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子牙定齊-《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齊國初建,部民未服。有狂矞、華士兄弟,被齊民稱為賢人,聚其部眾于東海之上諸島,不向岐周天子稱臣,也不為齊侯姜尚做事,并與齊國對抗。斥候探知,報入營丘。
姜子牙:似此自私自利,不為國盡忠者,乃是害群之馬,何賢士之稱?下令入海搜捕,隨即誅殺。
于是大軍出海征剿,擒殺狂矞、華士兄弟。自此之后,齊國境內再無違抗姜子牙法規之人,混亂局面迅速得到安定。
五個月后,姜子牙見齊地平定,即留三子丘穆公留于營丘治齊,自回周都岐山報政,并就此留在朝中,依舊官居太師,輔佐武王姬發。
周公旦當時受封東魯,亦只派長子伯禽前往曲阜,建立魯國,自己留在岐都鎬京,主持朝中政務,忙得不可開交。今見姜子牙回都,不由大喜,于是置酒設宴,為太公望接風洗塵。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周公旦釋杯,忽然肅容開口相問。
周公旦:某聞太公在齊建國,卻殺國中賢士,其事若何?
姜子牙:周公所謂賢士,乃華士兄弟也。似此自恃其才,不服天子,不交諸侯者,我豈能將其臣服、與之結交?凡此國君無法臣服、不得結交者,是為上天所棄。三召不至,則謂叛逆之民。若以賢士待之,則必使舉國民眾效之,則國君何用?故而殺之,以正法紀。
周公旦:既然如此,請問齊國治政大略如何?
姜子牙:我治齊國,尊賢尚功。選拔有才者為官,吸收東夷土著入朝,以為齊國所用。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者,不分親疏,用其所長。岐周治國之道,向以血緣關系為基,尊尊親親,此不能用之于齊國。欲治夷齊,當用“六守、八徵”之策。
周公旦:何謂六守?
姜子牙:選拔人才,當取仁、義、忠、信、勇、謀之士。對此六士,應富之、貴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以考察其用,是謂六守。為國君者,又須控制農、工、商,是謂三寶。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周公旦:何謂八徵?
姜子牙:知之有八徵。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謀,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徵皆備,則賢不肖別矣。
周公旦:太公望以此任人唯賢、唯才是舉,齊國得無欲稱霸列國乎?
姜子牙:非也。齊國乃諸夷所在,若強行周禮,則必抵觸,不利治國安邦。我故從俗簡禮,不強制干涉諸夷內政,創其新制,又不太過悖離周禮。
周公旦:善哉,太公望治齊之策也。
畫外音:據《漢書·地理志》載:“齊地負海潟鹵,少五谷,而人民寡。”《鹽鐵論》則說:“昔太公封營丘,辟草萊而居,地薄人少。”因齊國自然環境惡劣,姜太公故此因地制宜,在發展黍、稻農耕同時,又大力發展冶煉、絲麻紡織及漁鹽業;還大力發展商業,與列國通貨外貿。由是百年之后,齊國冠帶衣履暢銷天下,魚鹽流通列國,成為大國富邦。
殷商滅亡第四年,周武王十五年,姬發忽發暴疾,駕崩于岐周都城鎬京宮中。臨終托孤于太師姜尚、周公旦,指命兒子姬誦承繼天子之位。
姬誦繼位為周王,史稱成王。因成王誦當時年幼,只有十三歲,便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輔政,代成王掌管國事。因周人向有兄終弟及承襲習俗,如此以來,武王之弟管叔、蔡叔便皆不滿,于是散布謠言,說周公想要篡位;并串聯商紂王之子武庚,起兵反叛。
鏡頭閃回。周武王克商之后,命武庚繼為商侯,留在朝歌紂宮,管理殷商余民。為防武庚叛亂,又在朝歌周圍并設邶、鄘、衛三國,使霍叔、蔡叔、管叔為君,號稱“三監”。
武王駕崩,消息傳到朝歌。殷商舊臣奄君、薄姑二侯聞訊大喜,皆入朝歌來見武庚。
奄君、薄姑君:武王既死,成王尚幼,周公見疑兄弟,此百世之時也,請舉大事!
