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兩天,是大家伙熟悉的片場中。 今日,所有還未離去的演員都來到了此地,三百群演再一次滿編站在廣場上,只不過這次他們正對的方向和上次相反,都統一著裝后看著縣城門口。 而沿路的過道處皆站著守衛的士兵以待命令傳喚。 今天份的一號主角自然是陳道明,二號卻是傳聲兵羅晉,這也是他唯一的重頭戲,為此激動萬分,正在下方一呼一吸地做著準備動作。 黃博和徐山爭同樣并未提前離去,反而一直在劇組待在最后,只是低調地不像話,用他們的話說:回去也沒啥事,也沒幾天了,還不如多學習下。 但兩則不一樣的地方還是很明顯的。 徐山爭只要不演戲其實是個有些沉默的人,不太愿意主動找人搭話,他的喜感很多人覺得是自身性格,但更多的或許是一種自命不凡下的自嘲。 而黃博本身卻開朗很多,但自覺咖位在這擺著,自己一個小透明上趕著去說話總覺得別扭,他還未擺脫平層百姓的辛酸,啥都缺也啥都可以樂。 “老徐,你是打算當導演嗎?” 陳琛隨意和徐山爭搭著話,也是主動遞個梯子給他,他有觀察到徐山爭一直在分析著自己做事的用意,但并未因此不滿,甚至從不掩飾與鄒軍、寧昊等人的商談,偷學是一種本事,并不可恥。 古代很多傳男不傳女、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萬事留一手等規矩坑害了一代代華夏人! 陳琛只認為,學到的就應該教人! 往大了說,人類的進步正是因為一代代的傳承又一次次的創新, 往心里說,華國為什么在近代以至于現代都落后西方資本強國? 種子未曾播種,土壤未曾打造,制式下的生存法則和學堂,卻只期待彎道超車,永遠都在做一加一,而不是零到壹。 閉門自造這種思想才是真正的封建糟粕。 “多學點總是沒錯的。” 徐山爭不太好意思地摸了摸光頭,他戲份殺青后早就不帶假發了,但發現陳琛神情并未生氣也放下心來。 陳琛內心微微一嘆,光頭不老實啊,或許他有自己的考慮吧。 沒選擇拆穿他,反而附和道: “是啊,多學點好,也許很多時候都用不上,但一旦用上,它帶給你的或許難以想象。” 徐山爭沉默了會,他很精明地猜到了陳琛話里有話,黃博會有犯糊涂的時候,但他幾乎不會。 或許是想多了,但他還是選擇認真說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在我下部戲里爭取一個導演的位置,哪怕是副手也行。” 陳琛點頭表示明白了,想進步是好事,演員更是如此,吃老本總有吃沒的一天,但內娛的奇怪就在于,很多藝人明明已經糊了,卻還能通過所謂‘情懷’的方式再次翻紅,然后再割一波韭菜,由此可見,國人還是很單純的。 “加油,不過我提醒你一點,電視劇和電影的拍攝方式是不同的,你可以考究一下《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王剛演的和珅,他的動作神態都是故意浮夸一些,因為電視熒幕小,而電影幕布大就需要很細致的情感, 而我所學幾乎都是為了電影,所以,切記不能照搬,同時適合的才是自己的。” 陳琛提點了關鍵就不多說了,畢竟這是屬于個人造化,但他認為徐山爭是有這個潛力的,不止是因為自己看過他導的電影,而是他愿意去專研以及他對影視圈很了解。 雖然他的鏡頭語言以及剪輯都很一般,就像流水賬式的模范作業一般,不像寧昊可以充分展示玩的技巧和花招,他做導演的水平只是一般,但他的影片類型就是切合觀眾的,劇情在他心中才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了,謝謝陳導。” 最后徐山爭點頭然后安靜站在一旁。 一旁黃博的眼神充滿向往,但又隱匿了下去,或許此刻的他也在想著什么樣的未來吧。 沒多久,機架和吊臂已經架好了,寧昊吹了個哨子示意ok。 這場戲是從下方和空中正面拍攝秦檜的鏡頭,所以需要用到輔助器械。 陳琛在后頭的屋外抓起喇叭,氣勢昂揚地道: “好,我宣布,《滿江紅》最后一場戲,正式開拍!” .... 陳道明雙手扶著欄桿,而后頭姜武正時刻盯著他,但又怕被下方士兵發覺異樣,便微微抬起頭以掩飾眼神的厲色,同時持刀的手穩穩地抵住他的腰間。 陳道明卻渾然不覺一般,反而神色模糊,癡癡地望著遠方,又好似在回想著什么,一股痛苦蘊含在眉宇之間,然后喃喃開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