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過,任囂這個事情,還不算是今天朝會的重頭戲。
“有關于軍功爵制被廢黜的事情,朕看趁著夏季農閑時節,開始著手遣散士兵,做相應的安撫工作。這件事,朕就交給――”
扶蘇說到這里,刻意停頓了一下,隨后他的目光在朝堂之上盤旋了一圈。
“朕交給上卿蒙毅,御史張蒼,二人協同辦理。”
張蒼和蒙毅對視一眼,二人都在想,怎么又是和他一組。
張蒼認為蒙毅太尖銳了,事無巨細,這樣未免有些苛刻。而且他處理斷案,一板一眼,絲毫不容情,簡直是沒有心。
蒙毅則認為張蒼則是只會說大話,而且嘴巴不嚴實,自己昨天告訴他什么話,第二天整個咸陽城的各路府寺幾乎都知道他說了什么了。
而且辦事就辦事,他也太浮夸了。別人都是拿個算籌嚴謹計算,到了他這里直接就心算,遇到難點的問題就口算。
倒是顯得他這個上卿沒實力。張蒼以前因為身后沒有世家大族,經常被人排擠,他老是酒后和人聊這個。
時間久了,大家都認為張蒼在內涵蒙毅。畢竟蒙毅能夠有今天,很多人認為原因就在于他出自強大的蒙氏家族。
他有個識時務的好祖父、有個擅長兵法的父親,還有個懂得討皇帝歡心的兄長。
蒙毅可不高興了。
看吧,甭管是什么人,一開始相處都覺得對方不錯;可等到時間久了,關系親密,當從對方身上看到的東西多了,對對方的態度也開始復雜起來。
大臣們都望著這對搭檔,神色各異。
有很多人,妒忌張蒼和蒙毅。尤其是蒙毅,他們有些大夫年紀都六十多了,還沒有混到上卿的位置。
張蒼就更加不用說了,年紀輕輕,一表人才,深受皇帝喜愛。
二人應諾,這就接受了命令。
他們太年輕,遇到這樣的肥差、油差,甚至都沒有給其他年高德劭的人推辭一下。
自然地,一些老臣們臉色更黑了。
皇帝雖然年輕,但是不是不懂事。他看出來了朝中少壯派和老朽派之間的矛盾,但是他不能硬調解。
這一刻,扶蘇才明白,什么叫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就當沒看見吧。
估計這次他們去辦事,少不了要有人使絆子,看他們自己的應對變化。
剛好蒙毅加上張蒼,兩人可以清理一下基層干部之中的蠹蟲。
不過,很快馮去疾就舉高了笏板。
“陛下,微臣有奏。”
“丞相何事?”
“陛下,臣等之前和陛下商議,陛下答應過,這廢黜軍功爵制之事,不能盡廢,立了軍功,還是要當封侯。陛下可還作數?”
“這個自然。若是有人來犯我秦,或者是對我秦有冒犯之處,到時候自然還是要出兵。立軍功高者、多者,到時候還是要拜爵。這有什么可爭議的嗎?”
一眾武將聽了,一個個不免心里踏實多了。
馮去疾正色,“只是臣以為,這要廢黜軍功爵制,重立新制,還有些事要注意,也就是改革最忌諱的事情,臣請陛下不要去觸犯。”
“何事?”
“臣請陛下不要著急,盡量緩慢地施行政策。不管是廢,是立。都要慢慢來。過去商鞅變法、呂不韋改革,都是犯了相同的過失,因此結局不好。”
商鞅和呂不韋,都觸犯了老舊貴族的力量。
歷來要國家強大,就要讓民強、民富,這時候無論誰上來改革,都必須要去剝上,通過損害那些權貴的利益,隨后來彌補那些庶民的利益。
但是庶民的利益即便是被保障了,可是貴族還是貴族,掌握權力,擁有更多的財富;而庶民始終是只有寸鐵,而無寸權。
這就導致了,一旦掌權的改革者去世之后,剩余的改革者將會被清算。
馮去疾能公開這么說,絕對是為了秦二世好,為了如今答應改革的群體好。
“改革太急太快,一則人浮于事,不徹底,未必能夠達到陛下的效果;二則凡是涉及改動,以人之惰性,勢必有人生出怨懟,不如時間放緩一些,好給雙方都有轉圜的余地。”
“須知做事太狠,太急,勢必遭報復,暗算。與其弄得兩敗俱傷,不如大家互利共贏。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馮去疾公然說了這些話,朝堂上大伙兒都開始點頭。
“左相這番話,果然公道。”扶蘇思忖片刻,又道,“不愧為我大秦左相,實至名歸。”
“既然如此,這次的事情,將軍馮劫亦然參與其中。”
這對岳婿今日在朝堂上如此這般,大臣們一時間更是不解其意。
前幾天他們不是互相看不順眼嗎,怎么今天忽然間一唱一和的啊。
章邯覺察出,皇帝不管和丞相馮去疾有什么矛盾,可是他們說到底還是互相依靠,互為根基,根本不會走向不和。
而且就算真的不和,也必須要團結起來。
章邯本來還想靠著馮去疾這一支,現在想想真是可笑。
皇帝和馮氏可是翁婿關系,他們兩早就做了契約關系。
一個是正統的太子,一個身后是馮氏家族。
這么想著,章邯再度意識到自身的力量始終是太有限了啊,還得是世家大族占據優勢。
自己兩個弟弟,一個不夠機智,一個沒什么野心。都是不中用的家伙。
兄弟是指望不上了,那看來自己只有在子嗣和教育上多下功夫了。
章邯獨自懷有心事坐在一邊不說話,他對這個世界還有著太多的不甘心。
臣子們則都在一邊稱贊馮去疾。
馮去疾能成為丞相,絕對是能夠膺服眾人的存在,不是只是好面子那么簡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