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九集 宋襄之仁-《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鼓角連天,車輪震地,燭火連天。

    宋國聯軍攻入齊都臨淄,崔夭為世子姜昭駕御戰車,當先搶入城門,高虎隨后。

    國懿仲聞說高虎復請宋軍到至,三公子及豎刁四家兵散,世子也已進城,不由大喜。

    乃命大開府門,與高虎相見,遂至齊宮,擊鼓撞鐘,聚集百官。

    宋襄公引軍入城,為國懿仲及高虎站腳助威,共同擁立世子姜昭即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登基為君,特請宋襄公觀禮,讓至上座,再三禮謝,更結盟好。

    公子潘與公子商人見大勢已去,只得隨班參拜,稱臣請罪,并將出兵拒敵之事,都推在公子元身上。

    國、高二卿明知四家公子同謀,但欲勸孝公釋怨修好,減少殺戳,便請單治首亂雍巫、豎刁二人之罪,盡誅其家人黨徒,余人俱都赦而不問。

    既除兇惡,其后便是論功行賞。除國、高兩家世卿,以及參戰大夫家族,齊孝公姜昭敕令,特進崔夭為大夫,以獎其御駕車馬之勞。獎勵本國功臣已畢,更大出府庫金帛,厚犒宋軍。宋襄公屯留齊境五日,見再無變故,方才引兵自回宋國。

    齊國自經五公子之亂,其后國力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

    宋襄公自敗齊兵,納世子昭為君,自謂不世奇功,便想號召諸侯,代替齊桓公為盟主。因恐秦、晉、楚、齊、魯、鄭等大國難以召致,便先約滕、曹、邾、鄫,盟于曹國之南。

    四國之中,曹、邾二君到后,滕子嬰齊方至。宋襄公大怒,因此不許嬰齊與盟,將其拘之一室。鄫君更是珊珊來遲,竟逾會期二日方至,向宋襄公拱手道歉而已。

    公子蕩進言:鄫子無禮,可用為犧牲,以祭睢神。東夷聞之,皆謂君能生殺諸侯,誰不聳懼來服?然后借東夷之力以征諸侯,伯業成矣。

    公子目夷阻諫:不可。所謂禮樂征伐,皆自天子而出。自周朝以來,未聞有以諸侯而擅殺諸侯者。若果如此,我其為天下諸侯公敵,豈堪再為盟公哉!

    襄公急于稱霸諸侯,遂不聽目夷之諫,便使邾文公執拿鄫子,殺而烹之,以祭睢水之神;復遣人往召東夷君長,俱來睢水會祀。

    滕子嬰齊見鄫子被烹,大驚失色,急搜求國中所有金帛珠寶,重賂求釋。宋襄公貪其珍寶,乃解鄫子囚禁。東夷諸部酋長雖然得到通知,但因平素不習宋公之政,皆都不至。

    曹國大夫僖負羈,見宋襄公會盟虎頭蛇尾,欲以武力震服諸侯,便向曹共公進言。

    僖負羈:宋侯躁虐,事必無成,不如且歸。

    曹共公:卿言甚是,宋公較之齊桓公,實乃天壤之別,不足為諸侯之伯。

    于是收拾車馬,不辭而歸,更不具地主之禮。

    宋襄公大怒,傳令移兵伐曹。公子目夷又諫,襄公不聽,使公子蕩為將,率兵車三百乘包圍曹城。僖負羈設計防守,與宋軍相持三月,公子蕩不能取勝。便在此時,斥候來報,說鄭文公約同魯、齊、陳、蔡四國之君,與楚成王盟于齊境。

    宋襄公聞報小國諸侯不服,大國反與楚國結盟,不由大驚。乃不敢在外遷延日久,遂遣使與曹侯約成請和,并召公子蕩回軍。還于宋都之后,襄公心中憤急,暴躁如雷。

    公子蕩知道襄公急于稱霸中原,遂獻計道:當今大國,無過齊、楚。齊國紛爭方定,中原諸侯皆都畏楚。主公不如卑詞厚幣使楚,借楚國之力以聚諸侯,復借中原諸侯以壓強楚。如此雖不能霸,亦一時權宜之計也。

