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驅逐太子,這代價會很大。” 嬴政才不顧這些,“你也是朕的心腹了。大家都看出來了,太子已經背叛了朕,難道朕還要坐在這里等待嗎。” 李斯見阻止不了嬴政,就想著用其他的方法。 “可是趙嬰本無罪。” “他有罪。他在朕與太子之間搖擺不定。你也是經歷了之亂的人,為什么不明白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呢。” “臣明白了。” 嬴政只是想要重新樹立一面旗幟,招攬朝中臣子重新歸于他的麾下,讓他們識時務為俊杰,至于那些投靠太子的人或者打算站在中間的人,嬴政要殺了他們。 李斯能來到這里和嬴政面對面談論這個敏感問題,自然是事先考量了極多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太子和陛下內斗,最終只會是兩敗俱傷。而他不會成為受益者。 看著嬴政執(zhí)意這么做,李斯的心意便有所轉變。 嬴政第一次不聽他的忠告,強行要干點什么的時候,就已經走錯了路。以李斯的判斷來看,以后嬴政只會越做越錯。 當初太子只是上諫而已,陛下非要殺張蒼,把局勢弄得一團糟。現在一步步下來,張蒼沒殺成,陛下反而接連處置兩個對他忠心不二的人,還失去了趙高,一時間顏面大失。 李斯看嬴政現在已經是方寸大亂了。 李斯就要告辭,沒想到嬴政主動問起他,“你認為派遣誰去做廷尉比較好呢?” 嬴政那雙眼里滿是對李斯的懷疑。 現在的嬴政,他感覺自己身邊每一個人都不可靠。這種想法使得他在當下的時局中非常危險。 不過這正符合他長久地沉浸在祖龍降世的理念以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功業(yè)里的失去理智的情形,此時的自亂陣腳,也是他自己埋下的禍根,根本原因還不在扶蘇身上。 李斯看到嬴政的這種眼神之后,自然心里咯噔一下。 陛下居然不信任他,都這種時候了。 嬴政陷入一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tài),這都怪趙高死地太突然,嬴政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他感覺宮里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扶蘇的眼線。 李斯擔心嬴政發(fā)昏,今日召見他,只是想要考驗他。 于是已然和嬴政開始貌合神離的李斯說道,“陛下,現在朝中的人都在議論說,您將要提拔上卿蒙毅為廷尉;可是朝中大臣們對蒙上卿多有詬病,認為他行事浮夸,不足以任此重職。” “而廷尉府里的人,他們則支持太子從楚地鄉(xiāng)野帶回來的蕭何。” 嬴政猛然記起來這個人,“蕭何。此人有什么過人之處嗎。朕記得,他剛來不久,朕把他從太學調入廷尉府,交給了你。” “是的。太子果然慧眼。此人能力非凡,雖然是鄉(xiāng)野出身,但是對法律文書的掌握,比學室出身的弟子們都要精熟。”李斯打算說些好話,讓嬴政提起對此人的戒心。 蒙毅畢竟是個愣頭青,比起穩(wěn)重低調的蕭何來說,他好對付多了。 嬴政用手指敲打著扶手,他則有了新的想法。 “聽說太子是做了一個夢,所以親自去請這個叫蕭何的人在他身邊。” “是的。” “朕曾經讀過一個故事,是關于商王武丁的。商王武丁有一個丞相,名叫傅說。他和商王武丁成為名傳千古的君臣。” 【傅說本無姓或氏,依武丁詔書,賜姓傅,中國古代的一位政治家、軍事家。】 李斯聽了,眼里更是泛濫起絲絲嫉妒。 因為傅悅是武丁的丞相,而蕭何在太子口中有著和傅悅幾乎一致的經歷。 歷史最厭惡的就是有人阻礙他的仕途。 “商王武丁文用傅悅,武用婦好,才開創(chuàng)‘武丁中興’。傅悅也因為言行舉止,而被后人尊稱為圣人。” “商王武丁得到傅悅的過程,幾乎和太子得到蕭何的經歷如出一轍。” “商王武丁和他的前輩盤庚一樣,都想做一些造福百姓的事。為此,他向天神禱告,用整整三年沒有說話的方式向天神表示他的決心。” “商王武丁最后用他的行為打動了天神。天很快就給予了啟發(fā)。” “一天晚上,武丁在夢中夢到了一個在野外修筑城墻的人。他的名字叫悅,在夢里,他幫助了武丁治理國家。” “在商朝時代,人們相信夢是上天給出的預兆。于是武丁就趕忙派人去找這個叫“悅”的“夢中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