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有附近縣鄉的官員、官眷來殿州拜見郡王公子和郡主,所以客棧人滿為患。見到蘇瀾,小伙計一點頭一努嘴,蘇瀾會意,就往后院的小屋而來。 不一會兒,小伙計疾步而來道:“小姐若不來,我預備去將軍府呢!” 說著,小伙計拿著一個笸籮過來,又是一笸籮的鴿信。 蘇瀾見慣了,也不驚訝,只剩下驚喜。 六殿下的鴿信主要說了這樣幾件事情: 一是將軍的《高麗策》、《平滇亂策》、《練兵策》受到好評并通過,《海軍策》也預備試行。朝廷欲成立特種兵營和海軍營。殿州將擴軍,特種兵營三百人,海軍營三百人,預備購軍船四艘。將軍封正三品飛虎將軍。殿州原五大營孔峰、葛漢、韓志、丁疆等人升為從四品揚威將軍。蘇輝、蘇城也從正六品校尉封為從五品撫遠將軍。最可喜的是李旺和曲英,分別被皇上手書御封為“殺寇英雄”和“平寇英雄”,都是正七品總旗,管轄五個小旗五十個士兵!特種兵營、海軍營雖然只有三百人,但極其重要,故長官也是從四品揚威將軍。將軍因為籌備海軍一事,可能到五月中、下旬才能動身回殿州。 蘇瀾非常高興。孔峰伯伯,葛漢姑父和韓志、丁疆叔叔和蘇輝、蘇城兩位族兄,都是五年前晉升后再一次晉級,殊為不易!至于李旺和曲英更是前途無量! 蘇瀾繼續看信。 二是二十二日,童野世子率六千寧南軍的補充兵員離開了京城,到洪都后,其中五千人先行去云南,一千人隨世子去殿州迎接罕巖膽夫妻。除了人馬,朝廷還為罕巖膽夫妻入滇先期撥付二十萬兩白銀和三千石糧食。蘇瀾換算了一下,大成一石糧食是三十公斤,折算起來就是九十噸。糧食撥付已經飛鴿傳旨四川,由川糧調入。 蘇瀾看了不由盤算,父親從京城動身回來時,童野估計也要到殿州了。朝廷著急早日平定滇亂,罕巖膽入滇肯定不會拖延。罕巖膽和葉莊的婚事看來等不到父親回來了。 三是,朝廷賜婚罕巖膽和葉莊,并擬定了封號。罕巖膽為崇圣王,葉莊為崇圣王妃;罕巖思被尊為崇圣太上王,娜木嘎被尊為崇圣太上王妃;葉恭被封為承恩子爵,伍氏被封為承恩子爵夫人;連葉樓也被封為承恩男爵。 看得出來,朝廷非常重視云南安定。蘇瀾的《平滇亂策》中提出來的給人、給錢、給糧、賜婚姻、封王爵、蔭妻族等,朝廷全部都采納了! 四是,劉希因為大力發展農業,培養高產作物有功,著升為正四品殿州知府。夫人林氏封為四品誥命恭人。 蘇瀾真是開心啊!姨父升為正四品,姨母封了誥命,這可是為杜平和劉珍的婚事添加了砝碼! 五是,與童野世子一起出發的還有戶部農官田觀和麥堅。他們的任務是視察殿州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種植、豐收情況。 六是,新任春明縣令、御史中丞耿執的二兒子耿帥;新任堆福縣令,原翰林編修潘坤等二人也同時離京,到殿州上任。他還托童野和耿帥給她帶來了書籍。 蘇瀾高興得眼睛閃閃發亮。書啊,她盼望已久的書正在向她奔來! 她還看到一封信,是皇上某日與六殿下對話。皇上問他,是春明縣君好聽,還是堆福縣君好聽?咦,難道這是要給她封號? 我了個去!蘇瀾心里嗆了一句。這皇帝真有意思,寧可給她封號,就是不肯給自己母親追贈封誥!母親是外室,是小妾,那又如何?你皇帝這么高貴,還不是小老婆生的?! 最后,六殿下還說,永昌伯府不準將軍見夫人和女兒!但是通過打聽得知,將軍夫人和兩個雙胞胎女兒在伯府偏僻住所悄悄挖了一個墻洞,鉆墻出來,在集市以賣頭花生意謀生!