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剎那間天光破云!
呼嘯勁風與金光相融,裹挾著黑云向外飛去。
一切發生的太快,不過瞬息之間。
哥倆并肩聯手終于扛過兇猛攻勢。
但他們都清楚一招之后必有后招,老康一邊催法一邊向后邊大喊,“那個誰!趕緊把桌子搬過來!”
雅間里一共就四個人。
兩個挑大梁的,一個沒有意識的,所以老康的話自然是對貓在木桌下躲藏的伙計說的。
伙計急得都快哭了。
他是全程觀看了這場深夜斗法,心想跟活神仙似的二位爺都沒啥好辦法,自己搬桌子上去有啥用,還能把門堵死不成?
不是伙計太慫,是他有自知之明,這特么跟傳說中的神仙打架有啥區別?早知道就該派小弟過來匯報工作,現在可好,跑都跑不了。
但這伙計有個優點,或者說是習慣成自然吧的職業病吧,聽到大爺們吆喝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服從,所以無論有多害怕,身體還是條件反射的拽著桌子往前蹭。
老康當然不是讓伙計來做擋箭牌的,更不是想用桌子來堵門,他要桌子的原因很簡單。
開壇!
客場作戰,對手又猛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壇,這么做會盡可能抵消主客場優勢,施術威力也會得到增強。
用淺顯易懂的話來解釋,開壇就是請祖師爺側目,護佑弟子,甚至直接請來祖師爺神韻幫襯,妙用無窮。
但無論是道家佛家還是民間法教,哪一路開壇的步驟都不少,講究頗多,短短時間內想把法壇布置好確實有難度。
現在老康和秀才都騰不開手,能仰仗的只有這伙計,而且對他的要求真不高。
把木桌擺在雅間正中央,擺放香爐敬上竹香,再將威武不凡的關帝爺神像當中放,最基本的要素算是集齊了。
哥倆默契十足,使出全力頂開‘黑云’后同時后退數步。
“日出蓬萊映海紅!”
“瑤壇肇啟闡宗風!”
“全真演教談玄妙!”
“大道分明在其中!”
第一時間來不及升疏文了,老康直接持咒開壇。
等老康差不多的時候,呂秀才也雙掌合十恭禮。
“日墜西山月上東!”
“幻人心識本來無!”
“寶剎靈光因境有!”
“自凈其意兆飛熊!”
一道,一佛,雖然經過炎黃數千年演變之下,三教亦然合流融通,但肯定不止于徹底融合,佛家和道家按理說是無法開一個壇的,好比說這邊請的是佛菩薩,那邊請的是大羅仙,肯定是有所沖突的。
體系不同,信仰不同,根源不同,現實生活中你找倆部門領導來解決一件事,結果大概率會鬧不愉快,誰主誰次啊?
但有一個例外。
關帝爺!
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關帝爺是又傲又裝的莽漢,許多道上混的都喜歡供奉關帝爺,然后出去砍人的時候能得到bUFF加持,屬于必須要走的流程,不然對面要是拜了自己這邊不拜,砍人的時候關帝爺拉偏架那可就完蛋草了。
殊不知在炎黃的歷史長河中,關帝爺的‘職能’可絕不僅僅是保佑街頭械斗,否則早就被‘優勝劣汰’給刷下去了,關帝爺在后世能在世界范圍家喻戶曉香火鼎盛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真的靈,很多方面都靈,經過老祖宗們反復檢驗過的,集護法、驅魔、財運、治水等一系列大能為一身的超級大佬。
在關帝爺殞命當陽后,關于他老人家顯圣的記載有許多,最開始湖北鄉親們是挺害怕的,后來到了隋朝,佛門智顗大師奏報朝廷在當陽建立了祭祀關帝爺的顯烈廟,原因是他親眼見到了關帝爺顯圣,聽廟的名字就能看出一二,所以最開始拜關羽為神的,是佛家。
當然了,單單是祭祀并不能體現出厲害,真正震撼世人的事情發生在北宋年間,那時關帝爺老家的大鹽池鬧了災,尊崇道門的趙家皇帝找到了龍虎山張天師赴闕,術業有專攻嘛。
《夢溪筆談》有詳細記載:解州鹽澤,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汗未嘗涸,鹵色正紅,在版泉之下,俗謂只蚩尤血。
大白話來說是這地方鬧災嚴重,原因是已死的蚩尤折騰的。
具體到底是不是蚩尤再背個黑鍋無法辨明,反正事鬧的挺邪乎。
但張天師去都沒去,說此必無可憂,自古忠烈之士,殞而為神,蜀將軍關某忠而勇,陛下禱而召之以討蚩尤,必有陰功。
意思是這事天師府去辦有難度,陛下您得找專門負責這事的神仙領導啊,您誠心祈請肯定奏效。
具體過程有很多版本,排場都挺嚇人的,咱挑個相對靠譜的說。
一美髯武人現于空中,受命而去,忽一日大風陰暗,白晝如夜,陰云四起,雷奔電走,似有金戈鐵馬之聲,如此五日,方云收霧散,天晴日朗,鹽池水如故。
排場夠大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