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老師,我們之前也討論過,這個實驗其中的一條重要的核心步驟,就是將本征硅納米顆粒,轉化為p型的納米顆粒。” “沒錯,這個問題當時我們也說過。因此只有當硼的添加比例合適的時候,才可以生成這種特殊的孔狀結構。” “徐老師,后來我重新建立了一個新的一維擴散模型,這是這個模型的公式——” 寧晨在紙上寫下了一個偏微分方程,并跟徐洲講解起其中的原理。 “通過這個一維的擴散模型,我們能夠找到硼的總濃度、硼原子的表面濃度、擴散系數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經過計算我發現,當硼的總濃度在一個較高的水準的時候,整個模型依然是有可能成立的……” 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一些高階的數學知識,徐洲一時并沒有理解其中的具體原理。 不過徐洲畢竟也是懂一些數學的,在仔細和寧晨討論之后,終于明白了寧晨的想法。 “原來如此,這樣構造一維擴散模型的話,的確可以構建一種新的多孔硅納米粒子結構。沒想到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竟然是一個數學公式啊。” 這個時候,徐洲突然有些明白,為什么寧晨在數學能力如此突出的情況下,還會繼續選擇研究材料學了。 良好的數學基礎,讓寧晨在各個其他的理工科目上,都擁有了更高的上限。 很多的時候,遏制材料學向上發展的,或許并不是單純材料學的知識,而是其他理學的基礎知識。 “嗯,徐老師,的確可以這么說。否則的話,我可能根本就不會考慮添加這么多的硼酸。” 明白了其中的核心理論后,剩下的原理徐洲也馬上自行理解了。 “按照這個理論,在p型的納米硅中,添加較高濃度的硼酸,可以獲得較低的費米能級,并降低電子從硅轉移到銀的能壘,從而有利于在蝕刻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孔狀結構……” <div class="contentadv"> 說著說著,徐洲越發的覺得,寧晨真的是一個材料學的天才。 寧晨沒有放棄材料學,的確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徐老師,接下來我想繼續精確硼酸的添加比例,努力將標準產物的生成率提升到最高。另外有關這種材料在鋰電池負極中的應用,我也打算開始進行研究了。” “嗯,現在我們的實驗方向已經很清晰了,從目前對這種材料測量的各項數據來看,它的確有應用于鋰電池負極材料的潛質。” 徐洲越發的覺得,寧晨現在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要是后續的研究順利的話,沒準兒真會讓寧晨搞一篇《Nature》出來。 …… 接下來的每一天,寧晨都保持著泡在實驗室的生活。 寧晨并不覺得這種生活有什么單調的,反而是自得其樂,享受著實驗和研究的樂趣。 雖然在研究的過程中,失敗會占據其中的絕大部分,不過這些失敗都在幫助寧晨最終走向成功的彼岸。 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改進,寧晨已經成功的把標準產物的產出率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有關這種材料作為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也有了一些進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