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集 楚國崛起-《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鄭國卻因宋使督促財賄,又遣人來求魯侯。魯侯又約宋公,宋公只遣使致書。
宋公書:寡君與鄭自有成約,君勿與聞。
魯侯大怒:此賊無禮至甚,幾次三番,駁我面皮。魯為諸侯之首,何必低三下四!來呀,速修國書,與鄭伯約定,合兵伐宋!
宋莊公屢拒魯侯講和,料必終有一戰,乃遣公子游前往齊國結好,訴以子突負德之事,請求互為聲援。使者未返,邊境急報入都,說魯、鄭二國興兵來伐,前鋒將近睢陽。
宋公大驚,遂命南宮長萬為將,猛獲為先鋒,出車三百乘迎敵。
兵至瞧陽,兩下排開陣勢。魯侯、鄭伯并駕而出,單喚宋君答話,宋公懷慚不出。
南宮長萬見對陣麾蓋飄揚,知是魯、鄭兩國君主皆出,遂顧謂先鋒猛獲。
南宮長萬:常言有云,君辱臣死。子有萬夫不當之勇,擒龍捉虎之力,今不乘機建功,更待何時?
猛獲:喏。
南宮長萬即命吹角擂鼓,猛獲麾車直進。
對陣兩將齊出,乃是魯將公子溺,鄭將原繁,各駕戎車迎住。
猛獲單車對敵二駕,全無懼怯,往來沖撞。戰鼓響處,魯將秦子、梁子,鄭將檀伯三將復又俱上,圍裹上來。猛獲力不能加,被梁子一箭射著右臂,束手受縛。兵車甲士,盡為鄭軍俘獲。魯、鄭聯軍乘勢沖擊,宋軍兵退二十里,方才扎住。
南宮長萬敗了一陣,羞愧難當,次日再次出兵,乃命長子南宮牛為先鋒,引車三十乘搦戰,誘敵深入,自率主力包抄。日出日落,兩軍激戰一日,宋太宰華督率軍出城接應。
鄭軍激戰整日,又遭生力軍來襲,便即不支。只聽鼓響如豆,一支軍馬飛至,卻是魯國公子溺,引部將秦子、梁子前來助戰。兩下混殺一場,不分勝敗,各自收兵還營。經此兩戰之后,宋軍折損極多,漸顯不敵。宋莊公后悔不迭,只待公子游請得齊師前來助陣,冀獲全勝。只在此時,公子游飛車回營,入帳來報。
公子游:報主公,齊侯正發兵攻打紀國,未暇前來助宋。
宋莊公:如此奈何?
公子游:齊侯并云,宋國若肯出師助齊伐紀,獲勝后便來相助伐鄭。
宋莊公:我此處兵勢未解,正在危急,如何再去助他?
正說話間,門軍入帳,施禮奏報。
門軍:猛獲將軍回營,正在帳外候見。
宋莊公:這卻奇哉!令喚入來。
猛獲:敗將參見主公。
宋莊公:卿前日被鄭軍所獲,正欲設法相救,未得其便。今勝負未分,激戰正酣,卿卻怎得回來?
猛獲:不用再戰矣。鄭、魯二侯因說不愿結下深仇,故放我回來。今兩國已經撤兵,并令我報請主公,望就此罷戰,休再刀兵相見。
宋莊公:此事卻是奇哉怪也。魯、鄭聯軍正處于上風,將要大勝,何故忽作此狀?
南宮長萬:此事易知。必是齊國攻紀,魯侯不能坐視,欲要撤軍回救;魯軍若撤,鄭必勢孤,不能獨與我為敵。二國兵撤,故放猛獲將軍回來,是明以告我,勿躡其后也。
猛獲:將軍神算,料個正著,便如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一般。
宋公聽罷,再次諤然。急使人出去探查,不移時回來報告。
斥候:報主公!魯、鄭兩國敵兵盡已出境,往紀國方向而去。
宋莊公:如此讓他去罷,歸師勿追。
太宰華督:二國回兵救紀,齊軍處境則大為不妙。若據子游之言,齊侯既許助我攻鄭,此時我國解困,亦當助齊攻紀。
宋莊公:太宰之言是也,未知哪位將軍帶兵前往?
南宮長萬:不才小臣愿往。
宋公遂發兵車二百乘,以長萬為帥,仍命猛獲為先鋒,星夜前往紀國,相助齊兵。
長風獵獵,旌旗橫卷。宋兵行不數日,探馬來報。
斥候:報南宮將軍!前面將至紀城。城東十五里外,遍扎連營三座,中間是齊國旗號,左為燕營,右為衛寨。城西十五里處有兩座連營,左為鄭國旗號,右為魯國旌幟圖騰。
南宮長萬:既是如此,我軍便往城東,去與齊軍匯合。
諸將:喏,發兵城東!
齊僖公聞報宋軍來到,大喜不止,遂率衛惠公朔、燕伯二侯,出營來會。
南宮長萬及猛獲上前相見,并與衛、燕二侯施禮已畢。
齊僖公:二位將軍遠來辛苦。宋公高義,派兵來助,我四國聯軍,則滅紀城必矣!
