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路邊,趙嬌等得很焦急,看著秦鋒背著一個外國人下來,看著對方鞋子上還吊著釘板,睜大了眼睛,這個可憐的外國人! “打開后門!” 趙嬌打開后門,幫忙把安迪送進后座,桑塔納風馳電掣,駛向距離最近的309醫院。 “快,有外國人受傷了,立刻組織專家會診!” 看著安迪被推進了手術室,秦鋒松了一口氣,這個插曲算是告一段落了,自己也該走了。 做好事不能留名,對方如果要找的話,紅色桑塔納,平旺鎮,這些聯系起來,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現在要深藏功與名。 “趙嬌,咱們走吧。”秦鋒向趙嬌揮揮手。 “嗯。”趙嬌跟著秦鋒打算離開,卻聽到旁邊病房里傳來的對話聲。 “老楊,你們一個小小的土法煉鋼廠,回收點廢鐵,最多融化成錠,然后賣給首鋼就行了,搗鼓個生鐵爐子啥的還行,何必自己搗鼓什么鋼管的,質量很鬧保證的啊,你一著急居然腦出血,這幸虧搶救及時,要是晚一步…” “唉,早知道創業這么難,就老老實實地在首鋼里當工人好了,看著社會上這么多人下海經商,咱不是也心里癢癢嘛。”老楊的聲音低沉,說的也很慢:“原本以為靠著咱們在廠里練就的手藝,出來干也能發家致富,沒想到…” 這個年代還沒有什么環保的說法,各種能人輩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首鋼的工人楊鑫就動了心思,從首鋼辭職,承包下來了方山區兩鄉鎮的一個小高爐。 這是在大煉鋼鐵時代建造的小高爐,當初就是首鋼幫忙援建的,所以質量還行,當年楊鑫剛剛上班,就跟著一起來搞援建,對這里很熟悉,之后,隨著大煉鋼鐵鬧劇的終結,這里也被廢棄了。 進入八十年代,社會上人心活動,誰膽子大,誰就能做首先富裕起來的人,去年的時候,楊鑫也決定大干一場,正好手下的大徒弟就是兩鄉鎮的,家里親戚還在當鎮長,于是他拉著自己的徒弟一起離開首鋼,花了兩萬塊錢,把這個小高爐給承包下來,聯合兩鄉鎮成立了個鄉鎮企業。 他們收廢鐵,造翻砂件,生產個煤爐井蓋柵欄什么的,紅紅火火,當年就賺了十幾萬。 有了錢,他們的膽子就更大了,就在今年,他們又上了一臺電爐,一臺軋鋼設備,一臺卷板機,上馬了鋼管項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