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接下來,寧晨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FeSe單原子層薄膜,鍍在SrTiO3襯底上面。
這項操作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與簡單的電鍍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FeSe單原子層薄膜真的非常的薄,諸如“蟬翼”、“毫毛”這樣的看起來很薄的物體,厚度都是FeSe單原子層薄膜的數百萬倍。
對于如此薄的物體,需要在操作的過程中十分的精細,否則不僅無法完成鍍層的加工過程,甚至會對原子層薄膜和襯底造成損傷。
鍍層加工的實驗開始之后,寧晨經歷了非常多次的失敗,直到這樣實驗持續了一周,寧晨才終于第一次成功加工出了自己理想之中的物質。
經過XRD、掃描電鏡等各項檢測之后,寧晨確定這就是之前自己理想中的新型鐵基超導體。
而接下來,就是寧晨期待已久的,對這種物質進行完全導電性測量的實驗了。
對于這項實驗,寧晨已經熟練到近乎爐火純青的程度。
盡管如此,在實驗的過程中,寧晨還是非常的謹慎,時刻保持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
在測試電路溫度降低到80K的時候,寧晨減慢了溫度的降低速度,認真觀察起各項測試數據的變化。
直到溫度繼續降低到70K的時候,電路中的電阻溫度,開始出現急劇的變化。
“已經進入到超導轉變溫區了!”
寧晨繼續放慢著溫度的降低速度,力求自己一會兒可以更加準確的測量出這種物質的超導臨界溫度。
寧晨的雙眼在各項測試數據之間來回的跳躍著,終于,在環境溫度降低到65K的時候,測試物質的電阻值,已經降到了超導體要求的最高電阻值之下。
“65K的超導臨界溫度!比我之前預測的還要高出5K!”
得知了這個結果,寧晨激動的情緒溢于言表。
65K的超導臨界溫度,依然在寧晨預估值的誤差之內,這代表寧晨之前的預測模型是較為準確的。
而這個超導臨界溫度,也再次刷新了鐵基超導體的超導臨近溫度紀錄!
這個時候,寧晨也感覺到了一些慶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