武庚:我亦欲報先父之仇久矣。但武王設三監在我周圍,皆握重兵,如其奈何?
奄君:臣聞周制,兄終弟及。今武王既死,當傳位諸弟中有才能者。周公旦擅擁姬發之子為君,管、蔡二叔不服,常懷不忿。臣請赍禮前往鄘、衛二國,唆其與殿下聯手,共反姬誦,有何不可?
薄姑君:此言是也。事不宜遲,殿下須早下決心!
武庚:善哉!便依你二卿所奏。
奄君、薄姑二君奉命,便往鄘、衛二國,游說蔡叔、管叔;武庚然后帶領尚臣來到鹿臺玉門,祭祀父親紂王在天之靈,同時收攏殷商遺民之心,聯絡東夷方國部落起兵。
殷商舊屬奄、徐、楚、薄姑、熊、盈等十數方伯,聞說少主反周復商,皆都聞風而動,起兵相應,聯軍十余萬眾,西進反周,陣營聲勢浩大。
管叔、蔡叔因懷私憤,不但欣然聽從奄君及薄姑君挑唆,且派人散播流言于岐周國境內:“姬旦將不利成王,弒君篡位。”由是國內紛亂,謠言四起。
岐周朝內大臣受此謠言蠱惑,亦都相互勾串,騷動不安。周公聞報,徹夜難眠,乃與召公、姜太公會議,部署作戰計劃。
姜子牙:此等謠言,必出于武庚及管、蔡二監,非武力鎮壓不可。臣請由周公奉成王東征,大軍再發朝歌,必然如湯潑雪。
周公:征東是也,但須太師掛帥,方保克敵。
姜子牙:臣受先王托孤之重,敢不從命!
周公:如此,我便與太師奉成王東征,尚請召公坐鎮鎬京,以安朝廷社稷。
召公:小弟愿當此任。
商議已定,姜子牙遂以百歲高齡,再披戰甲,率舊日諸將祭旗誓師,并傳檄天下諸侯,各出精兵,返回牧野,殺向朝歌。
武庚早有準備,親帶殷商及東夷方伯聯軍迎擊,負隅頑抗。終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武庚軍隊雖眾,但無民心支持,且諸侯中只有管叔、蔡叔脅從,終究不能喚起將士斗志。于是兩軍接戰,殷商聯軍一戰而潰,全部瓦解,武庚等一眾叛首,俱都成擒。
周公:武庚反叛,大逆不道;管叔助惡,并首倡謠言,皆命處死。蔡叔從叛,處以流放;霍叔知情不舉,奪其封爵,貶為庶民。
武士領命,將武庚及管叔推出午門,轉瞬間捧回二人首級,諸侯皆都凜然。
周公: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武庚自絕天下,本應就此毀滅殷商宗社,止其國祚。然我成王悲憫商人,且為延續成湯之祀,詔命將紂王長兄微子封于殷地,以代殷后,爵為宋公,建都于商丘。在原商都之地設立衛國,封王弟康叔為衛君,建都朝歌。
令旨傳下,諸侯大悅。殷人見復國無望,只好歸附宋國,或逃往三苗。又有朝歌殷商隨從武庚叛亂頑民十數萬人,被周公旦遷于洛陽,設置官吏監軍,加以管教。
畫外音:微子啟既為宋國之主,便以國為氏,隱去殷商子姓;此后宋國歷任國君及其嫡系子孫,便皆以宋為氏。武庚因復國失敗被殺,其后裔不忘宗祖,留在朝歌守墓祭祀,并以殷、商、湯、祿為姓,皆是子姓分支。
武庚之叛既平,隨征諸侯皆都告辭,率兵回歸封國。
姜子牙率領周朝得勝之軍,繼續東征,陸續平滅東方諸夷五十余國;以張周朝國威,同時亦為齊國掃平四周強敵,一舉兩得。
東夷平定,姜子牙班師,與周公奉成王還于豐鎬。
周成王設朝,大賞平叛功臣。周公輔佐成王,攝政六年,制禮作樂,頒定度量,天下大服。至周成王二十歲,周公還政于侄,北面參拜,退就臣子之位。
周公:當初武王分封七十一國,其中姬姓諸侯五十三。經歷武庚之亂,臣以為需要再封諸侯,以屏護宗周,保我國祚永存。
成王:皆依王叔所奏。叔父治理天下有勞,且平定三監之亂,殷東五侯之叛,安定周室,立下赫赫戰功。可歸就魯國納福,封地方圓七百里,革車千乘。后世歷代魯公,可以天子禮儀祭祀周公。奄國原在曲阜,命遷至蒲姑,以讓魯國。
周公恐朝中無有大臣輔佐天子,依舊不去就國歸封,仍在鎬京侍奉成王。又與召公及姜太公商議,為加強對東方諸夷控制,三人聯名上奏,建議將國都遷到成周洛邑。
成王:我岐周世居大河上游,遷至洛水為何?
