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NASA同樣擁有非常強大的仿真建模技術,隨即便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了模擬。 經過幾個小時的時間,他們終于按照視頻中的發動機外形,在仿真模擬軟件中復制出了類似的發動機。 發動機的外殼是比較好復制的,但對于內部的情況,一些都只能依靠猜測了。 所幸的是,通過模擬數據與實際數據的對比,可以大致判斷模擬的準確程度,這可以幫助NASA驗證他們的模擬方案是否接近實際的方案。 在連續多次的驗證之后,他們得出了一個初步的結論。 “根據我們的仿真模擬結果,夏國航天局在這臺火箭發動機之中,的確很有可能加入了超導線路。只是這需要非常強大的技術,除了非常高的超導臨界溫度之外,超導材料的其他性質也要十分出色才可以……” 看著這種超導材料的性質分析,大家都覺得有些難以相信。 “怎么可能會存在性能這么強大的超導材料呢?這、這根本不符合正常超導材料的特征吧?” “這的確很難讓人相信,根據我們查找到的文獻,并沒有哪怕一種超導材料,能夠符合我們得出的這些性質,甚至距離這樣的標準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即便是在《學術星空》上面,我們也沒有找到類似的超導材料。” “恐怕這樣級別的超導材料,是不會隨便出現在公開發表的文獻上面吧?寧晨一直都有隱藏自己研究成果的習慣,像這種涉及到載人登月級別的技術,他更是有理由隱藏得滴水不漏了。” 在NASA高層和研究員們的分析之下,這個方向的可行性還是被很大的證實了。 “這樣看來,在未來的研究之中,我們需要增加在超導領域上的投入了。否則的話,我們在航天領域,恐怕會不斷的被夏國拉開差距。另外,我們也要想辦法得到更多的內部信息,看看能不能探尋到這臺發動機的更多細節……” 事情發展到這樣的階段,NASA也意識到,如果再不想辦法跟進技術的話,世界航天領域的格局,恐怕真的要從此改變了。 …… 結束了這次的火箭發動機試車實驗之后,夏國航天局和星辰科技認真對試車試驗進行了總結,并開始了接下來的工作。 而對于寧晨來說,當這臺發動機通過了測試,自己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已經安穩的落地了。 <div class="contentadv"> 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按部就班的對火箭的其他結構進行制造,并完成一項項試車實驗。 按照寧晨的估計,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在未來兩到三年的時間之內,載人登月的項目便可以真正的執行了。 而這個時候,寧晨也終于可以騰出時間,來處理一些其他的工作了。 晚上,寧晨一個人獨自坐在書房中,思考著未來的方向問題。 “載人登月的項目雖然已經能夠看到希望了,但這畢竟只是一個開始。要是后續系統又把登陸火星作為任務的話,我又該怎么完成這樣的任務呢?” 寧晨心里十分清楚,如果不是應用了最先進的超導技術的話,自己絕對不會這么快就完成新型火箭發動機的設計方案的。 但這樣彎道超車的案例是很難復制的,除非自己接下來還能夠在其他的技術上面,取得飛躍性的突破。 就在這個時候,寧晨忽然想到了一個技術方向。 “對了……可控核聚變!想要讓我們的科技實力更上一層樓的話,可控核聚變是一項必須要突破的技術。” 只是,這項技術從理論上來說十分的簡單,但想要實現商業化的可控核聚變,恐怕還有非常漫長的路需要去走。 所謂的核聚變,通常來說,是將一個氘核與氚核相碰撞,生成一個氦核和一個自由中子,便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 只是,想要將這個反應加以控制,并實現能量上面的正向輸出,乃至于商用化的應用,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即便是在寧晨重生之前的上一世,可控核聚變依然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甚至被一些人悲觀的認為,這是一個五十年后也很難達到的目標。 不過寧晨卻并不會如此的悲觀,憑借寧晨現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大大縮短科研工作的進展,哪怕是可控核聚變這樣復雜的技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