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哦?”
“我沒有記錯的話,荀卿之所以提出內圣外王的主張,正是因為他看到作為享有最高權力的君王,往往是和理想中的人倫之楷模,道德之典范相違背的。”
“所以荀卿才提出了內圣外王的主張。荀卿希望,未來坐在君王之位上的人,能夠是圣人。本質上是希望君王能夠同時是道德上的至善者,政治上的地位最高者。”
灌夫看著太子和御史,看兩人說起話來,不僅是脫口而出,而且道理典故,就像取用長江水一樣,根本用不完。
灌夫本來只識字,現在跟著扶蘇,都快要把古代圣賢都了解一遍了。
原本灌夫本來覺得那些子都和自己么沒關系,八竿子都打不著。
但是現在,灌夫終于明白他們之所以被尊稱為子,是因為那些人會為和他們無關的人考慮,甚至會為日后的子孫后代考慮,為百年后的人考慮。
了解之后,灌夫就非常佩服他們。
不過,灌夫也發現了這些子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他們說得很好,可是都不切實際。而且每個人都不切實際。
但是看太子這么糾結圣人和子的教誨,灌夫算是看出來了。
‘太子果然是對儒家心心念念。要是太子根本看不上儒家,就不會和張蒼聊這些了。’
灌夫能看出來的,何況信呢。
讓一個秦法家坐在身邊,聽國之儲君與齊國的儒家議論施加到國中的政治理論和主張,這就讓信琢磨不透扶蘇的心意。
“荀卿認為,圣王應當選擇忠良之人在身邊,任用篤實可靠為官,興孝悌之義,收孤寡無助之人,補救貧窮之人。如果這么做了,那么庶人將安于國政。庶人安于國政,隨后君子安位。”
扶蘇說著,張蒼也跟著不住地點頭。
但是忽然,扶蘇話鋒一轉。
“可是早在十多年前,儒家就已經死了。”
這話猛地扣在張蒼的心頭。
扶蘇說的是事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