    宋襄公:卿言亦為有理,且容寡人思之。

    公子目夷聞言大驚,復又諫道:楚乃蠻夷,本不屬我華夏族群,自有其諸侯附庸,安肯與我張本?我求諸侯于楚,譬如與虎謀皮,所謀不成,則恐爭端從此開矣。

    宋襄公:若果能借楚國之力,稱霸中原諸侯,又有何不可?卿其勿諫。

    遂復不肯聽從目夷,即命公子蕩厚賂楚王,許以明年之春,相會于鹿上。復遣使到齊都臨淄修聘,約會鹿上之盟。齊孝公感激襄公助己復國之成,當即許之。

    宋襄公十二年春正月,襄公先至鹿上,筑好盟壇,以待齊、楚之君。

    二月初旬,齊孝公先至,感謝宋襄公擁立之德,頗盡地主之禮;又二十余日,楚成王方到。至期三國之君共登鹿上之壇,宋襄公以周天子封爵為序,因宋為公爵,自然居首;齊為侯爵次之,楚為子爵又次之。

    排序已罷,襄公便以主盟自居,先執牛耳,并不謙讓;楚成王心中不悅,勉強受歃。

    歃血已畢,宋襄公拱手言道:竊欲修先人之德,效齊侯之行,舉盟會之政,恐人心不肅,欲借重二君之威,以合諸侯于敝邑之盂地。以秋八月為期,若君不棄,倡率諸侯,徼惠于盟,寡人愿世敦兄弟之好,自殷先王以下,咸拜君之賜,豈獨寡人乎?

    齊孝公聞言,口中唯唯,心中不喜,拱手以讓楚成王,請其先署盟約。楚成王亦拱手以讓孝公,二君互相推讓,半日不決。襄公以為二侯皆許,只是表面客氣,于是大喜。

    宋襄公:二君若不棄寡人,便請同署。

    于是乃出征會之牘,不送齊侯手中,先送楚成王求署。孝公怏怏,先有幾分不快。

    楚成王覽牘,見其中言辭,敘合諸侯重修會盟之意,欲效齊桓公衣裳之會,不以兵車,牘尾宋公先已署名。觀罷便自暗笑,便將簡牘置于案上,詢問宋襄公。

    楚成王:既然君自能致諸侯,何必寡人附驥于后?

    宋襄公:鄭、許等國雖是周天子近族,但已久在君侯宇翼之下;而陳、蔡近者,復又受盟于齊。非乞君威,懼有異說,是以借重上國,見字必來。

    楚成王:既是如此,然則齊君當署,次及寡人可也。

    齊孝公:寡人于宋,猶宇下之國,招之既來;所難致者,楚上國之威令耳。

    語中已頗顯抑郁之意,宋襄公不覺。楚楚王聞言,笑而署名,復授孝公。

    齊孝公卻道:既然有楚,不必有齊。寡人萬死之余,幸得社稷不隕,得從末歃為榮,何足輕重!褻此簡牘何為?

    因怪宋襄公先署己名,再送楚王求署,使齊國附于驥尾,重楚輕齊,所以不署。宋襄公自負有恩于齊,卻認作齊孝公甘為宋國附庸,不敢并提,反而大喜,遂收簡牘而藏之。

    三君于鹿上盤環數日,相揖而別。楚成王既歸,詳述其事于令尹子文。

    子文奇道:宋君狂甚,大王何必許助其征?

    楚王笑道:他欲用我,我何不反而用他?寡人欲主中華之政久矣,只恨不得其便。今宋公既倡衣裳之會,寡人因之以合中原諸侯,不亦可乎?宋公為人好名而無實,輕信而寡謀。若伏甲以劫之,其人可虜也。

    大夫成得臣:宋喜主盟,必傲諸侯。諸侯未習宋政,莫之與也,我可劫之以示威。劫而釋之,又可示德,諸侯必恥笑宋公無能。彼時諸侯不歸楚,將誰歸乎?

    楚子文:大王之計,非臣所及。

    宋襄公欣然歸國,洋洋自得,便謂公子目夷:楚子已許我會合諸侯矣。

    公子目夷:楚乃蠻夷,其心不測。君得其口,未得其心,臣恐見欺也。

    宋襄公:寡人以忠信待人,人其忍欺寡人哉?

