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早上的時候還以為要忙活兩三天才能大致看完,但見識到趙大師的能耐后,很多上流人士都打了退堂鼓。
沒辦法,要么被趙大師的要價給驚到,要么被其他代價給驚到,基本上都是大致‘聊了聊’便各自離去。
等到了最后一個時,已經快到了晚飯時間。
“去買十捆往生金錢、十五捆萬貫金錢、七千金元寶、草香三捆,明夜子時兩刻找個僻靜的路口燒了,切記你和你媳婦兒出門時要披頭散發(fā),最好在土坑里先打幾個滾。”
最后一位男嘉賓仔細記下。
從這老兄肩頭的護靈燈亮度來看,應該是個挺不錯的人,因官職非常小,所以只能等到最后。
“大師,用不用找個十字路口?我記得燒紙錢好像都需要找這種地方吧?還有用不用畫個圈?”
趙三元將剛剛打好的表文遞過去,“沒那么多講究,有我這張表,你即便在家門口燒也沒事,但現在天干物燥的,讓你去僻靜路口是有別的用意。”
從民俗角度來說,燒紙錢究竟是從啥時候流行起在十字路口燒,已經不可考。
這么做有三種說法,一是因為十字路口四通八面,無論已故的親人有多遠,都能找到回來的路。
二是人們認為十字路口不止活人過路,到了夜晚后也是通往地府之所,希望陰差能幫忙把東西帶給已故親人。
三是人鬼殊途,希望在十字路口把東西送到后,各走各的路,陰陽有隔,切莫與生人繼續(xù)糾纏不清。
無論是哪一點,都是生人對已故者的祭奠和悼念。
但在趙三元看來,最大的原因是十字路口比較空曠,燒起來能減少失火概率,沒那么多花里胡哨。
打小他就看師父總燒紙活,也沒見特意找個十字路口,后來明白精髓在于這張正統道家表文。
簡而言之有它在,陰差或是本地城隍游神得主動來幫忙送東西,跟圣旨似的,第一時間送到某個陰魂的手里,效率讓人淚目。
可還是那句話。
會打正統道家表文的人實在太少太少。
其一是根本不清楚咋寫。
其二是明印暗印背不齊。
試想下如果圣旨上邊瞎勾八寫,還沒有天子六印或玉璽蓋章,等同塊普通布卷,哪個官兒也不會認。
“燒的時候你要連磕十八個頭,你媳婦兒在旁邊哭,一邊哭一邊嘟囔嘟囔就成。”
“呃....敢問大師,讓我媳婦兒都說啥啊?她嘴笨....”
趙三元翻了翻白眼。
真是腦子有夠慢的啊,怪不得他十來年了還一直沒往上升一升。
事其實沒多邪乎。
就是這兄弟親爹走的時候,他正跟著媳婦兒回了娘家,所以是街坊鄰里幫忙操辦的。
可兩口子回來后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披麻戴孝過,所以親爹就不樂意了,總給兩口子打災,夢里更是大罵不孝順,養(yǎng)了白眼狼,有了媳婦兒忘了爹巴拉巴拉的。
又不是啥大事,把老爺子怨氣平復了即可。
除了要讓兩口子披麻戴孝燒紙錢外,還要盡量把自己打扮的凄慘一些。
“還能說啥?好聽的話不會說啊?比如說爹啊兒媳婦不孝啊,要不是我拉著您兒子回娘家,肯定能給您好好送終,但斯人已逝,我們兩口子縱然悔恨不已也無法讓您死而復生,只盼望您在下邊有錢花有寒衣,懂不懂?”
“懂了懂了!還是大師考慮的周全啊!”
趙三元看在這貨比較老實的份上,多說些細節(jié),反正也最后一位了。
“等燒完后你們兩口子把鞋脫了丟掉往北走,遇到路口就往左手邊去,連轉九次后再用最快的速度回家,就是天王老子喊你也別回頭,到家后大被一蒙,一覺到天亮,這個流程連作三天,就算完了。”
最后一位男嘉賓千恩萬謝后離去。
至此,看在老李的面子上坐堂看事算徹底結束。
累得腰都快挺不住了,連六大爺都不知道溜去了哪里,黃仙兒嘛,就是閑不下來,估計又上哪看樂子去了。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一天下來沒少賺,光是批批八字動嘴皮子就有千八百大洋進賬,來錢速度確實恐怖。
當然今天來的都是上流人士,不差錢,要是回茶樓的話,肯定是細水長流。
想起茶樓,也不知老劉最近咋樣了。
大半年沒回去,恐怕再見面得被一頓哭訴。
也是時候該回去了。
不然以老劉的破耳朵,每天不知要鬧出多少笑話,身邊得有兄弟幫趁著。
“當時在工程隊時怎么也沒想到,竟能跟老劉成為至交好友,真是世事無常啊....”
趙三元靠坐在椅子上抻懶腰,看著夜空中那輪大大的圓月,嘴角帶著幾分滿足的笑意。
難得靜下心來,能好好想一想這段時間的事情。
在山上的時候,對山下的花花世界基本沒有多少興趣,想著能跟在老頭身邊安穩(wěn)過隱居的日子,啥時候等他走不動了,便在床邊伺候,再披麻戴孝好生安葬。
豈料老頭留下一封書信就消失了,還帶走了所有存款,讓本就貧瘠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看著家徒四壁和空空如也的米缸,無奈只能下山討生活。
誠然,下山后基本沒消停過,或主動或被動牽扯到一個個旋渦之中,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極其兇險。
但路途上遇到的人,都彌足珍貴。
像老康,像老劉,過命的交情,能為彼此刀山火海,哪怕困在黃泉路上,也要拼死相救。
像老李一家,無論是李冬至還是李晚菘,亦或是嫂子、五姐還有豆苗,都待自己如親人一般,有種回家的感覺,心里熱乎著。
像老高還有兔子,雖相處的時間很短,卻也都成為了生死之交,并肩與敵以死相搏,共赴黃泉。
還有陶官屯的鄭家父子,王家父女,一起整死小鬼子的呂秀才,盜亦有道的老北風和項青山。
甚至見到了常人眼中如皇帝太子一般的張家父子,如果沒有他們,很有可能交不到呂秀才這樣的好朋友,從這點出發(fā),真要謝謝老帥。
如此來看,下山并非都是壞事,若再選一次的話,自己肯定會毫不猶豫選擇下山認識這些朋友,哪怕被裹挾的越來越深。
從干掉完犢子和狗腎虛兩個小鬼子陰陽師那刻起,注定沒有回頭路可走,一旦被察覺,定會遭到瘋狂報復。
除了隨時會身陷險境之外,還有鬧心的事。
老頭到底去了哪,為何不辭而別?
兒時渾身捆繃帶的好友去了何方?
從未謀面的師伯,長興子的尸首又在哪?究竟被誰所殺?這么久都找不到,都得爛了吧?
一貫道妖人當初為啥要殺李冬至?未來還有沒有可能再次出手?
毫無頭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