將軍和夫人、女兒在蘇瀾的京城店鋪里見了面。她們婉拒了將軍的銀票,因為她們的住所常常被伯府兩個夫人搜查,一旦發現,不僅沒收,還會大禍臨頭! 蘇瀾難以想象她們見面是何等場景!他們既是親人也是陌生人,彼此活在自己的想象中,突然見面,該是怎樣的慌張、無助、生疏、冷淡、尷尬、慚愧、羞怯、恍惚、心痛……那也許就是世人說的百感交集! 蘇瀾非常心疼父親。但此時此地,也只能嘆息一聲。 蘇瀾也給六殿下寫了幾封信,一是杜平到了,不日就會返京;二是正在著手買海灘。三是顧瑯等人回來時帶京城走俏商品回殿州買賣;四是將李氏夫人母女制作的頭花放在店鋪賣。 蘇瀾想,這母女三人的頭花估計沒有什么好材料,樣式恐怕也難登大雅之堂。于是隨手畫了幾個式樣,又寫道:“可給予她們店中綢紗、珍珠、水晶等原材料,如此頭花漂亮些。再適當贈些小額銀票幫助她們度日。” 她想,曬鹽場在堆福,自己如果封為“堆福縣君”比較好。于是寫了自己的想法。 她還毫不羞慚地道:“所書《仁王經》三部,可獻皇上、太后各一部,另一部郡主留存。可珍藏!另準備抄寫《法華經》和《金光明經》。此乃為國祈福三大經書!” 蘇瀾又將六殿下的鴿信帶回將軍府。 劉希、劉奇和杜平、申玉等還沒有回來。劉珍、春紅和幾個小家伙正陪著郡主聊天。幾日后就要分離,他們此刻恨不得多多親香親香。 蘇瀾將姨母和蘇怡請到書房,悄悄塞給她們幾封鴿信。二人看了,都高興得了不得,還互相祝賀。 蘇瀾道:“這些事暫且不要聲張,以圣旨為準!”她想了想,又道,“不過罕巖思家,姨母和蘇怡姑姑是媒人,必得去告知一聲。父親趕不回來,罕巖膽和葉莊的婚事,我看待童野世子到殿州了,就辦了比較好。” 林氏和蘇怡正準備出門,蘇瀾又喊住了她們。猶豫了好半天,蘇瀾才笑瞇瞇地道:“姑姑,若是請你再做一回媒人,你可愿意?” 蘇怡還沒有說話,林氏高興地道:“今日都是喜事!要做媒人,也別忘了我!” 蘇瀾聽了,禁不住咯咯笑了起來,道:“姨母,這個媒人,姑姑能做,你卻不能做!你可知道,我為什么趕著抄寫《仁王經》?那是我要感謝郡主!因為……” 林氏和蘇怡都嗔道:“快說,這孩子還賣起關子了!” 蘇瀾在蘇怡耳朵咕噥了幾句。 蘇怡先是一怔,接著大喜道:“這可太好了,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天賜良緣了!這個媒人我做定了!” 林氏嗔怪道:“既是好姻緣,為什么你能做媒人,我卻不能?” 蘇怡哈哈笑道:“媒人不做也罷,你做丈母娘就好了!” 林氏一聽,先是一怔,接著又驚訝,又急切地道:“怎么,你要給珍兒做媒人?男方是哪一家?” 蘇怡爽快地道:“姐姐,你說,珍兒做心儀郡主的弟媳婦,杜平公子做你的乘龍快婿,可好?” 林氏嘴巴張得老大,足足可以放下一個雞蛋。好半天她才反應過來,皺著眉道:“那可是郡王府啊,咱們這樣的人家不好攀比皇親國戚!” 蘇怡卻道:“皇親國戚又如何,難道他們的孩子就該打光棍?莫說有心儀郡主這層關系,郡王和王妃一定會善對咱們珍兒!就說杜平公子,人品好,性格好,學問好,模樣好,年齡也相當!他雖然被別人說成是京城紈绔子弟浪蕩兒,可別人不知道,我們知道啊,他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姐姐才滿世界游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