召公:洛邑位于伊洛盆地中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南望龍門,北倚邙山,群山環抱,占據東西交通咽喉要道,地勢險要。
姜太公:伊、洛、瀍、澗四水環抱,匯流其間。順大河而下,可達殷人故地;沿洛水東行,又可達齊、魯;南有汝、潁二水,可達徐、淮諸夷。
周公:洛邑且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平,不費諸侯民力。
成王:善哉,三公之論。準奏!即命召公先到洛邑卜宅,底定城址。
召公領命,遂辭帝離京,前至伊洛,經過仔細勘查,將城址定于澗水與洛水交匯之處,進而規劃城廓、宗廟、朝市位置。規劃完畢,還報成王。成王又命周公復到洛邑,全面視察新邑規劃,重新占卜,卜兆表明瀍水以西至澗水之東,于洛水之濱營建新都大吉。由是正式奠基動工,舉行盛大祭祀儀式,向殷商貴族及各諸侯國首領發布營建洛邑命令。
姜太公亦擅周易風水之學,乃陪周、召二公前往參觀新都。觀罷洛邑基址,太公大喜。
姜太公:二公堪定新都,果然虎踞龍蟠,氣勢非凡。未知如何施工?
召公: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四十九里,以為天下之大湊。
周公:設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于國中,城內修建太廟、宗廟、考宮、路寢、明堂等五宮。宮殿宗廟建筑,均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稅、設移、旅楹、畫旅式樣,城內另辟內階、玄階、堤唐、應門、庫臺、玄閫等不同通道。
姜太公:善哉!此都建成之后,便可名謂“中國”。
因召公監工得力,只經一年之期,新都建成。因此地原有鄂邑,北有郟山,故又稱郟鄏。新都為周王所居,又叫王城;瀍水以東是為殷民住地,名謂成周。洛邑落成,周公帶領百官,跟從成王前往新邑。周成王升坐王城宮殿,先用殷禮接見諸侯,后至宗廟,祭祀文王。
此為周成王即位后第一次會盟諸侯,在周朝成立后也是首次。成周朝會諸侯,壇上掛絳帳,飾以黑羽。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不珠,朝服八彩,腰插大圭。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皆冠冕,無垂珠,朝服七彩,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壇上。
各方諸侯前來朝賀,向周公、成王奉獻玉璋、大弓諸禮。太保召公獻詞,稱《召誥》。
召公誥詞: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周成王答:公!明保予沖子。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惇宗將禮,稱秩元祀,咸秩無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沖子夙夜毖祀。
周公贊詞:新都已成,大王始作萬民明君之地。我王在此首次奉行隆重禮儀,舉行祭祀大典,善哉!一切有條不紊進行。
周成王答:周、召二公勤勉輔佐沖子,指示我弘揚文、武功業,奉答天命,和撫萬民,居于洛邑,舉行大典。公之教導,小子無不順從。
諸侯稱羨,趨班朝賀。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华池县|
大英县|
迁安市|
汝城县|
信阳市|
日照市|
榆树市|
综艺|
江川县|
榆树市|
彝良县|
德昌县|
余江县|
宣化县|
定日县|
大兴区|
德江县|
墨竹工卡县|
天全县|
抚宁县|
南靖县|
增城市|
金阳县|
准格尔旗|
勃利县|
通州市|
隆子县|
自贡市|
玛曲县|
石柱|
长子县|
乐昌市|
崇左市|
江永县|
东乡县|
潮安县|
桦甸市|
尖扎县|
丰顺县|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