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們聊得正高興,忽然劉珍來敲門,說是謝寬山長和夫人、女兒謝筠來訪。大家趕緊迎了上去。 見到童野,山長一家子立刻跪下。童野趕緊攙扶山長起來,林氏和蘇瀾等人也趕緊把山長夫人和謝筠攙扶起來。夫人和小姐們趕緊去了另外一個屋子。 山長謝寬淚流滿面道:“我謝家這回可真是大禍臨頭了!” 童野和蘇瑞尚、劉希、劉奇面面相覷。劉奇就端來香茶,安慰道:“先生慢慢說來?!? 謝寬接過茶,道:“我哪還有臉做你們的山長?真是愧對你們這些學子啊!”他嘆道,“我已辭去山長職務?!? 原來童野、蘇瀾等人走后,謝楠立刻叫來幾個家丁,囑咐幾句后,家丁們就如狼似虎、兇神惡煞地將金氏和謝芳,以及伺候她們的婆子和丫鬟,不知道都拖到哪里去了。謝寬鄭重地再次命令謝楠寫辭呈,可謝楠卻丟了一句話:“哥哥和侄兒們自己看著辦吧!我是斷然不會辭職的!如果哥哥怕我拖累,咱們兄弟不妨割席!”說著,帶著小妾和庶女們揚長而去! 山長淚流滿面道:“我已修書四封,派人送給我的四個兒子。我決定與兒孫們回安溪老家,耕讀紡織,遠離官場。只是如今兄弟謝楠利欲熏心,為了貪欲,不惜與我割席而去,我也實在是無能為力……” 童野正色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山長已經是仁至義盡!”他嘆口氣,“我自然明白山長的意思,此次回京,我會據實稟報皇上!” 山長長跪不起,道:“謝世子救命之恩!” 屋里,聽完山長夫人的敘述,蘇瀾沉吟了一下道:“今日倒是我輕狂了,連累了山長夫人,還有幾位公子的前途!” 山長夫人趕緊搖頭道:“小姐說哪里話?我們感恩戴德還來不及!若非小姐今日一番敲打,讓他們露出馬腳,我們還被蒙在鼓里!哪日紙包不住火了,我們安溪謝氏只怕是要被滅族!”她長嘆一聲,決絕地道,“也罷,割席就割席!” 林氏道:“如今你們有什么打算?” 山長夫人道:“我們今日一是來感謝,二是來告別。山長已經給幾個兒子去信,都辭職回安溪,做個耕讀人家。只是筠兒已經與京城吏部尚書孟家嫡次孫有婚約,我們兩老口兒送筠兒進京,待秋天完婚,我們就與京城的長子一起回安溪?!? 蘇瀾對株連九族的做法深惡痛絕。謝楠貪墨,關謝寬的兒子什么事?而且,據說,謝寬的幾個兒子都是清正廉明的干臣能吏。恐受謝楠牽連而辭職,真是可惜!又想到父親受京城侯府牽連,不免氣悶。 蘇瀾想了一下道:“童世子二月初三進京,若你們來得及,可以一起做個伴?!? 山長夫人道:“那當然最好,不過,因為再也不會回到殿州,所以,殿州一些田產我們要處理一下;還有,這次是送嫁,所以,筠兒嫁妝上好多事情都要打點,一、兩日是絕對不能動身的!” 林氏道:“是啊,恐怕沒有個把月動不了身!” 蘇瀾想了一下道:“若是一個月之后再走的話,你們不妨跟回鳳樓的鳳梧公子一起走,大家做個伴,路上方便?!? 山長夫人道:“那感情好。不過,恐怕也走不到一起去!”她為難道,“主要是因為我家在殿州城北有兩處田莊,倉促間恐怕難以出手,又怕賣不到好價錢,這些錢都是準備到京城給筠兒置辦嫁妝的,就恐怕錢少委屈了我們筠兒!這可是我唯一的女兒,如今她要留在京城,我們卻要回安溪,我只要想著這些就發愁!就恨我們那兄弟和兄弟媳婦!”說罷,泫然欲泣。 謝筠想著將來和父母兄長千里相隔,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而且聽說未來婆家禮部孟尚書家大家人口,規矩森嚴,幾重婆婆,妯娌眾多,不由得又恐慌又害怕又緊張又著急,不禁眼淚汪汪。 蘇瀾心一動,問道:“山長夫人,不知道您剛才說的兩處莊子在殿州城北什么地方?有多大?” 山長夫人道:“在什么地方啊?”她想了一下,忽然道,“你們可還記得,推官林謙家在北城有個莊子,叫做安憩園的,就是上回林謙的夫人和馬喜兒、陶玉勾結鬧事的那個園子,還記得嗎?” 林氏和蘇瀾當然記憶猶新。 “我家兩個莊子就在安憩園附近。”山長夫人道,“那條路你們也走過的,我們家的莊子,一個在安憩園的坡下,一個在安憩園的坡上。旁邊就是雞爪嶺?!? 林氏道:“地方倒是很好。” 蘇瀾道:“你們的莊園有多大,都種植什么?” 山長夫人道:“坡下的小一些,大約有一百二十多畝田地,都是種稻;坡上的大一些,大約也是這么多田地,也是種稻,不過,另外還有一個三十來畝的果園,就大在這里了!” 蘇瀾道:“跟林謙家的安憩園比,哪個大一些?” 山長夫人道:“他們家好像有一百五十來畝田地吧。具體的我們不大清楚。我們是先買的。當時,還想著給筠兒在殿州說門親事,或者,即便嫁到外面,我們老兩口在殿州養老,也可以幫她看著嫁妝田。可如今既然要回安溪養老,再不來殿州,筠兒又要嫁到京城,所以殿州的莊子就得出手,還真是無奈啊!”頓了一下,她繼續道,“不瞞夫人和小姐,那兩個莊子真的不錯!可惜了!” 蘇瀾當即笑道:“這可太好了!山長夫人,您可不知道,上次看到林謙家的莊園,姨母和我們姐妹都很喜歡呢,還說也想在城北買莊子!可就是沒有??!我們還聽說,當時林家買那個莊園,用了一些不好的法子,名聲不太好。我們都有些膈應!” 山長夫人道:“還別說,因為此事,那柴家都破產了,真是作孽!以前,我家的園子,坡上的叫樂山園,坡下的叫樂水園。后來,因為林謙的事情,山長就改為不孤園和有鄰園。山長還說,以林謙這樣的鄰居為恥!” 蘇瀾知道,樂山園和樂水園應該出自《論語·雍也》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而不孤園和有鄰園,應該出自《論語·里仁》中“德不孤,必有鄰”。顯然這是在諷刺林謙無德,不恥與之為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