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馮去疾捻捻胡須,“太子,您知道馭人之道的精要所在嗎?” 扶蘇:“請少府賜教。” “當然不是。” “駕馭人,也是一樣的道理。訣竅全在一個欲字。” “如果不愿意聽從我的計謀,那就當做沒有我這個人。如果一定要我說出我的方法,那就請那個人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去實施計劃。” 扶蘇一臉疑惑,“我仿佛聽明白了,又好像沒有聽懂。按照少府的話來說,追逐權力時,要讓給予承諾的人盡快兌付承諾,不要延長著這個期限,否則一定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但是毛驢和馬往往無知,他們看到了食物,便渾然忘記其他,心甘情愿被套上枷鎖。等到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了。而駕馭馬和驢的人,難道他們的本意是為了讓驢和馬吃到上等的食物嗎?” 扶蘇言辭之間滿是對馮去疾的贊捧,面對堂堂大秦國的太子,聽到他的一句句贊捧,就是誰來都會忘乎所以。馮去疾自然慢慢陷入沉浸其中,這就刺激他愿意為扶蘇多說幾句話。 “其二,不要追逐過大的目標。要讓做出承諾的人不僅僅盡快兌付承諾,而且一定要是實際的,但是利益要很微小。要讓做出承諾的人以為這些代價是微小的。” “如此一來,便是積少成多?這樣一來,承諾者便不得不盡快給出補償,而那個有求于他的人,也可以利益最大化,讓自己始終處在不損失的地步。” “臣這里的確有方法,只是唯恐旁人不能善用。臣就擔心這個。若是不能善用,反而招致自身損失,回過頭來倒要責怪微臣了。” 嬴政對扶蘇的信任,更多時候是來自于一種利益上的一致。扶蘇只要想著穩妥繼位,得利的就是嬴政。 馮去疾:“太子知道,那田間地頭的小兒,是如何驅趕毛驢犁地嗎?駕馭駿馬的車夫,又是如何誘騙原本體格健壯,四肢結實、性情暴烈的好馬心甘情愿被套上韁繩嗎?” 扶蘇如果要做孝子,那他能怎么辦。 馮去疾收回了被攥在扶蘇手中的袖子。 “為什么很多人最后在爭權奪利的道路上死于非命,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當一個人對權力癡迷到連腳下的路都看不清,只望著最遠處的利益,就一定會在道路上招致失敗。被人利用了一生,到頭來還渾然不覺。” “所以,少府的意思是要我現在就回到咸陽,去謀取君侯之位。而不是等到齊國和楚國被滅亡后,我再等待被封賞。” “往往放出誘惑的人,為了能夠駕馭對方,會把利益說得又大又多,大多數人都是認為自己值得坐上那個高位的,于是一定會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做一件事,就當即要一件事的收益。就好比賣珠寶,自然要賣一件珠寶收一件珠寶的錢。若是真的等到把珠寶全部都給了人家,人家就不愿意再給你錢了。” 馮去疾厲色教誨,“不要等到以為立下汗馬功勞,就一定會得到應有的獎勵。事實上,駿馬立下的功勞越多,延遲兌付的時間越長,駿馬就會變得越發危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