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寒國遺夢-《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諸事已畢,便在營帳中設宴,與諸神眾將慶功。
正在諸神痛飲,眾臣歌功頌德之際,東海龍王連滾帶爬進入帳中。
龍王:禹王陛下,禍事了,祝事了!
大禹:有何禍事?
龍王:巫支祁雖被縛住,爭奈善走,適才自淮井通過淮水,到我東海,攪擾龍宮!
大禹:叵耐這個水怪,如此可惡。也是我失了計較,未曾用上定海神針。伯益,你持定海神針,速隨龍王到至東海,以此針鎮住縛龍索,巫支祁便再不能亂走矣。
伯益:喏,臣遵命。
龍王謝恩,引伯益駕云東去。
畫外音:此后又過兩千余年,直到天產石猴孫悟空,大鬧東海,拔走定海神針;觀音菩薩又取走紫金鈴,巫支祁方得自由,拖著鐵索游走江海,只不能上岸而已。
大禹在位四十五年,東巡海上,到會稽去世,享年一百歲左右。
禹去世后,其子啟繼夏后氏天子位,正式建立統一王朝,國名大夏。將父禹安葬于會稽山,并建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前來禹陵祭祀。
在道教之中,大禹被追贈為水官大帝,誕日定為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大禹既死,其子啟立夏朝,中國有史記載之第一個世襲朝代,便即開始。
夏代諸氏,出自姒姓。共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部落,以夏后為首,因以部名為國號。
夏啟為宣示開辟之功,遂棄姒姓,改稱“夏”氏,自此便稱“夏后啟”。
啟乃在禹州大會諸侯伯,于鈞臺舉行盛宴,史稱鈞臺之享。啟能歌善舞,在天穆之野親自表演歌舞,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中國古老樂舞文獻《九辯》、《九歌》與《九招》,均稱其原創作者乃為夏后啟。
啟為夏后,季子武觀不服,率領部族時常作亂,害國傷民敗法。夏后啟大怒,派軍隊前往征伐,將武觀放逐西河之地。
內部糾紛未平,東夷各族又起兵叛亂。夏后啟為樹立部落聯盟權威,又發兵與東夷作戰,經年累月戰火不息。
有扈氏為夏后聯盟中第二大部族,對夏啟破壞禪讓制度十分不滿,拒絕出席鈞臺之會,并對其他部族發表反對言論。夏啟發兵討伐,并發誓文于諸伯侯,名曰《尚書·甘誓》。
夏啟: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誓師已畢,夏啟乃召六卿,大戰于甘。
有扈氏奮起反抗,兩軍擺開戰場,就此對壘交鋒。
激戰三合,夏啟不勝,鎩羽而歸。乃召集諸伯眾臣,總結戰敗原因。
夏啟:吾地不淺,民亦不寡,然屢戰而不勝者,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于是宣布罷戰,解散兵馬,轉而勵精圖治,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之后,有扈氏見夏啟為政仁德,善待諸伯,反而主動遣使入于啟都,貢獻方物,表示臣服。
由此夏啟終得天下諸侯方伯擁戴,就而平定九州,垂拱而治。
夏啟所生五子,長曰太康,次曰元康,三曰伯康,四曰仲康,最少季子名曰武觀。
自后啟在位十六年時,因患重病,諸子以為父命不保,由此爭立嗣位。
季子武觀起兵于西河,發動叛亂。
夏啟急派彭伯壽率師出征西河。迭經三戰,終于平定武觀叛亂,將其斬殺。
既誅逆子,夏啟心情激蕩,嘔血盈盆,反而重病得愈,只是身體再不如以往健壯。
自此以后,夏啟逐漸拋棄其父夏禹節儉傳統,淫逸康樂,管磬并作,湛濁于酒。
帝夏啟在位三十九年,終年七十八歲,就此駕崩,傳位于長子太康。
夏朝創建四十年之久,且有大禹治水之德,天下皆都歸心,諸侯方伯并無異議,皆愿奉太康為主,盡心擁戴輔佐。
怎奈太康失德,在位期間只顧游玩淫亂,不理政事。
由此夏后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
東夷族首領,喚作窮羿。因其善射,比之上古大羿,故稱后羿。
后羿因見太康失政,夏民大怨,由此決心奪取夏朝政權。
這一日有人來報,說太康遠離都城,出外田獵。
后羿聞報大喜,由是聚集部眾,領兵五千,提前作好埋伏,攔截太康歸路。太康游獵歸來,后羿攔路,拔箭張弓,將太康射殺于十里之外。
后羿引兵進入夏都,就此控制朝政。
后羿雖然殺了太康,但恐民心不附,不敢公然稱王。乃立太康三弟仲康為傀儡王,自己則回到有窮國,遙控夏朝國政,儼然以太上王自居。
其后天長日久,后羿自持善射無對,以為天下無人不服,于是陷入驕奢淫逸。
夏王仲康七年,寒浞出生于寒邑(今山東濰坊寒亭區)。三歲之時,寒浞問其父。
寒浞:父親,我家因何以寒為氏?
