治。
周襄王聞說重耳繼位晉君,命叔興為使前往晉都,賜晉文公侯伯之權。文公受之以禮,拜謝天使,厚加款待。
叔興歸見襄王,贊道:晉侯必伯諸侯,大王不可不善待之。
襄王聞報,自此疏齊親晉。
周襄王十六年夏,翟狄助周伐鄭,拔取櫟城。周王將以狄女為王后,大夫富辰諫止:臣聞報者倦矣,施者未厭。狄人本就貪婪,王又啟之;女德無極,婦怨無終,終必為患。
周王不聽,遂納狄女為后,卻與晉大夫趙衰之妻同名,亦名叔隗。
說起此位叔隗,雖然貌美如花,但屬狄人野性,素無閨德。在本國專好馳馬射箭,日與將士馳逐原野,全無拘束。今日嫁與周王,居于深宮,如籠中之鳥,便即甚不自在。
叔隗遂向周襄王請求:妾幼習射獵,我父未嘗禁我。今四肢懈倦,恐至痿痹,大王何不舉狩獵,使妾觀之?
襄王寵愛方新,言無不從,遂命大集車徒,較獵于北邙山。
傳旨官:奉天子詔令,眾臣皆聞。以日中為期,得三十禽者,賞屯車三乘;得二十禽者,賞以童車二乘;得十禽者,賞車巢車一乘;不逾十禽者,無賞。
公子王孫及大小將士聞之,各逞其能,擊狐伐兔,以邀厚賞。日中之時,各獻所獲之禽,或一十,或二十,惟襄王庶弟叔帶獵獲三十以上。
襄王大喜,即賜屯車如數;余者計獲多少,各有賞賚。
當時隗后坐于王側,見叔帶才貌不凡,射藝出眾,遂夸獎不迭,十分心愛。于是也欲顯勝,當即解下繡袍,不用戰車,只翻身上馬,奔向圍場。
眾臣皆都喝彩,叔帶只將一雙眼睛也看直了。
隗后身穿窄袖短衫,外罩金鎖細甲,腰系五彩純絲繡帶,玄色輕綃抹額,籠蔽鳳笄。腰懸箭箙,手執朱弓,端地英姿颯爽,俏麗無雙。遂在襄王及叔帶面前施逞精神,夸張手段,飛馳上坡,復又奔回,騰空一般。襄王及眾臣不住驚叫,叔帶頷首羨慕,心生不軌。
隗后得意至極,縱馬下坡,歸見二百步外趕出一群麋鹿,遂于馬上輕舒猿臂,款扭腰身,張弓搭箭,只瞄一眼,便即松手。只聽弓弦響處,鹿群中倒下一頭,應聲如響。
眾人齊都喝采,聲若雷鳴。隗后跑馬至山腰,掛起弓箭,在馬上探身舒手,將所射之鹿拎起,放置鞍橋。馳馬回至高坡,翻身下馬,拜獻襄王。眾人又是一陣贊嘆,襄王大悅。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古浪县|
澄城县|
遂川县|
丰顺县|
益阳市|
苏州市|
右玉县|
阜新|
苍梧县|
雷州市|
黑山县|
疏附县|
唐河县|
阳曲县|
龙里县|
玉环县|
泽普县|
昆明市|
怀来县|
呈贡县|
呼和浩特市|
泰顺县|
彩票|
徐闻县|
定西市|
太仓市|
太湖县|
两当县|
苗栗市|
灵璧县|
惠安县|
扬中市|
静海县|
通化县|
沂南县|
桃江县|
平潭县|
本溪市|
陆良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