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古以來,父過壯就會導致子過弱。我聽人說,先發制人,后發而為人所制。難道還要步他人的后塵嗎?”
淳于越聞言,明白太子考慮的是什么了。
“那太子可有想過,若是敗了。”
“這個世界上一共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在自我欺騙下麻木行尸走肉般活著,一輩子庸庸碌碌;而一種人是清醒地活在現實里每天承受劇烈的現實。我認為這就是人的兩種活法。”
“到底哪一種好,我并不知道。因為我堅定地選擇后者,而且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后悔這樣的選擇。古人說,人各有天命,勸告人要遵循天道,認為人的的一切努力是徒勞的。”
“可是我不這么認為。子曰: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可得無乎?’”
“如果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可能會得到中等的結果;如果以中等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可能會得到低等的結果;如果以最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在我初次了解天道時,自信滿滿;可是當我明白天道公允的對待任何人時,不免對人事的力量感到失望。在我最失意絕望時,我遇到了一個車夫。”
“他年至六旬,時值臘月,凍雨連綿。他卻仍舊在外漂泊謀生,我告訴他,自己感覺人生無望,一切都是天注定。”
“車夫告訴我說,年輕時經商,生意極大,后來生意失敗,傾家蕩產,隨后其妻立刻與之離婚。負債累累,年老漂泊,為了不拖累兒子,便在江湖上做車夫載貨謀生。”
“當時我遇到那個人,他很平靜地對我說了這一切。我只羨慕他的心境。只是當時覺得誰人有誰人的命運,他的人生經歷得失對我全無一點用處。”
“后來我又見了許多命途波折,經歷坎坷之人。他們經歷同樣的事情,到最后只能淪落為傭耕著。將他們的經歷比對來看,就會發現固然人力無法對抗天道,可是人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
“同樣是經歷山河破碎,傾家蕩產的事情。可是年輕時敢于拼搏成為富貴者的人沒落時卻能夠有一畝地立足,有車馬拉貨,尚且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是年少時懈怠、懦弱不敢力搏者,真的遇到山河破碎、傾家蕩產,到時候便是真的一無所得。”
“到最后才發現,孔子說的話都是對的。固然天命最后都是先成后破,可是人事上的努力卻能讓結果有三六九等的區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