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近端鋒羅德·拉特里奇已經提前一步朝前方發起沖鋒,同時張開雙臂,身體一前探,將球穩穩接到。
依托于伊森特殊的傳球飛行路線,進攻協調員伍迪針對性的開發出數個圍繞近端鋒的戰術。
近端鋒在鋒線的外側,相比于跑衛和外接手距離伊森的距離不算近也不算遠,屬于特殊傳球路線最佳的接球對象。
而羅德·拉特里奇為人也稱得上勤懇,平日里圍繞這幾個特殊的進攻戰術做了大量的訓練。
雙方共同努力下,圍繞近端鋒的戰術往往具有打破僵局的奇兵作用,今天也不例外,羅德·拉特里奇越過了鋒線和線衛,長驅直入狂奔出30碼,才被飛身撲過來的游衛給撲倒。
“出現了!伊森奧康納標志性的‘電梯傳球’再次出現,這是伊森·奧康納的獨門絕技,我還從未在其他人身上看到過這一幕。”約翰麥登的聲音透露著興奮。
“依靠出手前的下壓動作,為脫手而出的橄欖球施加一個向下的力道,導致在橄欖球在飛躍的過程中,旋轉方式出現改變,這需要無比精妙的手部力量控制,任何一丁點偏差,都會讓橄欖球的落點大幅偏移。這種稱得上匪夷所思的控制能力,目前我只在伊森身上看到過類似的能力。”帕特·薩默羅爾隨即分析道。
距離伊森第一次在比賽場上使用出這種特殊的傳球能力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度過了最初的驚嘆后,橄欖球的相關從業人員也開始試圖搞清楚這種傳球背后的技巧,畢竟——伊森奧康納的身體學不來,但是伊森的傳球技巧并非無從下手。
但是等這些追隨者,真的開始模仿嘗試后,這才感覺到傳出這種球,需要“電子程序般的肌肉控制能力”。
肌肉控制,這是伊森那完美身軀下一個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特點。
不管是出色的敏捷,強大的核心力量,歸結到最后,仍舊屬于肌肉控制的范疇。
“他的大腦就像是比正常人多了許多神經元,以至于全身上下每一條肌纖維都可以憑借自己的意志完全掌控。”帕特·薩默羅爾隨即發出驚嘆。
“如果再考慮到他本身已經極度強壯的身體……”約翰麥登嘖嘖稱奇。
“他就像是一臺精密打造的橄欖球機器,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零件,同時又擁有這個次時代的軟件。”約翰麥登用了一套具有科幻改變的說辭來形容伊森。
話說到這個份上,其實已經到頂了,沒有比這更為夸張的說辭。
在獨立碗的第一節阿拉巴馬的首輪進攻中,伊森用自己的表現,形象的詮釋了什么叫做“橄欖球機器”,在從五十碼線開始的跑球中,伊森在前路已經被封死的情況下主動選擇沖入防守最為密集,防守人員最多的中路鋒線位置,在眾人的圍堵中,伊森與對方整條鋒線頻繁的接觸,又多次幾乎要被擒抱,但偏偏伊森每次都能奇跡般的重新掌控身體。
看到伊森一個人沖入鋒線沖鋒陷陣,隊友們也沒閑著,上前對防守人員進行阻撓,給伊森提供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