    遂又不聽目夷之諫,傳檄征會諸侯。先遣人于盂地筑起壇場,增修公館,務極華麗,倉場中儲積芻糧,以待各國軍馬食費。

    秋七月,楚、陳、蔡、許、曹、鄭六國之君如期而至。惟齊孝公心懷不快,魯僖公未與楚國通好,因此二君不到。宋襄公也不在意,使候人迎接諸侯,分館安歇。

    宋太史占卜盟日之吉,襄公下令傳知各國,派定壇上執事人等。

    是晨五鼓,壇之上下皆設庭燎,照耀如同白日。宋襄公茲父先往壇下等待,卯時正點,陳穆公谷、蔡莊公甲午、鄭文公捷、許僖公業、曹共公襄五位諸侯,陸續而至。

    六侯伺候良久,直至天色將明,楚成王熊頵方到。

    宋襄公遵循地主之禮,揖讓一番,七國諸侯分為主賓,由左右兩階登壇。

    右階賓客之登,眾諸侯不敢僭楚成王,讓其居首。楚國成得臣、斗勃二將相隨,眾諸侯亦各有從行之臣。左階主人之登,單只地主宋襄公,及公子目夷君臣二人。

    登階之時,禮讓為賓右主左,既登盟壇之上,陳牲歃血,要天矢日,列名載書,便要推盟主為尊。宋襄公指望楚王開口,以目視之。

    楚王明明看見,卻只作不覺,低頭不語。陳、蔡諸國面面相覷,莫敢先發。

    宋襄公終忍不住,昂然出于諸侯之前,說道:今日盛舉,寡人欲修先伯主齊桓公故業,尊王安民,息兵罷戰,與天下同享太平之福。

    本是現成之語,但當說至“尊王攘夷”之時,忽醒悟楚國乃是夷族之邦,雖及時改口,說成“尊王安民”,語句已不甚順暢。諸侯尚未答言,楚王已經挺身而前,昂然發問。

    楚成王:君言甚善。但不知主盟何人?

    宋襄公:有功論功,無功論爵,更有何言?

    楚成王:則你宋國,對周天子有何功勞?若論爵位,我楚國為王已數代之久矣。宋雖上公,但卻萬難列于王前,故此寡人只好告罪占先,勉為其難,主持今日之會。

    目夷見狀,輕扯襄公之袖,欲其權且忍耐,再作區處。

    宋襄公將要到手盟主,被人劈手奪去,如何不惱?不免疾言遽色,謂楚王道:寡人忝為上公,天子亦待以賓客之禮。楚國子爵,僭號稱王,奈何以假欺真?

    楚成王冷笑:寡人既是假王,誰教你請我來此?

    宋襄公見不是頭,正待下壇,只見楚國侍官成得臣、斗勃二人,忽然卸去禮服,露出內穿重鎧,各拔出腰間小紅旗一面,向壇下一招。

    壇下楚國人眾數千,俱都脫衣露甲,手執短刃,大聲呼喝,攔住盟壇四邊,如蜂趲蟻聚,密不透風。宋襄公見狀,抖成一團,各國諸侯俱都魂不附體。

    成得臣遂將宋襄公劫持下壇,楚國甲士亂搶壇上玉帛器皿。楚成王就此拿住襄公,眾甲士將公館中所備獻享犒勞之儀,及倉中積粟擄掠一空,隨行車乘,皆為楚國所有。

    公子目夷搖頭暗恨,因見楚兵并未注意自己,借機跑下盟壇,乘亂逃回國中。

    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人人悚懼,個個噤聲,不敢發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右玉县| 莆田市| 出国| 瑞安市| 东莞市| 石柱| 搜索| 河北区| 瓦房店市| 金华市| 乌兰察布市| 石嘴山市| 文山县| 中江县| 苍梧县| 沙田区| 陆河县| 庄河市| 顺义区| 浠水县| 开鲁县| 砚山县| 海伦市| 延川县| 枞阳县| 江川县| 榆树市| 德惠市| 十堰市| 定兴县| 三穗县| 安新县| 怀柔区| 伊宁市| 阿尔山市| 柳州市| 和硕县| 阳曲县| 宽甸|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