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蘇瀾還發(fā)現(xiàn)張進(jìn)、張軒和黃財?shù)葞讉€莊頭正在那里,一邊指點(diǎn)登峰路,一邊討論著什么。看到蘇瀾來了,三人高興地迎了過來。 蘇瀾道:“這幾日事情太多,沒空過來,沒想到變化挺大。你們辛苦了。” 張進(jìn)、張軒和黃莊頭趕緊道:“小姐辛苦。” 蘇瀾道:“你們指著這登峰路,是有什么想法嗎?” 張進(jìn)看了兒子和黃莊頭一眼,猶豫了一下道:“小姐,殿州氣候溫潤,雨水充足,往年,從嶺上都會排下一些山洪,這條登峰路旁邊就有幾個水眼和水道,所以,我們商量了一下,正準(zhǔn)備稟報小姐,是不是修一條引流渠。可是我們又怕增加了費(fèi)用……” 蘇瀾聽了很感動,這幾個莊頭,真的是禪精竭慮地為她辦事! 蘇瀾點(diǎn)頭道:“你們想得很好。這是惠及子孫萬代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她忽然想到什么,嘴角咧開道,“引流渠要修,還要修結(jié)實,修漂亮!馬上就會有人給我們出錢!” 仇四要來“裝修”莊園,那就讓他出錢修路唄! 蘇瀾帶著大家繞道上了雞爪嶺。他們先是去了松鶴莊園,然后又去了楓葉莊園。兩個莊園的臨時莊頭明盛、李順陪著蘇瀾。 兩個莊園有八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有三個老漢,一個是明盛的爹明老漢,還有一個鄧?yán)蠞h,一個李老漢。蘇瀾把他們也請了過來,主要是了解一下莊園的過往。 上上下下走了一圈,聽了滿耳朵的故事,終于知道: 大約四十五年前,十六歲的孤兒明老漢從浙江流浪過來,落戶雞爪嶺。當(dāng)時松鶴莊園叫聶園,是個只有幾十畝土地的小莊園,莊主姓聶,說的是京城官話。他沒有夫人、子女,只有一個侄兒叫聶立,大約十多歲。明老漢算是最早來雞爪嶺落戶的佃農(nóng)。 又過了大約十多年,有一個姓湯的人,好像是眉州人,買下了如今楓葉莊園的地方,開墾荒地,漸漸發(fā)展起來。湯莊主死了婆娘,只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兒子,叫湯華。又不久,湯莊主過世,湯華成為莊主。鄧?yán)蠞h不久也攜家?guī)Э趤淼綔珗@,做了佃農(nóng)。這時,李老漢也拖家?guī)Э诘剿生Q莊園落戶。 大約二十七、八年前,老聶莊主過世,聶立成為莊主。聶立和湯華都成家立業(yè),各有一子。 又過了幾年,大約二十二、三年前吧,這年春天,兩個莊園忽然為了田地、水源等問題發(fā)生了械斗,兩個莊主都被打傷,雙雙不治而亡,他們幼小的兒子分別作了莊主。 又過了十來年,分別有單立、汪清買下了這兩個莊園,分別取名松鶴莊園和楓葉莊園。 快離開時,明老漢突然說了一句:“二十二、三年前那場械斗時,嶺下有鄰園的張進(jìn)和他弟弟還來勸過架……” 蘇瀾忽然全身一震,仿佛看到了曙光。 她沉吟了一下,問道:“張進(jìn)是一直住在有鄰園,還是以后遷過來的?” 明老漢道:“他們住在嶺下,詳情我不知道!” 蘇瀾又問道:“你十幾歲來殿州落戶時,聶園已經(jīng)存在了多長時間?” 明老漢道:“具體不是很清楚,不過,我們莊稼人是看土地的生熟情況,我看應(yīng)該有十多年吧。” 蘇瀾思忖,也就是說,松鶴莊園存在應(yīng)該有五、六十年了。那時候,殿州發(fā)生了什么大事?或者,大成發(fā)生了什么大事? 蘇瀾安排了吉貴和那十個護(hù)衛(wèi)在松鶴園的莊院里住宿。蘇瀾又給明盛一千兩銀票,采買米糧魚肉蔬菜,專門請佃戶的婆娘給他們做飯漿洗。 安排妥當(dāng),蘇瀾讓甘甜把吉貴叫到客房。吉貴仍然背著那個麻布袋子進(jìn)來,還真是須臾不肯離身。 蘇瀾道:“你可知,老爺子把你派來,就是來幫我找東西的!” 吉貴眨了眨老鼠眼道:“小的知道。可是,小姐要找什么?” 蘇瀾道:“不知道!” 吉貴愣了一下,道:“東西在哪里?” “不知道。也許在松鶴莊園,也許在楓葉莊園,也許在這兩個莊園之外的什么地方!” 吉貴一笑,道:“小姐,這很難!” 蘇瀾道:“不難,老爺子也不會派你來。” 她看了一眼吉貴放在地上的麻布袋子:“這些是你的工具嗎?” 吉貴羞澀地一笑:“小姐好眼力。” “拿出來看看吧。” “是。”吉貴提起麻袋的一個角,往上一抖,一堆東西稀里嘩啦、哐啷哐啷掉了下來。 蘇瀾一看,有前世號稱“老鼠衣”的專用連體服,上面掛滿了各種工具,有钁、鑿、鍬、鏟、斧、鎬、鐓、鏃、錐、鐮、鋤、刀、竹簽、竹筐、木杠、粗麻繩、火把、蠟燭等等。幾乎都是迷你型的。 蘇瀾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他最缺兩樣?xùn)|西,強(qiáng)光手電筒和金屬探測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