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這人的話,大家都不禁將目光投了過去。 “怎么,你剛剛查過了?” 因為自然雜志社的編輯們,平時主要的關注點都在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的領域上,對于數學界的消息也只是略有耳聞。 “之前在西蒙斯學者獎的頒獎典禮的時候,西蒙·唐納森教授親自詢問過寧晨這件事情,并得到了肯定的回復。我有一個朋友也參加了那次的頒獎典禮,所以這個消息是絕對不會錯的。” 自然雜志社的編輯們,很多都有非常廣泛的人脈,認識各種學術界的大佬,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聽他這么說,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消息應該是比較確切的。 “哎,直接查詢一下就可以了,這些論文都會留有單位信息的。” 一位編輯對這件事情還存在著些許的懷疑,便決定親自再確認一下。 可在他查詢到這三篇來自《米國數學會雜志》上的論文信息后,卻疑惑的說道: “奇怪……這三篇論文并沒有標明任何的投遞單位,而是以個人名義進行投遞的。” 這樣的投遞方式,放在整個學術界也并不算多見,也就只有少數退休后還在做研究的學者,會以這樣的方式去投遞論文。 這個結果讓原本已經快要確定的結論,又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不必再查了,我有西蒙斯基金會的朋友,我直接問他一下就可以了。” 很快,這名編輯便得到了回復。 <div class="contentadv"> “確認了,這個寧晨的確是來自華國的盛州大學,只不過那三篇證明秋成同猜想的論文,因為某些原因沒有通過學校的單位進行投遞。這下子,可以確定這兩個寧晨其實就是同一個人了。” 聽他這么說,大家對于這件事情終于再沒有了異議。 也許在同一所大學,也會出現同名的兩個人。 但要是說,這兩個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都取得了世界級的成果,這樣的可能性則是接近于0的。 畢竟這樣的人才,放眼全世界也是寥寥無幾的存在。 …… 經過一段時間的審稿,負責對寧晨這三篇有關超導的論文的審稿人,陸續給出了他們的審稿意見。 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對這三篇論文給出了高度的認可,并給出了建議期刊接收論文的意見。 畢竟這些研究成果中,不只是發現了一些新的超導體而已,更是非常完整的構建了一個新的超導體系,其中的各項理論也都非常的完善。 從論文的質量來說,這三篇論文甚至遠高于《Nature》正刊論文的平均水平。 在收到幾位審稿人的審稿意見之后,自然雜志社也決定,將會接收寧晨的這三篇論文。 為了更好的體現這三篇論文的影響力,自然雜志社甚至將部分論文的刊登時間向后推遲,以讓寧晨的這三篇論文,能夠在下一期的期刊上同時刊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