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是很快,有些人就提出質(zhì)疑。
一是說這些臨時招募的刀筆吏水平不足,根本不能勝任。他們識字不多,寫出來的字讓蒙恬看到后大為惱怒,直斥這些人是來湊數(shù)的。蒙恬將他們打了二十軍棍,從此之后,軍營里的人便沒有人再來主動嘗試。
二是在舊日韓國的地界上,招募過去的韓國人給他們寫信,還要和將士們同吃同住,一些將士感到這樣做不安全。
三則為,這個辦法一經(jīng)傳入軍營,全體士兵幾乎都沸騰了。他們整日盼著寫信,這專門的刀筆吏一到,軍中將士便爭先恐后搶著讓人給自己寫書信。
于是就出現(xiàn)行賄,踩踏,打鬧,搶人各種鬧劇。
軍營里的大鍋架在火爐上,鍋里的湯水在沸騰。
而士兵們也在沙土之上爭斗不止。
都是……太想給家里寫信。
過去寫信,一是寄信貴,不是交錢,就是交寶貝。歷來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買賣。
二是在外地久了,有許多話要說,說得話多,到時候人家刻在牘上的字就多,收的錢也更高。
三是需要寫信的人幾乎是會寫信的人的數(shù)量上的百倍,千倍。
要讓人寫一份家書回去,基本上是求爺爺告奶奶,輾轉(zhuǎn)多方請求才能達(dá)成心愿。
至于財力短缺,又不通人情世故,更難得到機(jī)會。
所以有些人,一旦離家,就是死路。
不是戰(zhàn)國時代的人,不把生死當(dāng)回事。是因?yàn)槿说拿谶@個時代,就是這么脆弱。
至于信路上會不會遇到意外,是輾轉(zhuǎn)送到家鄉(xiāng),還是在路上因?yàn)閯e的原因連信都發(fā)不出。
反正一直以來,寫書信和家人來往對在外戍邊征戰(zhàn)的將士來說非常難。
是以每每有人應(yīng)征前去都尉帳中試自己文字書寫能力,大伙兒都是雙眼亮晶晶,可一等到被攆出來,他們便十分失望。
一個月過去了,軍營里為了這個事情,將官們折騰來折騰去,結(jié)果只是讓士兵們白高興一場。
眼看著秋收的日子快到了。
這些人沒有辦法,就都來找蒙恬和李信。
任囂一進(jìn)帳就破口大罵,“新鄭這個鳥地方!折騰了半天,我只連一個能用的讀書人都找不到。那寫的字,都不如我用腳畫上去的。二位將軍,你們說這可怎么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