南宮長萬:盟國有事,我等當得效勞,豈言辛苦。
宋國之師來到,早有探馬報入紀都城中。紀侯乃是魯國附庸,不敢出戰,只深溝高壘,堅守以待魯侯來救。聞說齊、衛、燕、宋四國合兵,驚慌失措。便在此時,守將入報。
城門守將:報主公!魯、鄭二國軍馬已至,在城西安下營柵。
紀侯急引諸將出宮,登城而望,心中大喜,急忙安排兵將戰車,準備接應。
魯、鄭二侯兵至,在城外休息一夜,次日出營列陣,直至城南曠野之外,鳴角擂鼓,討敵搦戰。齊侯亦率齊、燕、衛、宋四國聯軍,列陣擂鼓,各以響箭射住陣腳。
魯侯派出斥侯,馳騎到對方陣前,高聲約請齊侯答話,齊軍陣中應諾。斥侯奔回,魯侯遂命御者驅車上前,與齊侯相遇于軍前曠野,馬打對頭而止。魯侯在戰車上躬身為禮。
魯侯:紀侯乃敝邑聯邦,世代聯姻,又是附庸。因聞得罪于上國,寡人特來請赦。
齊侯:我先祖哀公無罪,被以會盟為名騙往鎬京,又為紀侯所譖,見烹于周廷。于今八世,此仇未報。君助姻親,我報祖仇,今日之事,惟有一戰!
魯侯:戰就戰罷,懼你不成!
于是齊、魯二侯各回本陣,調派戰車猛將,對壘交鋒。
魯侯命令公子溺出戰,齊侯令公子彭生接住。
彭生勇猛,公子溺不敵;秦子、梁子二將并力向前,三架戰車走馬燈般相持。彭生絲毫不懼,猶占上風。衛、燕二主見狀,各出戰車上前,便欲合攻魯侯。
正在這時,卻聽號角長鳴,鼓聲如雷,蹄聲動地,鄭伯引領后隊大軍來到。
鄭伯命本國主帥原繁,引領檀伯眾將,直沖齊侯陣營。紀侯在城頭觀戰,看得清楚。
紀侯:大開城門。我弟嬴季,速引軍出城相助。
嬴季奉令引軍出城,殺入齊軍陣中。于是齊、衛、燕、宋、魯、鄭、紀七國人馬,匯于紀城之外,攪作一團,殺成一片,喊聲震天。
公子彭生見已陷入重圍,不敢戀戰,急令回轅。魯侯驅車上前,迎頭遇見燕伯。
魯侯唾道:谷邱之盟,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君但知媚齊,獨不懼鬼神?
燕伯自知失信,被罵得啞口無言,遂回轉戰車,托言兵敗,率先離陣奔逃。
衛國當時雖然出兵,但只助車乘,軍中并無大將主持,兩兵相交,其師先潰。
燕、衛兩軍退出戰場,齊侯之師便即支撐不住,不久亦敗,直殺得尸橫遍野。
再戰半日,魯、鄭、紀三國之軍漸占上風。齊侯正在危急之間,只見遠處塵土飛揚,卻是宋國兵到。魯、鄭見此,乘勝收軍,退入紀城。
宋軍大將南宮長萬來見齊侯,請安道驚,商議退軍安營,重整旗鼓再戰。
齊、宋兩國合兵,喘息未定,只聽殺聲震天,魯、鄭各遣一軍,從東西二門沖出,兜轉掩殺過來。宋軍尚未立下營柵,經二軍包抄沖撞,折兵近半,只得大敗而去。由是齊、宋、燕、衛聯軍失利,各軍只得收拾殘兵,分頭回國。
紀侯站立城頭,見己方獲勝,遂親自迎接魯、鄭二君入城,設享款待,賞犒三軍。
慶功宴罷,魯、鄭兩侯向紀侯告辭,各引本國軍馬班師。
畫外音:魯侯歸國之后,鄭厲公又使人前來修好,約定武父之盟。自此魯、鄭為一黨,宋、齊為一黨,交相為助。轉過年來,鄭國鎮守櫟城大夫子元病卒;祭足奏過厲公,保舉以檀伯代為櫟城大夫,就此與都城成為犄角之勢,國內重歸安定。
鏡頭轉換,時空輪轉,荊楚大地。楚武王四十一年,乃是公元前700年。
楚武王熊通圖霸南方,于此年派兵攻打絞國,問其與鄖國合謀襲楚之罪。絞國雖小,但國人齊心協力守城,楚國多日不能攻克,軍隊駐扎南門。大夫屈瑕見此,向主將莫敖獻計。
屈瑕:絞國地小,國人輕浮而少謀。將軍可派軍士入山樵采為名,以計誘之。
莫敖:此計甚善。
于是從之,故意向眾軍揚言營中已斷樵炊,使軍士入山砍柴,不用甲士弩手保護。
絞軍巡山之時,俘獲楚樵軍士三十余人,拿入城中,交給主將訊問。
楚樵:因營中斷柴缺米,故被將軍所獲。來日且將空營上山樵采,并挖野菜為食。
絞國主將信以為實,次日便率守軍出城,命所獲楚樵為向導,進入深山,意圖盡俘入山楚人。楚武王卻分兵兩路,一路由屈瑕率領,埋伏在絞城北門,自率一路在山下設伏。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额济纳旗|
新昌县|
吉木乃县|
沾益县|
宝山区|
福泉市|
孟村|
南昌市|
双柏县|
塘沽区|
濮阳市|
黄陵县|
海淀区|
金湖县|
广德县|
三明市|
怀仁县|
广东省|
平凉市|
靖远县|
昂仁县|
无为县|
山东省|
丰县|
江都市|
曲水县|
云阳县|
天气|
云南省|
怀远县|
云林县|
织金县|
开平市|
定南县|
错那县|
项城市|
镇江市|
黎平县|
唐山市|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