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法律本身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道德下滑,這是道德最后一層底線。法律和道德的出現,都是為了組織人群中惡的一面增長擴大。 獨立個體的人,本身就有惡與善兩面性。 一旦政策導向,政策落實出了問題,就會使得群體的惡被不斷放大。違法犯罪的人越來越多,“壞人”的群體日漸壯大,犯罪也變得好像就是那么一回事,不是什么值得羞恥的。 人們內心的羞恥已經沒有了,這反而沖擊社會秩序。 物極必反,照秦國這種嚴刑峻法,根本就是濫用法律。 日子久了,法律就會成為很輕賤的東西。 因為法律已經不保障他們的利益了,反而成為了剝削他們的手段。 張蒼預感的沒有錯,扶蘇確實有要重用他干點大事的意思。 不過這個大事,對秦國而言太大了,會遭到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扶蘇想看看張蒼,他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幫助他完成這件事。 歷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很多時候也是時勢成就的。有些人未必真的能夠幫助扶蘇。 像張蒼,明顯缺乏鍛煉,各方面能力都很弱??删鸵稽c好,待人老實,微略正直,心眼好。 這種人,不會苛待百姓,也不會背棄他。 張蒼想了許久,“太子說的確實是事實??墒侵愿挥袥]有能讓民眾知道禮儀,明白廉恥,是因為民眾沒有意識到,禮是什么?!?br> 扶蘇面露喜色,“御史你所說的禮儀,該不會還是當初周天子時期的禮吧?” 如果張蒼腦子里還是孔子這一套,又或者是楚漢道家那一套,在扶蘇這里都過不了關,更別說在朝堂上能掀起風浪來。 扶蘇要救的是秦國,穩固的是秦朝的統治。 目前為止,除了他錨定的儒家思想和荀子學說,其他學說和思想,根本沒辦法套在秦國上。 張蒼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曾經師從荀子。先師荀卿告訴我,治國之道的核心在于隆禮?!?br>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禮為依據,否則就無法完成。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小到做人,大到治國,沒有禮,都是不成的。這一點,在待人接物的做人方面是最適用的。” “食飲、衣服、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不由禮則觸陷生疾;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br> 第(2/3)頁