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吸取了教訓的扶蘇,他是決意留一些無形的東西給大秦的子民。 無論是佛法、儒學、道教經典,歸根結底都是要在人心上做文章,通過一些比較柔軟、溫和的方式讓人的心發生變化。 儒家經典,讓王侯將相、公子士大夫上卿們學習,去做民眾的垂范。 但是對于底層的民眾,他們也有要受教育的權力,否則他們繳納那么多自己的勞動所得有何意義在。 但是扶蘇不想再重蹈覆轍了,扶蘇不想再建立任何歷史上的宗教。 所以扶蘇就需要一個全新的容器,把那些心學的東西,乃至于王陽明學的大意全部塞進去。而且要用邏輯實證推演的方式,使得那些道理都能夠被證明,這樣就不會讓人有拿去作假作偽謀私利害人的機會。 儒家不具備這樣的容量,因為他講究一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倫理,沒有人喜歡自己是下位者。可是父子關系,君臣關系,夫妻關系之中,必然伴隨著某一方是下位者。 這是每個人都要遇到的人生現實困境,一旦這些問題處理的變好,心理失衡,不是讓他人走向命運的悲劇,就是讓自己走向命運的悲劇。 所以,扶蘇選擇了墨家。 因為墨子提出了一個更為高遠、宏大的理想,能夠同時讓諸多經典里的內容都膺服其下。 兼愛、非攻、尚同、尚賢、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目標,在外人看來都是極其虛幻根本無法實現的目標,因為墨子沒有給出理論支持,這些目標看起來非常空洞,甚至顯得很是荒誕。 但是扶蘇畢竟是穿越者。 誰也沒想到,兜兜轉轉,兩千年后,中國人再次提出要建立一個提倡兼愛尚同的社會。 而經歷了兩千年,經過無數人一代又一代些許微末的積攢,終于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扶蘇可以把墨子這看起來荒謬的理想目標填實的異常豐滿。 嬴政想給子民留下無盡的物質利益,這和他本人追求有關。他以為自己想要的也是別人想要的。 而扶蘇想要給大秦帝國的子民們武裝的則是無形的東西。 能夠幫助民眾在困境之中找到出路,在變化之中安住本心的東西。 所以墨家的振興,是必然的。 也只有墨家,會是民眾樂意接受的。 因為諸子之中只有墨家是最務實,最以利益底層民眾為根本目標的學說。 孔子還是做人太先進了,老子的智慧還是太玄妙了,釋迦牟尼取得的成就太高了。 這些人就是帝王都很難企及的對象,更不要說對民眾來說了,學習起來難度太高了。 還不如腳踏實地,用最基礎的方式利益民眾。 一來教導民眾,告訴民眾他們是國家的主人。從小就要培養這種意識。 二來墨家的技術,是最實用的,能夠切實地幫助民眾改善生活。墨家的技術是極其先進的。 墨家不僅僅能夠給大秦的子民武裝思想,而且能夠提供實用的技術,使他們改善自己的實際生活。 秦國的子民,最是務實了,不是實際可以拿到手中的利益,他們不會感興趣的。所以秦人更加沒有理由不喜歡墨家。 不僅如此,墨家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 而這套科學理論,只有扶蘇重視,其他人則都不關注這些內容。 扶蘇決意重啟墨門的另一個目的是則是為了開創近代西方學科。 扶蘇想要好好發展名家的邏輯思想,培育出近代西方微觀科學,西方現代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都是值得大力發展的。 天下到了扶蘇手中,確定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后,倒也方便了扶蘇去做他夢寐以求想要去完成的事情――給中國這個講求仁義禮智信的國家,插上西方科學的翅膀。 但是要做這些事,扶蘇就遇到了一個問題。 現在還是兩千年前的秦國,別說這些學科沒有萌芽的土壤,甚至于中西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語言體系。 而處在不同的文化語言體系之中,這一點簡直是致命的。 此時的中國甚至沒有阿拉伯數字,導致國人中幾乎沒有人能夠在短時間內理解扶蘇寫出來的那少量的數學公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