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35章 百年后,東南海域的沖突-《我修仙有進度條》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時間匆匆,轉眼就是百年過去。

    道宮歷271年,三月,北方的天氣依舊寒冷,上京城北面五十里外的山地還有一層厚厚的積雪。

    上京城內外百姓無不頭戴白綾,內城的官人們還都穿著白衣,因為現在還是國喪期間,執掌天下四十七年的文慶皇帝已經駕崩半月有余。

    可是新皇卻遲遲無法繼位,這是由于文慶皇帝在位過久,膝下十六個兒子,有十一個拜入千木觀修了道,剩下五個兒子相互明爭暗斗,而遺詔此刻握在貴妃劉青的手里。

    事情變成如今這樣,是因為文慶皇帝在位時崇尚平衡之術,為平衡五位皇子的勢力,故意任用劉青娘家的人為官,六部之中就有兩部主官是劉青的人,議政大廳的六位宰相也有兩位是她的人。

    可她膝下無子,目前正在等著她名義上的皇子來服軟,以此分配這塊巨大的蛋糕。

    初九的一個早上,她名義上的皇子,也就是十五皇子王運終于以來到她的宮殿請安,母子兩人商議小半個時辰。

    一切商定后,劉青讓人傳話到議政大廳,沒多久就有一份遺詔送過來,她當做王運的面將皇帝印璽和自己的印璽蓋上。

    王運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看得他心驚肉跳。

    遺詔拿到手之后,劉青就讓王運道大行皇帝的柩前等候,等王運來到靈堂的時候,發現靈堂外早已跪著文武百官,早前與他爭奪的四個兄弟已經不知去向。

    一刻鐘后。

    遺詔送了過來,議政大廳六位宰相確認過后,當做文武百官宣讀了遺詔的內容,王運繼皇帝位,而劉青尊為皇太后,且暫理軍國大事。

    百官在遺詔宣讀后由議政大臣跪下迎過遺詔,表示他們愿意奉詔,隨后又帶領百官跪拜新皇。

    “平身!”

    百官起身。

    王運看著靈堂外的百官,最前面是紫袍大員,后面是紅袍的重臣,在后面是青色官衣的朝中砥柱。

    片刻后,哀樂才遲遲到來,大臣們終于想起躺在棺槨里的大行皇帝,哭泣的聲音起此彼伏,王運的心情卻十分的復雜。

    三日后。

    新皇登基的消息傳遍中州大地。

    真陽路。

    中州大地的中心區域,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在朝廷有意為之之下,這里的百姓早已忘記真陽教,只知道有千木觀,各地都是千木觀諸位神仙的金身神像,而且香火愈發的鼎盛。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真陽山到處的茂密叢林除一些道觀駐地外,幾乎全部變成良田,數不清的農莊遍布各地,使得人口急速增長,甚至超過夏王朝最鼎盛的時期。

    新皇登基的消息傳到這里時,百姓們并不關心,他們最關心的是朝廷是否有大赦天下,減免農稅的打算,這天下看似是盛世,可底層百姓手里的財富卻少得可憐,又要擔負最重的農稅。

    真陽山西面有一座喚作興山的山峰,這里有一支地窟門的分支在此修行,這一門中有一位在地窟門德高望重的三境修士,最近他在自家的道觀里,舉辦起一場地窟門內部的交流法會,吸引不少地窟門的三境修士前來。

    為此,他們在興山的半山腰上修建起一個巨大的露天廣場,廣場中間是一個比武臺,周邊是可以容納數千人的觀眾席。

    地窟門的交流法會是各個分支斗法來交流的,所以來的三境修士才會這么多,他們都想證明自己才是地窟門正統。

    在地窟門內部,經常有這樣的交流會,因為每次交流會的比斗結果必定不能令所有人滿意,于是,就只能一直這么比下去,特別是流云府君遇難,另外兩位四境地脈修士被趕出中州星后,如此這般的爭論越來越頻繁。

    廣場的南面掌教席位里,剛晉升百年的文海和吳老道坐在一起,盯著中間比武臺兩位筑基期的弟子比斗的同時小聲閑聊。

    “大同王朝的氣運在這一個月里可謂是跌落到谷底,怕是中州未來幾十年里都不得安穩。”吳老道憂心忡忡的說道,他原本已經掩蓋起來的雄心壯志,因為晉升到第三境被重新點燃,在他晉升第三境的五個年頭,就帶著門下數十位弟子建立起新的山門,喚作東平門。

    他希望天下還能繼續太平,好讓他可以借助千木觀的影響力在西石路擴張勢力,但內心深處隱約又期待天下大亂,讓他自己可以在火中取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乐市| 新营市| 盐津县| 左贡县| 双桥区| 巴马| 萨嘎县| 剑川县| 怀集县| 文水县| 隆昌县| 龙江县| 宾阳县| 怀仁县| 乐安县| 盐池县| 阿鲁科尔沁旗| 青河县| 陈巴尔虎旗| 舟曲县| 思南县| 青龙| 图们市| 惠来县| 田东县| 宜君县| 禄丰县| 呈贡县| 商都县| 奉贤区| 盘山县| 吴堡县| 彝良县| 漳平市| 安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枞阳县| 客服| 乌鲁木齐县| 永宁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