寒父:我族人乃是伯明氏后代,祖先寒哀,是為黃帝車正。當初曾為黃帝駕車,與蚩尤大戰,因而立有戰功,被封于寒地,后來便以寒為姓。
寒浞:我祖先既為黃帝功臣,如何后人受此貧苦生活,受人欺負?
寒父:你父母無能,家道中落,我兒當自強自勉,重振家業。
自此之后,父母便對寒浞驕生慣養,任由胡作非為。寒浞長至十三歲,便即搶人東西,打鄰罵舍,視為家常便飯,且又仗著體壯力大,攪得四鄰不安。
族人紛紛狀告其父母,父母責之,寒浞竟將父母捆綁起來,照樣出去為非做歹。
鄰居告到侯國,國君族長聞而大怒,令將寒浞驅逐出境,永遠不準其再回寒國。
寒浞被逐之后并無絲毫悔意,也不與父母作別,走出寒國,頭也不回。寒浞離開故土,聽說后羿攻占夏朝國都,現為太上王之尊,便覺后羿是個英雄,決定前去投奔。
途中借宿于山林,那柴院主家卻是一位奇人,因喜愛寒浞聰明伶俐,便收他為徒。
經過年余,寒浞倚仗絕頂聰明,學會一身高超武藝,甚至青出于藍。寒浞武藝既成,便辭別師父上路。但又恐師父再收別人為徒,便在進山打獵時尋到毒草,回家后下在鍋中,將師父全家毒死。然后搜刮師父家中財物,將房舍燒掉,踏上浪蕩江湖之路。
數年之后,寒浞輾轉來到夏都斟鄩,在城里露宿十幾日,終于找到機會,見到后羿出獵歸城。寒浞便以自己聰明才智及伶牙俐齒上前自薦,很快贏得后羿青睞。
后羿見寒浞武藝高強,又乖巧伶俐,便將寒浞留在朝中,并認為義子。
寒浞知道,若想在此長久立足,必須改掉以前惡習,于是處處謹慎小心,施展各種手段,博取后羿信任。又廣交朝中權貴,努力減少對立之敵。于是此前反對者皆都轉向,反說寒浞勇武過人,是為干國忠良。
后羿大喜,便命寒浞在軍中為將。
寒浞多次參加對外作戰,屢立戰功受獎。從軍不到一年,就為國中大將,遠近聞名。
有窮屬國方夷反叛,后羿派寒浞領兵征討,大獲全勝,方夷重新歸順。后羿乃拔寒浞為左司馬,并賜以宗室之女。此后寒浞多次升遷,只二十余歲,便成朝中主政大臣。
寒浞趁機結黨營私,發展勢力。因知后羿好色,便從各地挑選能歌善舞美女,入宮陪伴作樂;又見后羿好酒,便讓各地進獻美酒,以供義父享用;更知后羿喜歡打獵,便從各地挑選數十匹良馬,供義父出獵時騎乘。還培訓上百名打獵高手,以供義父調用。
后羿:天賜寒浞,是我有窮之福也。
大臣武羅、伯因、熊髠、尨圉:寒浞是將大王引向亡國之路,請將寒浞免職治罪。
后羿:卿等此言謬矣。我待寒浞,勝過親生之子,其怎會害我?
眾臣:有窮國休矣!我等未知死所也。
后羿拜寒浞為相,命其總攬朝政,自己則放心淫樂,每日出城游獵。
諸侯后夔之妻,名叫純狐,長得天香國色,天下無雙。
這日后羿乘坐馬車外出巡游,忽在野外看見純狐,正在林中采摘野果。
純狐見大王車駕駛過,急躲入林中,自小道逃回家中。
后羿見之垂涎三尺,立刻命人誅殺后夔,強行將純狐搶入宮中,納為少妃。
純狐雖對后羿十分不滿,卻不露聲色,表面對其百依百順,卻暗地勾引私通寒浞,以圖報仇。寒浞此時有妻有妾,并生二子,但為篡權奪位,便與純狐通謀。
純狐乃與寒浞合謀,在三年之內,陸續害死后羿親信大臣武羅、伯因、熊髠、尨圉等人,朝中大臣幾乎都成寒浞死黨。
寒浞由此膽壯,出入后宮,毫無顧忌。不久在與純狐通奸之時,卻被后羿突然回宮,捉奸在床。后羿盛怒之下,拔劍欲殺寒浞,繞床追逐。
后羿雖系戰神,但因常年耽于淫樂,又兼當時大醉,三轉兩繞,反被寒浞奪過寶劍,將后羿殺死在寢宮榻上。
寒浞既殺后羿,便即升殿,宣布后羿諸項罪狀,自立為王,國號為寒。更立純狐為正妃,改年號為寒浞元年。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宁乡县|
延庆县|
鄂托克旗|
永丰县|
额济纳旗|
诏安县|
肥城市|
根河市|
疏附县|
会同县|
辽中县|
淳化县|
武陟县|
呼图壁县|
北流市|
浑源县|
阳信县|
类乌齐县|
信丰县|
隆回县|
曲阳县|
金湖县|
新丰县|
山丹县|
宝应县|
林周县|
收藏|
蛟河市|
昌都县|
扎囊县|
大洼县|
海安县|
龙州县|
武陟县|
明光市|
夏邑县|
漳州市|
德惠市|
北川|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